第三节 剂型分类与选择原则

一、剂型的分类

(一)按发展历程分类

按发展历程剂型分为传统剂型、现代剂型两类。传统中药剂型流传至今临床常用的有20多种,如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曲、茶、锭、灸、熨、线、钉等,有的代表种,有的代表类,如丸剂则包括水丸、蜜丸、糊丸、蜡丸等。膏则包括内服膏(膏滋)、外用膏(又分为油膏、黑膏药)。现代剂型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浓缩丸剂、合剂、糖浆剂、滴丸、注射液、栓剂、气雾剂、膜剂、软膏剂、橡胶硬膏剂等剂型。

(二)按物态分类

按物态将剂型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类。固体剂型如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剂等;半固体剂型如内服膏滋、软膏剂、糊剂等;液体剂型如汤剂、合剂、糖浆剂、酒剂、露剂、注射液等;气体剂型如气雾剂、烟剂等。

由于物态相同,其制备特点和医疗效果亦有相似之处。如固体剂型多需经粉碎和混合;半固体剂型多需熔化和研匀;液体剂型多需提取、溶解。疗效方面以液体、气体剂型为最快,固体剂型较慢。这种分类法在制备、贮藏和运输上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按制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例如浸出药剂是将用浸出方法制备的汤剂、合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等归纳为一类。无菌制剂是将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滴眼液等列为一类。这种分类法有利于研究制备的共同规律,但归纳不全,而且某些剂型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改变其制法,故有一定局限性。

(四)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酒剂、流浸膏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还包括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①注射给药的,有注射剂(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穴位注射等);②皮肤给药的,有软膏剂、膏药、橡胶膏剂、糊剂、搽剂、洗剂、涂膜剂等;③黏膜给药的,有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舌下片、吸入剂、栓剂、膜剂等;④呼吸道给药的,有气雾剂、吸入剂、烟剂等。

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用药结合得比较紧密,并能反映给药途径与方法对剂型制备的特殊要求。缺点是往往一种剂型,由于给药途径或方法的不同,可能多次出现,使剂型分类复杂化,同时这种分类方法亦不能反映剂型的内在特性。

此外,可根据制剂进入人体后的释药行为、作用趋向,将剂型分为速释、缓释、控释、靶向制剂等几类。速释制剂如滴丸、分散片、泡腾片,缓释制剂如缓释片、缓释胶囊,控释制剂如渗透泵片,靶向制剂如靶向给药乳剂、毫微型胶囊。

(五)按分散系统分类

此法按剂型分散特性分类,便于应用物理化学原理说明各类剂型的特点。分类如下:

真溶液类剂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露剂、甘油剂及部分注射剂等;胶体溶液类剂型:如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乳浊液类剂型: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混悬液类剂型:如合剂、洗剂、混悬剂等;气体剂型:如气雾剂等;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等。

这种分类法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甚至一种剂型由于辅料和制法的不同而必须分到几个分散系统中去,因而无法保持剂型的完整性,如注射剂中有溶液型、混悬型、乳浊型及粉针型等,合剂、软膏剂也有类似情况。此外,中药汤剂可同时包含有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和混悬液。

上述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教材根据医疗、生产、科研和教学等方面长期沿用的习惯,总结各种分类法的特点,采用综合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