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燕芳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内首个小学生发展支持系统(学习支持中心)创始人

研究的初心

我是一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背景,加上天然的、内在的对小孩子的喜爱,使我在生活中经常带着多年来学到的理论知识、研究心得去观察和“研究”每个孩子,以及这个孩子背后的家人和家庭状况。有时会因为在一个个鲜活的孩子身上验证了某个儿童发展理论或实验而“窃喜”,有时会因为看到两个同龄的孩子有着巨大的发展差异而“惊讶”,有时也会因为听到或看到形形色色教育孩子的问题而“忧心”……这些体验使我萌生了探析儿童生命的初始形态及其经历的发展变化的想法。多个学科的研究证据表明,“早期阶段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的两个高峰期之一”“6岁之前的孩子经历了各种心理行为发展的敏感期”……人生犹如一辆无法回头的列车,如何上对第一站,如何给每个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开端非常重要。带着这份初心,带着一份想用心理学研究回答儿童教育真问题的热忱,十几年前,我带着我的第一个研究生开始了有关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一边在与很多年轻父母的交流中感受他们养儿育女的困惑、捕捉早教中的突出问题,一边寻求科学证据的答案。

踏上本土化探索之路

最初几年,我们在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全国家庭教育学会等的支持下,围绕“儿童早期各项心理行为发展特点以及家庭和幼儿园环境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养的独特作用”“家-园环境的和谐匹配”“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流动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也对儿童“早期大脑发育、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探索。在这些工作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父亲普遍缺席早期教育;进入幼儿园的年龄和时长存在一个倒U型的最佳值;早教机构和幼儿园的选择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要和自己的家庭状况相匹配。

后来,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组织的支持下,我带领团队参加了众多面向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工作。几年来,我们多次到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农村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早期教育的宣传、活动指导等。在这个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不均衡、不公平问题在尚未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的早期阶段更为凸显、更值得关注,这个阶段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奠基性、先决性阶段。正如著名期刊《柳叶刀》上的文章(2011年8月)指出的那样:“只有投资儿童早期发展,才可以打破中低收入国家百千万儿童和家庭面临的不平等现象的恶性循环。”在农村偏远地区,很多家长依然持有“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不需要教育,吃饱穿暖就可以”的传统认识,且不说教育,连喂奶喂食、营养卫生、安全防护、疫苗接种等基本的生活照料知识都匮乏,可想而知,这些孩子日后逐渐拉大的发展差距并不是生来俱有,而是在一天天不充足的营养、不充分的照料、不及时的情感关注、不敏感的回应和互动中拉开的。

种种儿童早期教育的形态和问题,让我觉得迫切需要在人生之初的关键几年中,为孩子和家长做些什么,也就是架构起一座桥梁,最大可能让我们开展的基础研究“接地气”。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转化工作,包括编写了针对家庭的亲子活动方案,针对早教工作者的培训手册,针对家园沟通的课程方案,等等,并通过开展大范围的区域学前教育评估为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政策咨询,为园长和教师提供实践指导。我本人也通过撰写一些早期教育的大众科普文章、在一些公开场合举办讲座等宣传科学的早教理念和方法,指导早期家庭教育开展,并坚持到少数民族、农村偏远地区实地指导早期教育项目的开展。

围绕“儿童早期发展”的系统性工作

经过十几年来的探索,我们围绕“儿童早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基础研究-评估实践-干预指导的工作体系,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成果。《重塑早期成长环境:助力0~6岁儿童心理发展》一书是对我们这些年来工作的系统梳理和呈现。一方面,本书呈现了国际上有关儿童早期发展的新进展、新视角、新成果,也穿插介绍了我们团队多年来结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实际开展本土化研究的工作。另一方面,本书也立足指导实践,基于科学研究,为早期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的开展提供建议和指导。因此,在本书里,无论是“早期成长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有怎样的特点?”等前沿科学问题,还是“家庭和幼儿园如何协同开展早期教育?如何科学评估儿童早期发展状况?如何创设良好的早期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等现实问题,您都会找到答案。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早期成长:环境创设与大脑发育”,包含两讲,主要结合脑与行为多个层面的研究前沿,阐述了早期大脑发育以及早期环境与脑发育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家庭与幼儿园:0~6岁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包含三讲,主要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论述了家庭和幼儿园两个重要环境系统对儿童早期成长的作用,在两个环境系统内,深刻地探讨了物理、文化、心理各层面环境要素的重要含义及其影响作用,以及两大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模式,为构建适宜儿童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提供支持;第三部分为“评估与促进:了解孩子、助力成长”,包含两讲,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或机构以及研究团队围绕儿童早期成长环境和发展开展的科学评估和干预项目,为致力于儿童早期发展评估与促进的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等提供方法指导和工具支持。

致谢与期冀

本书由我和我的学生共同完成,全书由我拟定撰写框架、撰写风格与撰写内容。我的研究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第1讲:邹雨晨、张旭然、刘丽君;第2讲:丁颖;第3讲:刘丽莎、刘丽君、贺晓丽;第4讲:徐良苑;第5讲:刘璐、徐良苑;第6讲:肖雪;第7讲:肖雪、袁雯、张旭然、李超群。我对各章内容进行了多轮调整和修改,并对全书进行反复统校,最终定稿。

我们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们提供启发、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全面认识儿童早期发展规律、科学开展抚养和教育活动,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为实现人生之初的教育公平,促进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最后,由于时间及编写组成员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也会不断学习和完善,持续推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李燕芳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