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种类多,抗炎、促炎应辨明

炎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急性炎症常表现为“红、肿、热、痛”,病因多数比较明确,容易及时得到治疗而痊愈。而人体长期的慢性炎症,缺乏明显的表现,可能悄无声息地导致组织受损,甚至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成为人体健康的“沉默杀手”。慢性炎症多数病因不明,除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外,还涉及物理性因素(如高温、低温及放射线)、化学性因素(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和堆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机械性因素(如挤压、创伤)和免疫反应等。

我们的日常饮食是影响慢性炎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等食物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炎症风险的作用。相反,油炸、高盐、高饱和脂肪酸、高糖、深加工食品,以及低膳食纤维食物等,长期食用就会促进慢性炎症的发生。研究表明,这些食物与很多慢性疾病相关,如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

当身体出现慢性炎症时,就要反思饮食习惯了,尤其是在食物种类的选择上是否存在问题。要根据食物的促炎、抗炎特性合理选择,尽量选择具有抗炎效果的食物,减少促炎食物的摄入,这样才能减轻体内的慢性炎症。结合大部分人的饮食习惯,我们总结了选择食物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条件许可的话,平均每天应该食用12种以上不同品种的食物,每周至少食用25种不同品种的食物,其中包括谷薯类食物5种,蔬菜和水果10种,动物性食物5种,大豆和坚果类5种。按一日三餐分配,早餐3 ~ 5种,午餐4 ~ 6种,晚餐4 ~ 5种,再加上零食1 ~ 2种。平衡膳食要以谷薯类食物为主,特别是全谷物和薯类,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也是B族维生素、部分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同时,注意同类食物的互换是保持食物多样化的好方法,如红薯、马铃薯互换,牛肉、羊肉互换等。借助粗细粮、荤素及色彩搭配等形式实现食物品种的多样化和营养的均衡化。

重视食物的升糖指数

控制血糖,从选择食物开始。饮食可直接影响血糖水平,升糖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食物升糖指数不同,通常把葡萄糖的升糖指数定为100,升糖指数大于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进食后血糖快速到达高峰;升糖指数低于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进食后血糖升高缓慢,血糖波动小。日常生活中,高升糖指数食物包括:米饭、馒头、油条、南瓜、红薯、土豆、西瓜、荔枝等,低升糖指数食物包括:几乎所有的豆类和荞麦、黑米、粟米、藕粉、西梅、苹果、桃、葡萄、脱脂奶、乳糖、木糖醇、麦芽糖等。

少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动物油脂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日常生活中,应该少吃肥牛、五花肉、西式快餐、油炸食品等含饱和脂肪酸较高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会促进身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反之,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脂肪酸,能起到抑制炎症发生和缓解炎症发展的作用,深海鱼类、植物油(如亚麻籽油、橄榄油、大豆油等)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ω-3脂肪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野生放养的家禽、家畜都比农场圈养的家禽、家畜含有更多的ω-3脂肪酸。

少吃零食,远离反式脂肪酸

我们接触到的反式脂肪酸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氢化反应产生的。氢化植物油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深受食品生产商家和消费者的喜爱,氢化植物油比普通植物油更加稳定,呈固态,可以使食品外观更好看,而且口感松软。后来,人们意识到反式脂肪酸的诸多危害,比如,它会造成脂质代谢途径紊乱,从而导致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升高,促进身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在购买加工食品时,一定要注意看食品配料表,一般包装上出现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这样的字眼时,你就可以判定这样的食品很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少吃加工肉类

与其他肉类相比,多数加工肉类含有较多高温烹调时产生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会引起炎症反应。常见的加工肉类有香肠、培根、火腿、烟熏肉和牛肉干等。除了加工肉类,煎、炸、熏、烤的食物也会含有脂肪氧化产物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这两种物质都是促炎物质。

戒掉高盐饮食

食盐作为不可或缺的调味料,被称为“百味之首”,但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其危害不言而喻。因此,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 g,食盐摄入过多时,人体可激活一种免疫细胞,产生过量促炎性细胞因子,激发炎症反应。一旦这种反应过度,就会破坏正常细胞,使机体功能和代谢发生紊乱,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为了健康,限盐!

总之,慢性炎症危害大,饮食调节窍门少。记住范志红老师提出的一个饮食原则:少精白,多杂粮;少肉类,多果蔬;戒甜饮,控油脂。如此坚持下去,才会远离炎症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