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戒烟为什么这么难

成瘾机制:明知吸烟有害,就是戒不掉

“戒烟有什么难?我都戒了1000次了。”马克·吐温这句自嘲,恰见戒烟之不易。那么,为何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还是忍不住去吸?这背后藏着的就是成瘾机制。

成瘾在临床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对个体有害,却无法主动停止的强迫性行为,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病症。依靠该行为进行生活,是成瘾的核心特征。大多数人明知酗酒对身体不好,或者过度消费会使自己背上沉重的信用卡账单,但他们已经失去了理智,对这些行为有着十分强烈的渴望,难以断绝。

成瘾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物质成瘾,如酒精、毒品等;第二类为行为成瘾,如沉溺于网络游戏、疯狂购物等。而吸烟两者皆有,吸烟者无法放弃香烟,也难以割舍与吸烟相关的习惯,需要通过吸烟行为来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关于为什么会成瘾,涉及与人体相关的三大成瘾机制:生理、心理及环境,这也是成瘾难以戒除的根本原因。

1.生理成瘾机制

大多数人会将个人的成瘾行为归咎于意志力薄弱,但实际上,一旦“瘾”真正形成之后,就不仅仅只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大脑结构出现了变化,也可以说大脑被外界的刺激所劫持。

当人们所摄入的化学物质改变了大脑,从而影响自身的判断力和控制力,就会出现成瘾的症状。而关于这种成瘾机制,一共存在两种解释:第一种,研究证明,具有成瘾性的化学物质会伤害人体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前者是负责掌控人体进行控制、判断和计划的区域,后者则负责人体的情绪。一旦两者遭到破坏,就会对人们的行为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比如,吸毒。

而另一种解释为多巴胺的分泌,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解释。多巴胺是一种由大脑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能够让人们产生愉悦感,当人受到某种刺激时,一旦多巴胺的分泌增加,就会启动大脑内部的奖励机制,给人带来强烈的愉悦感。长此以往,该奖励机制就会形成闭环,导致成瘾的出现。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詹姆斯·奥尔兹和皮特·米尔纳曾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将电极接入白鼠的脑部,白鼠通过触碰笼子内的某个装置而获得脑部的刺激,甚至放弃了日常的饮食,直到自己筋疲力尽。经过进一步提取,白鼠受电极的大脑区域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就是多巴胺。

吸烟也是如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跟随血液进入大脑,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吸烟者获得一种愉悦的感受。一旦身体内的烟草成分降低,多巴胺的分泌量就会迅速下降,需要再次补充,如此反复,大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对香烟依赖的奖励回路。

2.心理成瘾机制

心理成瘾的核心是心理依赖,当人们处于婴儿时期时,就需要形成依恋关系,大多数人会将这种关系投注到最原始的需求上,比如,食物、爱抚及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一旦这些个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对外界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所有无法掌控的东西都是不可靠的。这时,人们就会将一些最原始且受自己控制的物品变成自己最信赖,也是最依赖的对象,而不再去与其他人建立联系。这就是导致心理成瘾的根本原因。

当人们抓住某一个能够满足自我心理或精神需求的物品时,就会与这件物品建立联系,比如,人们知道吸烟能够在难过的时候,缓解自己的情绪,就会从心理上依赖香烟。而在行为主义的分析上,是由于吸烟满足吸烟者内心需求,该结果强化了吸烟行为。这时,香烟就成为一种满足人们内心需求的需要。

3.环境成瘾机制

环境成瘾机制的本质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成瘾机制的分支。从社会学习的角度来看,成瘾是由于当事人受到了家庭或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的难以控制的行为。比如,家庭或周围的环境中很多人吸烟饮酒,当事人也可能会沾染这些习惯,并慢慢地滥用或者依赖性的使用。

因此,对于吸烟者难以戒除香烟而言,他们在被不断指责意志力薄弱、没有决心、没有毅力的同时,更需要的是来自外界的帮助,用以重塑身体以及心理上的需求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