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决战(一)
620年,武德三年,7月,柏壁之战结束没多久,唐朝就将战略目光盯向了东面的王世充。李渊下诏,由李世民任统帅,东征王世充。
长安到洛阳,372公里,开车4小时行程。
王世充也老早就做好了迎战准备,一方面让魏王王弘烈守襄阳(湖北襄樊县)、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河南沁阳),加强洛阳城外围的防御,另一方面让齐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嘉(洛阳城北)、鲁王王道徇守曜仪(洛阳宫城北),做好死磕准备。王世充自己亲帅3万大军正面迎战唐军。
双方在洛阳西面的慈涧相遇,大战一触即发。
王世充认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可能不如唐军,但胜在本土作战,可以引君入瓮,围而歼之。
但他不知道,经过战争洗礼的李世民,战术战法愈加娴熟。
特别是他对自己的骑兵部队进行了改良,组建了皂衣玄甲铁军,将其训练为左右战局胜负的关键因素。
玄甲军,实际上就是由李世民直接指挥的一支高机动、重装甲的精锐骑兵部队。
李世民在铠甲上做了大规模改良,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防御力大大的提升。
明光铠由铁制成,以兜鍪护头,兜鍪两侧有向上翻卷的护耳,并缀有垂至肩背用以护颈的顿项,这样有利于对骑兵头部的保护。
胸甲一般分左右两片,居中纵束甲绊,左右各有一面圆护,或作凸起的圆弧形花纹。两肩覆盖披膊,臂上套有臂护。腰间扎带,腰带之下有两片膝裙护住大腿,小腿上则多裹缚“吊腿“,这样对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都进行了必要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受伤提高战斗力。
同时,每个骑兵还带胡禄一个,可以装30只箭矢。配有马弩装备,能射200步,有利于正面突击。配有长柄格斗武器—漆枪(也就是槊),短柄格斗武器—短柄长刀,便于近距离搏杀。每人还有一个圆形盾牌,作为防护装置。
这样改良之后,玄甲军成为李世民发动突袭的秘密武器。
李世民在战争中非常注重战术的突然性和机动性,这往往会收到奇效。魏晋的具装铠侧重于对马匹的保护,因为铠甲都是由铁片制成,增加了重量,不利于骑兵的快速机动和长距离突袭。
玄甲军减轻了重量也相应的减少了对马匹的保护,这样的结果就是太费马了,一场战争基本上战马都死伤殆尽。
因此,李世民对自己的战马感情很深厚,后来专门请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将自己最喜爱的六匹战马用浮雕的方式刻在石碑上陪葬于昭陵,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
同时对骑兵部队将领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这些将领要视死如归,身先士卒,玄甲军一投入战场就要形成高压气势,在心理层面给予敌人大的压迫感。
李世民将玄甲军分成左右队,分别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四大猛将统领。这些人大多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位列李世民凌烟阁功臣榜。
每次作战,李世民都亲自披上黑甲率领他们作为先锋,乘机进击,所向披靡,令敌人畏惧。
面对慈涧的王世充大军,李世民先“以轻骑挑之”,第二天又用5万大军挺进慈涧,直接与王世充大军对峙。同时,李世民又派行军总管史万宝从宜阳往南占据龙门,刘德威从太行往东包围河内,王君廓从洛口斩断敌军运粮通道。又派黄君汉连夜从孝水河偷袭回洛城,攻克了回洛城。黄河以南,没有一个地方不响应,城堡一个接一个前来归降,大军进驻邙山。派遣将军李君羡截击王世充太子王玄应从虎牢到洛阳的运粮军,王玄应只身逃脱。
战争的形势发展完全背离了王世充的预判。
9月,王世充趁李世民带500骑兵察看地形之际,率领1万多将士偷袭,结果竟然被李世民500骑兵打败,王世充全军覆灭,只身逃回洛阳(《旧唐书》:“九月,太宗以五百骑先观战地,卒与世充万余人相遇,会战,复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获大将陈智略,世充仅以身免”)。
621年,武德四年,2月,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包围洛阳。王世充作最后一搏,率领2万大军从方诸门而出,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李世民让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正面进击王世充,屈突通一交锋就放烟火,李世民率领玄甲军从侧面攻击。
战斗从早上打到中午,李世民身先士卒,反复冲杀,坐骑也中箭倒毙。幸好丘行恭一直紧紧跟随,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在马前步行杀敌,最终杀出一条血路,得以回归唐军大部队。此战,王世充又损失了6000多人马,至此再也不敢出城,死守洛阳,等窦建德大军来援。
窦建德也深知如果不救王世充,下一个被唐消灭的就是自己。所以亲自率领10万大军前来救援。
虎牢关大决战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