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壁之战
619年3月,武德二年,刘武周接受妹夫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联合突厥,先后攻陷榆次(山西榆次)、平遥(山西平遥)、介州(山西介休)等地,并于8月大败裴寂率领的唐军主力,裴寂只身逃回长安。刘武周部队乘势进逼晋阳(山西太原),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连夜携其妻妾弃城奔还长安,唐朝的发源地、后勤基地晋阳失守。刘武周部队气势大盛,接连攻占晋州(山西临汾)、浍州(山西翼城)等地,山西大部分地区都落入刘武周之手。原来唐朝管理区域的异己分子也纷纷乘势作乱。夏县(山西运城)吕崇茂自号魏王,与刘武周相呼应;隋朝旧将王行本据蒲坂(山西永济),与宋金刚相联合。
各种紧急军情如雪花片飞向长安,李渊惊慌失色,甚至考虑放弃河东地区,死守关西地区。
刚经历过浅水原战役,还在休整的李世民听说,马上给李渊上表,要求带兵出征:“太原是国家的根基所在;河东地区富饶,是长安的后勤供给中心,怎么可以全部放弃呢?希望给臣三万精兵,必定可望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资治通鉴》:“时王行本犹据蒲反,未下,亦与武周相应,关中震骇。上出手敕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秦王世民上表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
李渊见儿子这样讲,顿时醒悟过来,进行征兵动员,将关中所有部队都交给李世民指挥,与刘武周决一死战。
11月,天寒地冻。李世民乘势渡过黄河,进驻柏壁(山西新绛县),与宋金刚部队相持。
李世民没有急于进攻,他在进驻柏壁之前就贮存了大量的物资储备,部队供给不成问题,但宋金刚部队一路攻城拔寨打过来,战线拉得太长,补给供养将会是个大问题。宋金刚部队刚打了不少胜仗,士气正旺,迫切希望快速与唐军决战。李世民需要等,等敌人的供给出现问题。
12月,李世民请求李渊派兵攻打夏县的吕崇茂叛军,他知道吕崇茂肯定会向盟友刘武周求援,因此决定在半路设伏打援。这个伏击点李世民选择在了美良川,它位于现在山西闻喜县内,是一条山谷中的小路,四周崇山峻岭,是伏击的最佳地点。
刘武周派出去救援部队的将军就是尉迟敬德,李世民派了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在此设伏。
伏击战打得很顺利,尉迟敬德刚刚在夏县与唐军大战一回,兵疲马乏,被唐军在美良川一伏击,大败而回,尉迟敬德部队阵亡2000多人。
李世民初战告捷。
不久,李世民又故伎重施,引诱尉迟敬德救援蒲坂王行本部队,李世民亲自带兵,连夜在安邑(夏县附近)设伏,再次大败尉迟敬德,这次更惨,最终只有尉迟敬德一个人逃走了,手下全部被俘虏。
尉迟敬德作战非常勇猛,可是遇到李世民,却被接连打败两次,着实让人郁闷。但他的内心对李世民也敬佩起来,这叫英雄惜英雄。
620年1月,武德三年,唐军袭击了刘武周的运粮部队,占领张难堡(山西介休东北),宋金刚部队的运输粮道被切断。4月,与李世民相持5个多月的宋金刚部队粮尽,开始北撤。
李世民发布总追击命令。一个晚上追了200余里,大破宋金刚后防部队。追到高壁岭的时候,李世民总管刘弘基抓住马缰绳规劝道:“大王打败敌人,追击逃敌到了这里,功劳也足够了,不断深入,就不爱惜自己吗?况且士兵们饥饿疲惫,应当在此停留扎营,等到兵马粮草都齐备了,然后再进击也不晚。”
这个时候李世民“玄鉴深远,临机果断”的特性就发挥出来了,他说:“战场上时机稍纵即逝,现在宋金刚的部队军心涣散,无计可施,如果这次放过他们,下次他们修整好了想再来打败他们可就难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将士们一听领导都不怕累,也不敢吭声了,舍了命得地追击。终于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主力部队,一天交锋八次,李世民的部队都打了胜仗,杀死、俘虏几万人。
在这次著名的追击战中,李世民两天没有吃过东西,三天没有脱下盔甲睡觉,终于追上了敌人,歼灭了敌军主力。
对战局的运筹帷幄,时机的选择把握,李世民都堪称精准。
4月23日,李世民带兵赴介休,与宋金刚残余部队再次决战。战术还是老套路,李世民派总管李世勣与敌人正面硬刚,自己率骑兵绕到敌人后方发动奇袭。事实证明这一办法也非常成功,敌军大败,宋金刚只带了少数人逃走。刘武周见大势已去,只身逃归突厥。
李世民爱惜尉迟敬德这一人才,知道他现在孤守介休县城,特意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进城劝降,诚意满满,晓以利弊,终于感动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和寻相以介休、永安二县降唐,李世民又得一猛将。
柏壁之战以李世民的全胜结束。
此战过后,唐朝重新夺回河东,后防再无实质性威胁,他们将目光瞄准了东面的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