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之后

父亲王奇峰,字峙亭,1897年4月6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五)出生于奉天省康平县(今属辽宁)哈拉户硕村。王父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决心培养儿子,让他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法库中学毕业后,因仰慕霍去病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遂决定投笔从戎,于1916年入奉天督军署卫队营当兵,三年役满后又考入保定军官学校,1922年毕业于第八期骑兵科,历任骑兵师参谋、团副、参谋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先后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东路事件、滦河反攻、海阳收复战等,其中在滦河反攻期间因表现出色,并两次收复海阳,于1935年7月17日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是为该勋章的第38位获得者,也是参加长城抗战诸将中的第19位获得者。“青天白日勋章”于最早时称为“青天白日章”,勋奖的设置,始于民国十八年,表彰“为天地、万民、万世的继绝,捐舍小我而成就大我之仁人志士与爱国英烈;同时激励我三军忠勇之士,对于捍御外侮,保卫国家的战功卓著者,论功勋给青天白日勋章”。1933年,王奇峰在长城抗战中表现杰出,两度夺回海阳镇,成为抗日英雄。

图1-1 父亲王奇峰

图1-2 父亲王奇峰

王奇峰抗日,转战于晋陕豫之间,予敌以极大威胁。1938年11月,日军决心铲除他所指挥的骑四师,在装甲部队配合下大举来犯,王率部且战且走,后虽然带着师部成功转移,但是终因在一夜的转移中淋雨而发起高烧,却未在意,仍坚持工作。连日高烧不退终于引发肺炎,使王卧床不起,辗转至西安广仁医院治疗,因病势沉重,于1938年12月28日不幸去世。

在三个孩子中,王颖长得与父亲最像,同时王颖的性格也与父亲最相近,充分显现着东北人的性格,为人豪爽、真诚,做事情热血沸腾。父亲陪伴王颖成长的时间虽短,但对其成长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父亲儿时很穷苦,但学习很努力,他先在乡下跟一位杨老先生在私塾里学习,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得到了一个比较富有家庭的资助,加上自己勤学好问,一步一步考上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更参加了张学良的少壮派,保家卫国,战绩颇丰。认真学习,读书救国,这就是父亲给她留下的第一个印象。父亲送人礼物也多以学习用品为主,如墨盒、书、本子等。父亲生前还给王颖留了一些小楷的习字本。

她对父亲的第二个印象是其崇高的爱国精神,立志报国,这也是父亲给她的最大影响。父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抗日事业上。关内流亡,日机轰炸,生活动荡,无论是父亲的亲身示范,还是国内的环境,都使年幼的王颖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