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三 皮肤检查及临床意义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弹性、颜色、温度检查

1.皮肤弹性

(1)减弱: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

(2)增加:发热。

2.皮肤颜色

3.湿度与出汗

(1)出汗增多:见于风湿热、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布氏杆菌病等。

(2)盗汗(夜间睡后出汗):见于肺结核活动期。

(3)冷汗(手脚皮肤发凉、大汗淋漓):见于休克与虚脱。

(4)无汗: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黏液性水肿、硬皮病和脱水等。

要点二 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皮下水肿检查

1.皮疹 检查时应注意皮疹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状及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和脱屑等。常见的皮疹有以下几种:

(1)斑疹:只是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高出皮肤。见于麻疹初起、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2)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压之褪色,松开时又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对伤寒或副伤寒具有诊断意义

(3)丘疹:直径小于1cm,除局部颜色改变外还隆起皮面,为局限、充实的浅表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及湿疹等。

(4)斑丘疹:在丘疹周围合并皮肤发红的底盘,称为斑丘疹。见于风疹、猩红热、湿疹及药物疹等。

(5)荨麻疹:又称风团块,是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水肿。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肤损害,出现快,消退快,消退后不留痕迹。见于各种异性蛋白性食物或药物等过敏

2.皮下出血

(1)瘀点:皮肤或黏膜下出血,出血面的直径小于2mm者,称为瘀点;小的出血点容易和小红色皮疹或小红痣相混淆,皮疹压之褪色,而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小红痣加压虽不褪色,但触诊时可稍高出平面,并且表面发亮。

(2)紫癜:皮下出血直径在3~5mm者,称为紫癜。

(3)瘀斑:皮下出血直径>5mm者,称为瘀斑。

(4)血肿: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者,称为血肿。

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的疾病,以及某些毒物或药物中毒等。

3.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蜘蛛痣出现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检查时除观察其形态外,可用铅笔尖或火柴杆等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如周围辐射状的小血管随之消退,解除压迫后又复出现,则证明为蜘蛛痣。蜘蛛痣的发生与雌激素增多有关,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是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能力减弱所致。健康妇女在妊娠期间、月经前或月经期偶尔也可出现蜘蛛痣。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其发生机制与蜘蛛痣相同。

4.皮下水肿 皮下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手指按压后凹陷不能很快恢复者,称为凹陷性水肿。黏液性水肿及象皮肿指压后无组织凹陷,称非凹陷性水肿黏液性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象皮肿见于丝虫病全身性水肿常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变和营养不良等;局部性水肿可见于局部炎症、外伤、过敏、血栓形成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

[常考考点]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皮下水肿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要点三 皮下结节、毛发检查

1.皮下结节 皮下圆形或椭圆形小节,无压痛,推之活动,多出现在关节附近或长骨隆起部位及肌腱上常见的有风湿结节、痛风结节、Osler小结、结节性多动脉炎、囊虫幼结节等。检查时应注意其大小、硬度、部位、活动度、有无压痛。

2.毛发 病理性毛发稀少常见的原因有:①头部皮肤疾病:如脂溢性皮炎。②神经营养障碍:如斑秃。③某些发热性疾病后:如伤寒可致弥漫性脱发。④某些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⑤理化因素性脱发:如过量的放射线影响,某些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等)的使用。某些疾病也可使毛发增多,如库欣综合征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女性患者除一般体毛增多外,还可呈男性体毛分布,如生长胡须。

【知识纵横比较】

皮疹表现及其常见疾病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