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 苏颖编著
- 4702字
- 2022-11-15 18:19:07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篇解】
匮,匣也,古同“柜”,藏放东西的家具,状如箱而稍大。金匮,相传是古代黄帝藏书之处。真言,真而不伪之言,至真至要之言。篇名云“金匮真言”,意在强调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本篇阐明了五脏与四时的密切关系,原文将阴阳理论应用于人体,说明了阴阳的统一性、可分性和相对性,阐述了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的理论。
本篇是论述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重要篇章之一。篇中所论保养精气与发病的理论,对养生保健及临床治疗颇有指导意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观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1],经有五风[2],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3]。所谓得四时之胜[4]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5];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6],夏气者病在藏[7],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8],仲夏[9]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10],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11]。
故冬不按[12],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13]。夫精[14]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15]。
【注释】
[1]天有八风:指自然界有八个方位的风,皆能使人生病。《灵枢·九宫八风》云:“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故八风,即此八方之风。
[2]经有五风:指人体五脏经脉均可因寒、暑、燥、湿、风等外邪侵入而发生疾病。经,经脉。五风,五脏之风。
[3]邪气发病:指八方不正邪气循经脉入侵五脏而引发疾病。
[4]四时之胜:指四时之常气各随其不胜而发病。如春季见到燥胜、长夏见到风胜之类。王冰注:“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皆以所克杀而为胜也。言五时之相胜者,不谓八风中人则病,各谓随其不胜则发病也。”
[5]俞在颈项:春主升发,其俞应在颈上。《太素》作“输在颈项”。俞、输通“腧”,即腧穴。
[6]头:头项。上文言“俞在颈项”可知。
[7]藏:此指心脏。
[8]鼽(qiú)衄:鼻孔堵塞、出血。鼽,鼻孔堵塞;衄,鼻孔出血。
[9]仲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仲,位次居中者。
[10]洞泄寒中:洞泄,以水谷不化、急泻如注为特征的重度泻泄;寒中,指寒伤中焦之病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十七冷痢候条云:“痢色白,食不消,谓之寒中也。”
[11]痹厥:痹,寒痹;厥,寒厥。
[12]按:即导引、按摩等养生保健方法。王冰注:“按,谓按摩。,谓如捷者之举动手足,是所谓导引也。”
[13]飧泄而汗出也:此六字,一说“据上文疑剩”。一说疑衍。待考。
[14]精:真阴。人身元气之本。
[15]此平人脉法也:这是通常的诊法。脉法,诊法。
【译文】
黄帝问道:天有八风的变化,人体经脉有五风的病变,这是为什么?岐伯回答说:八风之邪侵犯人体,通过经脉内伤五脏,引起疾病。所说的四时之胜,是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四时之胜。
东风生于春季,病变在肝,其腧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变在心,其腧在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变在肺,其腧在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变在肾,其腧在腰股;长夏属土,主中央,病变在脾,其腧在脊。
所以,春季多病在头,夏季多病在心脏,秋季多病在肩背,冬季多病在四肢。所以,春季易患鼻塞、鼻出血,夏季易患胸胁部疾病,长夏易患洞泄寒中,秋季易患风疟,冬季易患痹厥。
因此,冬季注意养生,则春季不患鼻塞、鼻出血及颈项部的疾病,夏季不患胸胁部的疾病,长夏不患洞泄寒中,秋季不患风疟,冬季不患痹厥以及飧泄、虚汗等病。人的真精之气是生命的根本,所以善于保护真精的人,春天不患温病。夏季汗出不透者,秋季易患风疟,这是一般的致病规律。
【原文】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1]至日中[2],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3],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4]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5]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6],春病在阴,秋病在阳[7],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8];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9];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10];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11];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12]。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13]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注释】
[1]平旦:日出之时。《说文解字》云:“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2]日中:白天正午之时。
[3]黄昏:日落之时。《月令广义》云:“日落,天地之色玄黄而昏昏然也。又曰昏黄。”
[4]合夜:指始夜之时。丹波元简云:“合夜犹暮夜,言日暮而合于夜也。”
[5]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王冰注:“鸡鸣阳气未出,故曰天之阴。平旦阳气已升,故曰阴中之阳。”
[6]冬病在阴,夏病在阳:张志聪注:“冬病在肾,肾为阴中之阴,故冬病在阴。夏病在心,心为阳中之阳,故夏病在阳。”
[7]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阴,指肝脏,肝位于腹部,为阴中之脏;阳,指肺脏,因肺位于胸中,为阳中之脏。张志聪注:“春病在肝,肝为阴中之阳,故春病在阴。秋病在肺,肺为阳中之阴,故秋病在阳。”
[8]阳中之阳,心也:心属火,为阳脏。上焦属阳,阳脏居阳位,故为阳中之阳。
[9]阳中之阴,肺也:肺为阴脏,居于上焦,上焦属阳,阴脏居阳位,故为阳中之阴。
[10]阴中之阴,肾也:肾为阴脏,下焦为阴,阴脏居阴位,故为阴中之阴。
[11]阴中之阳,肝也:肝为阳脏,居于下焦,阳脏居阴位,故为阴中之阳。
[12]阴中之至阴,脾也:脾为阴脏,腹部为阴,至阴之脏居阴位,故为阴中之至阴。
[13]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雌雄,此指脏腑阴阳属性,脏属阴为雌,腑属阳为雄。相输应,指相互通应。吴崑注云:“转输传达而相应也。”
【译文】
所以说,阴中还有阴,阳中还有阳,即阴阳之中还可进一步再分阴阳。白天属阳,平旦至中午,为阳中之阳;中午至黄昏,为阳中之阴。夜晚属阴,黄昏至半夜子时,为阴中之阴;半夜子时至平旦,为阴中之阳。人体阴阳也与之相应。人身阴阳的划分是外部为阳,内里为阴。具体来说,背为阳,腹为阴。就脏腑来说,脏为阴,腑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皆属阳。
知道阴阳之中还可以划分阴阳,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都是根据其病的阴阳以及所在部位的阴阳来确定的,然后才能用针刺、砭石来治疗。还有,背为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阴阳、表里、内外、雌雄都是相通应的,并且与自然界阴阳也是相通应的。
【原文】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1]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2],其病发惊骇[3],其味酸,其类草木[4],其畜鸡[5],其谷麦[6]。其应四时,上为岁星[7],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8],其数八[9],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10]。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11],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12]。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13],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14],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15],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16],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17],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18],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19],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20]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注释】
[1]收受:通应之意。张介宾注:“收受者,言同气相求,各有所归。”
[2]藏精于肝:精,精气。精气藏于肝。下文的“藏精于心”等,均指精气归藏五脏。
[3]其病发惊骇:林亿新校正云:“详东方云病发惊骇,余方各阙者,按《五常政大论》委和之纪,其发惊骇,疑此文为衍。”
[4]其类草木:类,比类也。草,疑衍。沈祖绵《读素问臆断》云:“合下文观之,衍‘草’字。”
[5]其畜鸡:寅时鸡鸣,寅为木所主时。张介宾注:“《易》曰巽为鸡,东方木畜也。”
[6]其谷麦:麦与下文的黍、稷(俗称小米)、稻、豆,谓之五谷。丹波元简注:“《月令》郑注云:‘麦有孚甲,属木’。”
[7]岁星:木星。岁星与下文的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分别指木、火、土、金、水五行星。
[8]角:五音之一。角与下文的徵、宫、商、羽,谓之五音。
[9]其数八:河图数之一,位于东方。此与下文的数七、数五、数九、数六,均指河图数的木、火、土、金、水之成数。古人用数字来表示五行的生成及方位,生数是北水一、南火二、东木三、西金四、中央土五。因土生万物,故各生数加上土的生数,即是五行的成数,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
[10]臭臊:气味之臊。臊与下文的焦、香、腥、腐,谓之五臭,亦称五气。臭,指气味。
[11]开窍于耳: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灵枢·脉度》等篇,“耳”当作“舌”。
[12]黍:五谷之一。去壳后即后世所谓的黏黄米。
[13]荧惑星:火星。
[14]舌本:舌根。
[15]镇星:土星。
[16]太白星:金星。
[17]溪:肌肉骨骼之间隙。
[18]彘(zhì):猪。王冰注:“彘,豕也。”
[19]辰星:水星。
[20]善为脉:精通脉诊。
【译文】
黄帝问:五脏与四时有什么关系吗?岐伯说:有。东方色青,通于肝,开窍于目,精气藏于肝,其病多惊骇,五味中主酸,在五行中属木,五畜中为鸡,五谷中为麦,其应四时,上应木星,所以春季多头部病变,五音中为角,其数是八,其病多在筋,五气中为臊。
南方色赤,通于心,开窍于耳,精气藏于心,其病多在五脏,五味中主苦,五行中属火,五畜中为羊,五谷中为黍,其应四时,上应火星,其病多在脉,五音中为徵,其数是七,五气中为焦。
中央色黄,通于脾,开窍于口,精气藏于脾,其病多在舌根,五味中主甘,五行中属土,五畜中为牛,五谷中为稷,其应四时,上应土星,其病多在肉,五音中为宫,其数是五,五气中为香。
西方色白,通于肺,开窍于鼻,精气藏于肺,其病多在背,五味中主辛,五行中属金,五畜中为马,五谷中为稻,其应四时,上应金星,因此其病多在皮毛,五音中为商,其数是九,五气中为腥。
北方色黑,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精气藏于肾,其病多在溪,五味中主咸,五行中主水,五畜中为猪,五谷中为豆,其应四时,上应水星,因此其病多在骨也,五音中为羽,其数是六,五气中为腐。
所以善于诊察疾疾的医生,谨慎地观察五脏六腑的变化,知道疾病的顺逆及阴阳表里的变化规律,把这些重要的理论并牢记在心中,灵活应用,不要教授给一般的人,这才是所说的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