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安庆曾氏书局创建始末及性质

金陵书局的兴衰历时半个世纪,其发展分期如何划分,划分依据是什么,具体起止时间如何界定?现有研究对此含糊其辞,也没有明确的分期标准。笔者认为,以刻书重心转变为分期标准,金陵书局的历史可分为“安庆曾氏书局”“金陵书局”“江南书局”三个阶段,具体来说,“安庆曾氏书局”时期,从同治三年四月(1864年5月)安庆设局至同治四年八月(1865年9月)铁作坊旧局撤局,以编刻《船山遗书》为重心;“金陵书局”时期,从同治四年五月底(1865年6月)组建堂子巷新局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编刻《四书十三经》《十四史》为重心;“江南书局”时期,始自光绪元年(1875年),刻书重心转为“经史善本及海内稀有之书”,光绪十八年以后已基本停止刻书,光绪二十四年至宣统三年改隶裁并。[1]

同治三年四月(1864年5月),当两江总督曾国藩(1811—1872年)与胞弟浙江巡抚曾国荃(1824—1890年)于安庆设立书局、重刻《船山遗书》之时,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无法预知,这一敬乡贤、崇理学的私人行为,揭开了晚清地方书局兴起的序幕。

严格来说,这个设于安庆任家坡曾国藩两江总督署军械库内的“书局”,仍是典型的幕府刻书组织,尚不能称为“地方书局”。但是一年之后,在它的基础上直接组建了晚清第一个地方书局“金陵书局”,此后地方书局在南北诸省次第设立,同治十年曾国藩回忆这段历史时仍不无自豪地宣称:“迩来各省书板自经兵燹,残毁者十之八九。国藩往在安庆,因南中被兵尤甚,各处藏书荡焉无存,始谋创立书局,筹款刊刻经史,招延宿学数人专司校雠。嗣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各省以次设立书局,所有昔称善本而近遭残毁者,陆续翻刻颇多。”[2]因此,就历史影响力来看,安庆曾氏书局不仅是金陵书局的起源,也成为晚清地方书局之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