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道德:普及本(重排本)
- 罗国杰主编
- 2479字
- 2022-11-04 17:50:07
第一节 公忠
本节案语
公忠是中国传统道德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它是处理个人与整体、个人与国家、天下和人民之间关系的基本规范。这一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个个人都要把公共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忠诚于公共利益和事业,在必要的时候为之献身。这种“公而忘私”、“临患不忘国”、“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天下为公”的公忠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仁人志士所提倡和实践,从而凝结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统治阶级也是一直非常重视公忠道德,并把它作为封建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的。统治阶级的某些思想家,一直把“忠于君主”、“忠于社稷国家”作为公忠的根本要求,从而维持君主和整个剥削阶级的统治。公忠的这种局限性,是由私有制社会所决定的。不过,历代都有进步的思想家积极地宣扬民本主义的观点,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公忠首先是忠于人民、忠于道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更是把对一家一姓的忠与对天下对人民的忠区分开来,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公忠。我们要继承的正是这种有人民性内涵的公忠规范。
【原文】公家之利①,知无不为②,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注释】①公家之利:指国家利益。②无不为:没有不去做的。
【大意】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知道了就马上去做,这就叫做忠。
【原文】临患不忘国①,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注释】①临患:面临灾难。
【大意】面临灾祸而不忘国家利益,才算得上真正的忠。
【原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然而不王者②,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忧以天下:为天下人而忧虑。②不王:不能称王于天下。
【大意】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的人,民众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民众的忧愁为忧愁的人,民众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为天下人的快乐而快乐,为天下人的忧愁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人,是不曾有过的。
【原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①,不长一类②;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③一人。(《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①阴阳: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以阴阳指自然界两种既相对立又互不相离的势力,并以阴阳之间的矛盾说明事物的变化。和:调和。②长:生长。不长一类:不只生长一种物类。③阿:偏袒,庇护。
【大意】整个天下不是哪一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天下所有的人的天下。阴阳和合不仅仅生长一种事物,甘露时雨也不只是浇灌一种花草。万民的领导者也应该效法天地本有的公道,对哪一个人也不要偏袒。
【原文】国耳①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②,害不苟去③,惟义所在④。(《汉书》卷八《贾谊传》)
【注释】①耳:语助词。②利不苟就:遇利不苟且地趋就追求。③害不苟去:遇害不苟且地躲避远离。④惟义所在:只是以义为行为的准则。
【大意】为国家而忘记家事,为公事而忘记私事,遇利而不无原则地求取,遇害而不苟且地躲避,一切都要按义的准则去做。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③,使老有所终④,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⑤、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⑥,女有归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⑧,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注释】①天下为公:意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不为一人一家所私有。②讲信修睦:讲求诚信,致力友爱和睦。③不独子其子:不只是慈爱自己的子女。④使老有所终:使老人们都能安度终生。⑤矜:通“鳏”,老而无妻者。⑥分:职分,职务。⑦归:归宿,指能及时嫁人。⑧谋闭:谓机谋闭塞。兴:起。
【大意】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有的,选拔的都是有贤德和有能力的人,讲的是信义,修习的是亲睦。所以,那时的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慈爱自己的子女;使老人们都能安度余生,使壮年的人都有用处,使幼年的人都能得到抚育;男子老了没有妻子的,女子老了没有丈夫的,年幼而没有父母的,年老而没有子女的,残废的,身体常有疾病的,都能得到赡养。男人们都有职分事业,女人们都有合意的丈夫和家庭。财货怕它抛弃在地上不用浪费掉,不必归于自己才肯收藏起来;力气怕的是没法贡献出来,不必是为了自己。因此,自私自利的智谋机心被闭塞住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伤害人的事不会发生,所以人们连外面的大门也用不着关上。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原文】理者,天下之至公,利者,众人所同欲。苟公其心,不失其正理,则与众同利无侵于人,人亦欲与之。若切①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损于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②。(《二程集·周易程氏传》卷三)
【注释】①切:急切。②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意思是说,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别人要同他斗争,不肯使他得益,并且有的人还要打击他,与他夺利。
【大意】理是天下至为公正的东西,利是众人所共同欲求的东西。只有把心放公正,不违反正确的道理,那么就会与众人同得利益而不会侵害别人,别人也愿意给他利益。如果一个人急切地渴求利益,被一颗自私的心所蒙蔽,不知正确的道理,只求对自己有好处而不惜损害他人,那么他人也要与之力争,不肯使他占便宜,并且还会有人出来打击他,连他应得的那一份也给夺走。
【原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大意】有“亡国”,有“亡天下”。这两者有什么分别呢?改朝换代,某姓王朝被推翻了,这叫“亡国”。仁义大道被扼制而不再流行,天下失去了公平正义,以至于率领禽兽吃人,社会成了人吃人的社会,这就叫做“亡天下”。… …因此,知道保卫天下正义,然后才知道保卫国家。保卫国家之事,由该国的君主和臣们担当,每天都有肉吃的高官显贵们在谋划这件事。保卫天下这件事,即使低贱的布衣男子,也都是有一份责任的。(后来,梁启超将这段话概括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