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案例选
-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等组织编写
- 4314字
- 2022-09-23 17:40:45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同时探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动实践。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加强案例培训,进一步促进脱贫攻坚典型经验的交流推广,国务院扶贫办开展本次案例征集和汇编工作。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扶贫办(局)按照要求各推荐2个具有地方特色、做法经验典型、成效显著可学可借鉴的脱贫攻坚案例。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在办政策法规司的指导下,邀请专家对案例进行遴选、修改和点评,完善了视频和延伸阅读,最终把32个入选案例汇编成《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 脱贫攻坚案例选》一书。
为方便广大读者查询、阅读和分类借鉴,特将每个案例的导读要点汇总如下:
北京市:雪域天使的扶贫之路。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对口支援玉树州,通过“组团式”医疗援青工作,探索形成了“院长+团队+改革”的医疗援青模式,玉树医疗卫生工作也已由单一的医疗领域逐步扩大到疾病控制、妇幼卫生、精神卫生等诸多领域。
天津市:优势特色产业撬动脱贫攻坚。天津食品集团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开展新疆和田对口帮扶工作。打造集育种、繁殖、育肥、屠宰于一体的肉羊全产业链,通过“五统一”搭建“四级架构”。通过技术培训实现“输血”变“造血”,助推智志双扶。
河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努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河北省阜平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坚持党建引领、全域规划、全要素支撑、全社会动员,全力抓好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五个关键,探索出一条高质量脱贫的阜平之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目标正在变成生动现实。
山西省:“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山西省将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紧密结合,采取生态优先综合施策、项目联动稳定增收、群众参与激发内力、深化改革三权分置、党政齐抓协同推进的方式,将生态建设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过程,走出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的新路。
内蒙古自治区:牵住稳定脱贫的“牛鼻子”。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立足旗情,把发展黄牛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牛鼻子”,以扶贫贷款为支撑,以配套服务为保障,以利益联结为抓手,实现了农牧民脱贫致富、黄牛全产业链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互促共赢、可持续绿色发展。
辽宁省:以科技点燃脱贫攻坚引擎。辽宁省兴城市采取政府牵头、产业带动、科技助力的方式,以项目牵动产业,产业带动扶贫,科技推动脱贫,探索产业精准扶贫脱贫新模式。把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就业结合,把脱贫与致富结合,创造新的增收点,增强“造血”能力。
吉林省:创新党建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吉林省安图县创新党建模式,成立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党委,对上级下派的驻村干部进行统筹管理,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通过党建强化组织引领,搭建“四个平台”,切实打造了一支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
黑龙江省:以“三个落实”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黑龙江省克东县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科学统筹,合力攻坚,全面推进责任落实;细化措施,强化保障,全面推进政策落实;紧盯目标,多点发力,全面推进工作落实,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
上海市:以“保险+期货”开启产业扶贫“金钥匙”。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普洱,以“保险+期货”方式将天然橡胶目标价格保险覆盖建档立卡户,有效对冲胶价下跌导致贫困户减收。此项目通过东西部对口帮扶、社会各方协作,以金融保险工具为路径实施精准扶贫。
江苏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协作工作队。随着苏陕扶贫协作持续深化,江苏省丹阳市派驻的苏陕扶贫协作工作队,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推进两地交流、项目实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携手奔小康等工作,经过两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完成扶贫协作各项目标任务。
浙江省:农旅融合引领山区村庄步入康庄大道。浙江省缙云县蛟坑村利用生态人文环境优势,通过乡贤引领、招商引资促发展、“无中生有”建项目、完善服务聚游客、创新分配增收入等方式,打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通道,摸索出“农旅融合+扶贫开发”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安徽省:强化扶贫项目管理 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安徽省六安市坚持精准谋划项目,科学储备项目,择优遴选项目,及时立项实施,多措并举,通过扩大项目储备规模、提高项目储备质量,逐步建立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有效推进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为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福建省:电商助推脱贫攻坚驶入“快车道”。福建省漳州市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创建为契机,借助“党建+互联网+精准扶贫”,首创“一户一店一码”电商助力扶贫模式,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网货化”进程,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新途径。
江西省:以井冈山精神助力脱贫攻坚。江西省井冈山市发挥井冈山精神引领作用,推进红色文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以产业扶贫为引领构建可持续的脱贫措施,以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为根本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构筑脱贫攻坚的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山东省:“四权”分置让扶贫资金高效运转起来。山东省沂水县突破扶贫资产管理瓶颈,建立扶贫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农业农村局的“四权”分置管理机制,实现资产高效管理、收益长效稳定。
河南省:干字当头 精准发力 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河南省兰考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恪守知行合一,坚持干字当头,精准发力。建立党政齐抓共管体制机制,分类施策均衡推进,以改革创新破解关键制约,建强队伍树好导向,强化党建引领,形成攻坚合力。
湖北省:紧扣“精准”实现贫困山区高质量脱贫。湖北省丹江口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扣“精细、精确、精准”要求,通过突出产业主导、党建引领、精准施策、短板提升等做法,推动丹江口市实现高质量脱贫,打造了贫困山区脱贫样板。
湖南省:“内源式发展”激活贫困村发展动力。湖南省新化县油溪桥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精神,坚持自主改革、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实现了由“省级特困”向“全国示范”的蜕变,走出一条依托本地资源、培育力量、激发动力、组织共治的“内源式发展”路子。
广东省:“党建+产业”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东省英德市连樟村依托村党支部,激发党员积极性,坚持党建扶贫引领。合理利用废弃校舍和耕作地,建设厂房,发展农业,坚持产业扶贫为抓手。通过整村规划、分区建设,挖掘村庄历史文化、乡风民俗,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小农户联合打造养殖产业链。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引导村屯贫困户多户联合建设牛羊舍,将牛羊聚到一起,联合养殖。通过采取轮流养殖,轮流外出务工,贷“小牛”、还“大牛”的方式,打造养牛养羊扶贫全产业链,实现“产业到户”向“效益到户”的转变。
海南省: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应对产业扶贫困境。海南省陵水县本号镇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成立创业辅导中心破解产业扶贫难题,创业中心对益贫主体扶贫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对经营主体开展技能培训,对贫困户实施感恩培训,让产业扶贫走向规范化道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重庆市:聚焦“四个深度发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重庆市中益乡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转变作风,聚焦“四个深度发力”,集中精力,全力攻坚,深度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
四川省:大力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决不让大凉山孩子输在起跑线。2018年5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探索形成符合凉山实际的“123456”工作法,提高了学前儿童的普通话水平,改善了学前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加了公益就业岗位,促进了移风易俗。
贵州省:创新“76554”工作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州省铜仁市创新探索“76554”工作法,坚持以“七个补”提升脱贫成效,以“六个不”增强内生动力,以“五个看”判断是否实现“两不愁”,以“五个一致”检验脱贫过程,以“四个好”检验脱贫成效,打造脱贫攻坚“铜仁模式”。
云南省:以“西畴精神”闯出石漠化山区脱贫攻坚新路。云南省西畴县探索产业扶持促增收新路子,把重构生态屏障、夯实发展基础作为重中之重。创新“西畴精神”宣传平台,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活力,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为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贡献出“西畴方案”。
西藏自治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白纳村加强党建引领、突破思维局限、聚焦集体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以旅游产业塑造绿色发展、以工艺产业打造民族品牌、以草莓产业创造红火名片,发展水磨糌粑产业、打造绿色优质食品,最终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陕西省:户分三类 精准帮扶。陕西省镇安县推行“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把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三大类,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切实将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到项目,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关键处。
甘肃省:脱贫攻坚的“庄浪模式”。甘肃省庄浪县提出“整体工作党委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公司运作、组织生产合作社实施、贫困群众凭股分红”发展思路,组建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构建“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庄浪模式”。
青海省:脱贫攻坚的“湟中路径”。青海省湟中县开拓出一条“党建引领定向、产业培育支撑、多方同频发力”的致富增收路径,全力构筑安心上学、看病、住房保障体系,探索“产业发展+励志奖励+兜底保障+扶志扶智”长远脱贫机制,于2018年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
宁夏回族自治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范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福建省对口扶贫协作,使西海固地区焕发生机活力。闽宁两省区干部群众建立完善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机制,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生动实践,在我国扶贫开发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地制宜打造绿色肉牛产业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依托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优势和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传统,将养牛业确定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实施“增牛”工程,着力带动贫困人口通过入园养殖增收、托养增收、就业增收,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和产业发展“双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村企共建 奔向幸福之路。新疆天业集团选派干部到南疆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依托天业集团,对症下药,与乡村干部努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6月,该村5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