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4 人生的“盲点”
两个娃,两个小可爱,两个小精灵,两个小怪怪……什么都可以形容。无忧无虑的是暂时的他们,无所畏惧的也是暂时的他们。
可是,转眼,一个读书了,一个即将入园去。依然无忧无虑吗?依然古怪精灵小可爱吗?不再是了。花花绿绿的计划表,吓坏了我自己。他们的童年,不再是单纯的梦想,不再能如梦一般科幻。
而我自己,曾经为自己的“梦”追寻着,期盼着,如今,被折磨得累了,忽然间木讷得只剩下继续活着的勇气。追求什么?能怎么追求?多一分钟想想都奢侈了。
自从有了娃,追剧,都成了我的稀有之事。近三个暑假,只是每次都选了一个幻想式的“神仙剧”来迷惑自己的心灵,从“花千骨”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是刚刚疯狂看完的“香蜜沉沉尽如霜”。一个暑假一次追剧,作为给自己的奖励。
刹那的回想,怎么都是神仙的剧本?历劫所为何事?人间真的只是“历劫”的好去处?曾几何时,大家都开始感叹“历劫”的人生,辛辛苦苦为何?历劫而已。既然是历劫,何需让自己受太多违心之苦?
糟糕,心路难寻。看着孩子的求学之路漫漫,可也将历尽艰辛,顿感毛骨悚然。再看自己,将要陪其左右,为其焦虑,为其无限的操劳,这是一场“马拉松”长征,更令人心痛的是这样的“青春之赌局”,结果没有预言。尽管现在,似乎还是听之任之,能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那是何等的“不可测”。
终于,小可爱渐渐消失了,小精灵远去了,也许叛逆的小魔头靠近了,无视你的付出,还带着满心的愤怒,质问你为什么这样对他,为什么不给他更好的种种。也许,他开始不活跃了,不再古灵精怪了,不调皮不捣蛋了,而是天天发呆的看看天花板,傻傻的看着你的匆匆忙忙。也许他也开始慢慢的木讷了起来,开始怀疑什么,开始觉得什么,开始发现什么。
哦,曾经的野花是可以随意采摘的,曾经的野果是可以随意食用的,曾经的田埂上是可以随意疯跑的,曾经的泥鳅是很好抓,曾经的小鱼是在清澈的小溪里游来游去的,曾经的你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
怎么,这都是几许时的事了?还会有吗?他们还能有吗?没有了,他们有的是花花绿绿的计划表,他们有的是各式各样的奖状,证书,照片,美篇,宣传标语,活动主题。
孩子,你都已经开始了,我还能追寻什么?蓦然回首,才发现,真该理解人生的“历劫”:轰轰烈烈的情爱,是青春的往事,清清淡淡的人生更适合仙人的里程。
无欲无求,乐哉乐哉!可有?
(暑假都已经不能自由的日子,可能就是从孩子读书开始的吧。为人母,不易。)
随笔25 我的眼里又见“沙”?
深夜十二点了,失眠扰乱了我的心,本是极度劳累,急需休息的身体,为何如此?
明日就是孩子们毕业考试,紧张?不,孩子这里没有问题,六年的“寒窗苦读”,相信他们一定能“大展宏图”。是它,一直缠绕我疲惫的身体:考试结束后,安排三四天家访,家访要落实到位,实地交流,拍照为证,一年落实一次。
会议中的这项工作安排,着实让我打满了问号:四十几个学生,散落在很多角落,三天时间家访到位,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是否有困难,落实防溺水等各方面的安全知识。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你有考虑过家访老师吗?与家庭约定时间,多数家庭连接孩子的时间都紧张,甚至没有,你能如何约定时间相见?每位家长真的都喜欢老师一年去一次“访问”他们吗?为什么很多家长对家访的过程并不乐意接受?
再者,教师的匆匆来访,匆匆离去,过程仅停留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能了解什么真正的“内涵”?在家长看来,一个约定,有时却是他们着急等待的过程。而教师呢?敏感的时间不适合去:饭点了你去多尴尬,那么掐头去尾还剩多少“黄金时间”?并且,赶场式的家访,老师是不会累的吗?
作为家长的我,坦白说,我并不乐意接受老师需要“一年一访”,我也不乐意教师对我的家庭了解太清楚,我希望教师与我的家庭有一定的“距离”,这是教师和我孩子之间的“秘密海岸”,过于明了我的家庭并不一定是乐观的起点。如果老师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六年里来访一次是可以的,也是欢迎的。若是真需要老师帮忙解决家里的某些困难,那也是该在需要的时候就和老师联系了,怎能等着老师来访时才交流呢?我有接受过“家访”,孩子幼儿园时,老师约时间就很紧张,早就等着说好的时间,老师很准时。到后聊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夸夸孩子,还扯了一些大概也可聊可不聊的话题,最后老师腼腆的说,咱们一起合照吧,留个“纪念”。然后送她出门,一家人深呼吸一大口,欢呼,总算完成了“大任”。
作为教师的我,说真地,这般赶集一样的家访,是相当“恐惧”的:前期工作要记录详细地址,约好去访时间,白天能接受被访的挺少,家长多数要上班。等其下班,饭点时间略过,太晚又不行,真的很“艰难”。再说,这样匆匆而过的家访,意义何在?一名班主任,真的非要把自己班的学生“了解”的一清二楚吗?你了解孩子的家庭,除了语言上表示怜悯,同情之外,还能帮什么?若是能帮忙的,学校不是都已经有相关的传达的文件,做好了记录工作吗?如果家长有意不想告诉你有关家庭的某些事情,你又何苦去“挖掘”?曾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她就似乎对孩子老师的“深入了解”并不乐意,她是单亲家庭,可他不喜欢老师知道太多,她愿意自己和孩子好好交流,一起坚强的生活。倒是担心老师知道了,同学知道了,更加影响孩子。
我是双重身份的人,每一个角色的感觉都能理解,也深有体会其中的不易。
可也疑惑,为什么就没有说:领导去家访职员的工程?领导不就是职员的“班主任”吗?怎么不隔三差五的家访自己的职员?真正了解下自己的职员到底有哪些困难,哪些需要帮忙的?不到实地,怎能了解实情?如果一个局里的领导,一年计划去家访本部门的职员一次,是否更能体会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何在,重点如何?
为什么我的思维总是“挑剔”?我知道自己很疲劳,很需要休息了。可是,有时间吗?白天的忙碌,忽略了自己的家庭,下班回家,仅有几个小时,依然是没完没了的忙碌。
此时的失眠,是心中的疑惑战胜了我的疲劳意念?真舍不得拿休息时间再分割一点。
工作耽误不得,自己也有孩子,家庭,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的有,需要呵护的有。无奈,没有时间多了解自己内心的“渴望”。
长长黑夜,转眼便到天明。珍惜夜的宁静,倾听大自然中的虫鸣,让自己也休息一下吧。
(难得当一回班主任,感慨还真不少,不适合当班主任,简简单单教书便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