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随心篇(41 42)

41.“指导”孩子写作文

对于儿子的作业,我都是一丝不苟地检查。即便他说已经认真做好了,只要是家庭作业,我依然不会放松。但是有一项作业,我几乎不指导,那就是他的作文。

从一年级的写句子开始,我都不闻不问。在我的想法中,作文需要专业的老师指导,更加能引出学生的写作潜力。自己,没有写作专业素养,也没有自信能引导孩子写作。就这样,他的作文几乎都是学校里的老师教他,我就是帮他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有时候,这样的事也不会帮他做。

可能是他的课外书看得比较多,一二三年级的作文也没有太多要求,总觉得他还是可以,老师也会时不时表扬他。更让他自我感觉比较好的,还是四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期末测试,语文竟然是满分,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

其实,我反而紧张,这样的成绩,结果只有“退步”的可能,要守住不容易。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也感觉到了四年级的作文已经需要有些“深度”,不能只是“平平淡淡”,“行云流水”一般。

这个周末,孩子又有一篇作文,写“游……”,估计是最近学习了课文,有关游记一类,特别是那篇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课文。在背诵时,儿子还要求我们带他去玩一下,让他感觉一下是不是作者写的那样好玩,优美。我说当然可以,但是你要自己先完成作业,特别是作文,注意写好。

第一次,他写了一个多小时,拿给我看,他的题目是写“游牛头山”。可是文中几乎就是怎么去了那里,简直是看不出他游的是什么景区还是山脉,所谓的“流水线”,既没有重点,也没有详略之分,字数是凑出来的。我感觉这样的作文总不能过关,要求他重新写,注意详略分明,重点突出,描写要详细。我的概括,笼统地指导,让他更是一头雾水。无奈,他也只能继续重写。

因为不理解,也不是很懂,他的第二次出炉作文,我还是难以接受,写的内容,依然不够有层次,我再次否定,他大哭,感觉很委屈。我让他哭了一会儿,决定和他好好谈谈:“你看,你们的课文,那篇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游记,让读者能清楚的感觉到作者介绍外洞,内洞的不同景物,详细写了两个景点的特色,是不是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不是让读者在看完之后很想去那里一游的冲动?”他点点头,这个能有同感。

“所以,再来看看你的选择,你写牛头山,还是一座新的,未开发的山脉,你觉得如何描述,才会有叶圣陶爷爷写的作文那样的效果?写一篇游记,浏览顺序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从山脚,山中,山顶,在不同的地方再选择详略结合,最好能带上自己的情感,这样才会引起读者的欲望。然后,你要先确定,具体描述哪一方面,是让爱攀登的读者在读完你的作文后很想去尝试一下惊险的挑战,还是让爱游山玩水的读者,读完后,很想去一览那里独有的景色?还是能写出更多吸引读者的方方面面?”不知道他能否理解,也不知道自己的表达能不能有作用。他带着不是很乐意的感觉,进行第三次写作。

大约花了半个小时,又完成了。令人惊喜,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在他自己的摸索中,注意详略,浏览顺序,还引用了名人名言抒发当时的情感。

当他的老师批改后,给他评语时,他很兴奋,因为表扬他的作文不错,评语也很能激发他继续好好写作。

这是我在作文这块,第二次插手。我的不自信,可能会让他的写作要缓慢一些。但是,我如果一点都不去引导,估计他的自我摸索会更长久一些。

也许,说是指导写作文,更恰当的还是和他一起讨论如何去写作文,这样的过程,有火花,有沟通,能在探讨中理解写作的一些基本技巧,也是很好的交流。

若是有一定阅读的基础,孩子的理解能力远比我们认为的要好。所以,在这块领域,我决定陪他一起探索,为了他,也为了自己。

42.有“缺”不丑

每个人,如果都是完美,那么,世间就不存在美了。孩子也一样,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模型:积极上进,成绩优异,请问他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作为多重身份的自己,经常被眼见的一些事实扰乱了心智,失去理智,甚至产生了短暂性的“疯子”行为。

昨天晚上,当他把测试的语文卷子拿出来订正错题时,很是战战兢兢,他知道妈妈要发狂了。是的,我没有办法控制。因为他在前一次的试卷上已经出现了一模一样的低级错误,题目要求不看,就动手做,结果是整大题都扣分,还有漏题失分。当时,我想作为“慈母”处理,只和他说要仔细审题,不要失去一些能控制的分数。他表示会认真答题,态度会端正。然而,就在紧接着的下一次,他又出现一模一样的审题失分,让我非常失望。

“你想和我怎么解释?”我指着失分的题目问他。

“我没有看题就做了,时间也很紧张。”他低着头回答。

“你觉得这样的回答能作为解释吗?”我很生气,“上次不是出现了这个问题,你把同样的问题出现了第二次,这是能力问题吗?”不再等他回答,我拿来一个衣架,在他屁股上打了五六下,他痛得大哭,用手摸着屁股,眼泪哗哗流着。

“痛吗?”我真想抽他十多下,看着怎么也解不了气。

“痛,痛!”他一边摸一边哭着回答我。

“你觉得我痛吗?”我瞪着眼睛继续问他。我知道自己有些失去了理智,只因为无法接受他这样的低级错误犯了又犯。

“我不知道!”他有些无辜地告诉我。

“是啊,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心里很痛,因为你的不用心学习,你懂吗?”再问,估计第二场“火”又要烧着了。

看着他很痛的样子,忍不住又去看看他的情况。一条,两条,好多条的淤青痕迹,令我心酸,更是心塞。

“知道痛了,就好好记住,学习不是帮父母,要知道是为了你自己。现在大家都是处在学习条件非常优越的状态中,每次挑战,不是比谁聪明,更多时候是考验你们的仔细,认真,之后才是能力。而你,在仔细审题这关就被淘汰了,你还有什么能力和别人竞赛?你能理解我说的吗?”稍作静心,我又和他谈道理,希望能让他对测试有所理解,更希望他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嗯,我知道了。”他不再流泪,看似能懂我说的。

其实,我知道,他肯定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一次挨揍就能完全改变,那就容易了,也就不会有曾经的那些挨揍,更不会有之后的挨训。

回忆与他相处的学习时间,我是一个很不称职的妈妈,脾气很奇怪,对人家的孩子尚且耐心十足,对自己的孩子,却是分分钟起火。多少次了呀,忍不住就是出手揍他。他调皮,但是也懂事,可是我的眼里总是看不到“完美”的他,只有不停出现的种种“缺陷”。

学着放大他的“优点”,我静心时,总是会这样告诉自己。如果自己的孩子是个完美的角色,我可能依然会疯狂,因为“完美”会令人后怕,它会让你没有机会接触“缺陷”,只有存在与毁灭。

歉意总是满满,愧疚也是深深。蓦然回首,自己还是最爱有“缺”的孩子,他依然帅气十足,独一无二。

我知道,他不再无忧无虑,他也不能无忧无虑,因为他在长大,他有义务,更有一点点的责任。作为父母,只有引导他健康的成长,才是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