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在屈死前留下铮铮名言

成语 自毁长城两袖清风

解释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事业。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

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日:‘乃坏汝万里长城。’”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在成语词典中,把良将比作“长城”,把毁掉自己力量,杀死忠心为国的良将称为“自毁长城”。创立此成语的人,本身就是一员屈死的良将——屡建奇功的南朝大将军檀道济。杀死他的人,就是自毁长城的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手下部将骁勇善战,宋文帝很不放心,在佞臣挑拨下,把他骗到京城除掉他。他完全是有功无罪,被冤杀的。

公元 416 年,宋高祖刘裕兴师伐秦,亲率大军分五路征讨后秦,檀道济率步兵为前锋,自淮淝一带向洛阳方向进攻;连战告捷。夺取潼关。檀道济在北伐前线立下功勋,威名甚重,所以朝廷对他有疑惧之心,时常有人背后指点他:“安知非司马仲达也(指与司马懿同,有异心)。”果然一道圣旨将檀道济招回,他准备回去,刚上船被招回宫,立即将他捕捉下狱。檀道济被关进大牢后,气得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恨恨地喝下一斛米酒(一斛能装五斗米),随即使劲将自己头上包发髻的巾帕摔在地上,大声吼道:“你们这样做是在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檀道济列传》载: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一句掷地有声的“坏汝万里之长城”,真乃英雄气概。檀道济杀敌无数,死得冤屈,他在死前留下自信的遗言,足以让他创立的成语“自毁长城”,流传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君王要想自毁长城的罪名,几乎都是一样的,都是“图谋造反”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檀道济的儿子和部将全部杀戮而死。史书记载他在临刑前那样视死如归大无畏精神:“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他以满腔的愤慨和火炬般的目光面对死亡。

可以想象,一个赤胆忠臣,一位将帅之才,横遭不白之冤,临死前自然愤怒地注视着那些奸佞小人,目光也就会像火炬一样闪闪发光,这就是忠臣良将的真实写照。于是,“目光如炬”成为檀道济留给后人的第二条熠熠生辉的成语。

檀道济被冤杀当天,京师建康发生地震,地上生出许多白毛。一首歌谣慢慢流传开来:“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摘自《南史》:“可惜那高洁的斑浮鸠啊;檀江州 (即指檀道济)也白白被枉杀了。”]

北朝魏人听说檀道济已被杀死,个个弹冠相庆,他们说:“道济已死,南朝这帮小儿已不足为惧”。从此连年伐宋,南朝杀了檀道济,便是自毁长城,北魏千军万马肆无忌惮,挥鞭渡江而下,嘶鸣的战马饮着长江水,这种征伐场面,又是何等触目惊心啊!

北魏军士饮马长江,直逼江南,应着一句古话:“国难思良将”,宋文帝因无人带兵前去抵御,走投无路,只得问近臣殷景仁:“谁可代替檀道济?”殷景仁回答说:“檀道济屡建战功,树起威名,其余的无一能被任用。”

公元 450 年,魏军大举攻宋,兵至瓜洲,这个自毁长城的宋文帝登城远望,心中忧思重重,不禁叹息道:“若道济在,岂至此”(《南史·檀道济列传》)!宋文帝逃到镇江北固山上,看着山下魏兵围住,哆嗦着说:“檀道济要是还活着,绝不会让魏兵如此嚣张。”等他察觉,懊悔已晚了。我们怀念这位智勇双全英雄的同时,自然想起另一位英雄屈死前留下的铮铮名言。

有一首专门描写清官的七绝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原指平民百姓)。诗的意思很清楚,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该老百姓享用的,却被官员搜走,给百姓带来灾难;我两手空空见皇上,免得百姓闲话短长。这首名叫《入京》的诗作者,也是位著名的清官,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明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百官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进见王振须献纳白银百两,以博取欢心。于谦对此非常反感,他进京从不带礼品,有人劝他:“您不肯送金银财宝,还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甩袖子说:“我只有袖管里的清风。”成语“两袖清风”就此流传下来。

正统六年,黄河水灾,于谦上疏:“请令各州县上报缺粮贫困户,把谷物分发他们。等秋收后还给官府。”流民求食的有 20 余万人,于谦发放储粮救济,因没向王振献媚,被王振陷害,投入牢狱。百姓俯伏宫门前上书,请求释放于谦。

正统十四年,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震惊,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应迁都南京。于谦正气凛然:“京师乃天下根本,主张南迁的该杀!你们没见北宋亡国南渡情景吗!”

皇太后立郕王为帝,于谦招募民兵,竭力防守,也先大军入侵京城时,于谦在京城九门摆开阵势,亲自督战,在于谦带领下,相持五天五夜,京城危机解除。徐珵因主张迁都南京,受于谦斥责,怀恨在心,从此,于谦的悲剧人生埋下了隐患。

景泰八年,佞臣策划太上皇政变成功,恢复英宗帝位,把于谦逮捕入狱。石亨、徐珵等人上奏以谋反罪判于谦死刑。英宗犹豫说:“于谦对朝廷有功。”徐珵忙说:“不杀于谦,复辟为帝之事,成了出师无名。”皇帝这才下旨处死于谦,弃尸街头,抄没家室。英宗从皇弟手里夺回皇位,为了寻找借口,就用清官头颅作代价,为复辟之举能够师出有名。

于谦的名字一直留在人们心中,他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他一生的写照。如今位于杭州西湖的于谦墓翠柏环绕,庄严肃穆。石坊上镌刻一副楹联:“血不曾冷,风孰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