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有了心,还要这欲做什么?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红楼梦》里的。宝玉失玉后,变得迷迷糊糊,和尚送玉回来,走了,过几日偏偏又来吵闹。宝玉听说和尚在外面吵,便要把玉还给和尚,说:“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有何用?”

这段话里面的“玉”可以理解为“欲”。宝玉的结局我想大家都知道,他失了玉,来了心,大梦初醒,最后归彼大荒去也。在我看来,这个欲指宝玉眼中的人间大欲、七情六欲,最后他彻底抛下世俗纠缠,出家去了。

我的境界没有那么高,我把这个欲看作“物欲”。所以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在我们自己身上:“我已有了心,还要这欲做什么?”

当我们有了心,就开始用心生活。这时候突然发现,太过膨胀的物欲,反而会阻碍正常的生活。那么,从物品堆积如山的生活方式,彻底转变成维持基本生活的“极简主义”,这样巨大的变化,是否有走极端的倾向呢?就我本人而言,并没有。在消费主义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时代,如何才能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课题。

我们选择接受某种主义,或者决定实践某种生活方式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自我。世界上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因此,第一个问题就是,你适合极简主义吗?极简主义并不是万能药,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你为了追求流行趋势,或者因为经济条件无法满足物欲而选择自我欺骗,自我洗脑说自己是极简主义,那么过一段时间的低物欲生活之后,你会觉得非常痛苦。用压抑物欲的方法去实践极简主义,是不会长久的。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比如我自己,可能天生对物品的感情比较淡薄,物品过多的话,会觉得很烦躁。再加上我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有限,所以我拥有的物品数量有个上限,一旦超过这个上限,我就无法把控。

世界上还有一类人和我完全相反,他们对物品发自内心地喜爱,家中往往会囤积、收藏大量的物品,他们是永远不会成为极简主义者的。也许他们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教派,姑且叫作“极繁主义”。

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倾诉心中的烦恼:“我老婆什么都好,就是爱买东西,特别是爱买衣服。家里面的衣橱里全部都是她的衣服,一次就买十几件。这样‘买买买’,每个月都是月光,你看看你要不要和她聊一聊,给她洗洗脑,把极简主义的思想传递给她?”

我拒绝这样的提议,因为我知道一个人选择接受一种观点,必须要发自内心真正赞同才行。我不可能强迫一个爱买衣服的人瞬间就变得和我一样,对衣服毫不在意,相反,每一个人都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捷径。

当你肆意地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许就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觉这种追求竟然毫无意义,到那个时候,你自然而然会寻求其他的精神寄托。一名极简主义者绝对不会强迫所有人都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

在真正决定过上极简的生活之前,我也曾花时间思考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了解自我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被外界嘈杂的声音影响,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追求什么,所以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只有把这些问题都彻底想通之后,才会挣脱物欲的束缚。

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直面内心。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在接触极简主义之前,我曾经也过了一段时间放纵物欲的生活。而那段生活经历,恰好是我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宝贵机会。谁没有经历过不动脑子生活的时光呢?谁没有浑浑噩噩过呢?曾经的我不愿意独立思考,常年不用脑,逐渐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对外界的洗脑会全盘接收。

各种广告、促销、公众号文章、群体压力等,通过各种渠道来诱惑我,于是我的内心升腾出蓬勃的物欲。“买买买”,青春如此短暂,不买将来就没有机会买了,于是疯狂买各种东西,衣服、包包、鞋子、化妆品等,家里塞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隙。

在过了几年这样放纵物欲的生活以后,我终于逐渐意识到一个真相:“买买买”不能给我带来快乐!“买买买”的行为,不仅消耗我的金钱,而且给我造成巨大的管理物品的困扰,我的管理收纳能力一般,超量的物品让我心烦意乱。

这时候我终于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对物品的欲望是发自内心的吗?我真的想拥有它们吗?还是“别人”控制了我的大脑,帮我制造的虚假的欲望呢?当你不去思考,别人的想法就可能轻而易举地占据你的大脑。

在《人类简史》这本书里,有一段话发人深省:“我们常常被告知要随心所欲,但是这里的心就像是个两面间谍,听从的常常是外面那些主流的虚构故事。实际上,随心所欲不过是结合了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消费主义,再植入我们的脑海罢了。”

通过独立思考,明白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同时也拿回了对生活的控制权,这才是实行“极简主义”背后最重要的意义。极简主义者的生活并不是不需要物质,也不是没有物欲,而是我们能够清醒地掌控自己的物欲。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非常漂亮的家居照片,那些博主的家里物品种类丰富,琳琅满目。同时他们的整理能力很强,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看完那些照片之后,我觉得很好,很羡慕他们。但同时,我的心里非常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只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但不想拥有这么多。

在这一点上,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似乎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传说中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于是苏格拉底去逛了集市。第二天,学生们请苏格拉底讲一讲逛集市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因此,只有从心底里认为“我不需要这些东西”,才能做到极简,而不是自我欺骗,明明想要,还通过压制物欲的方式来实践极简。你要分清楚“我不需要”和“我想要,但是我要压抑”之间的巨大区别。否则物欲就像弹簧,压制越强烈,反弹越强烈。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极简主义,极简主义绝对不可以千篇一律,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标准的极简主义模板。

难道每个人家里都要空无一物?每个人衣橱里的衣服都必须少于三十件?家里所有物品装进两个背包就可以走?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说自己是“极简主义者”?不不不,当我们过度地去解释和定义一种主义的时候,就走向了极端,它会失去本来的意味,最后往往沦为形式主义。

极简主义应该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主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属于自己的运用方法。只要某种想法或者生活方式能够让你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让你的心情更加愉快,就有它存在的意义。

但是物质减少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把精力转移到丰富的精神生活上。

这半年来我进行了极简生活的实验,到目前为止,我很满意。极简主义的理念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在精神生活方面,反而是追求“极繁主义”。在放纵物欲“买买买”的那几年里,我很少静下心来读书,每天都很烦躁、很焦虑,整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或者是无头苍蝇般乱转。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浪费了金钱。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在年轻的时候不感到迷茫呢?

而我的生活发生改变,恰恰是在接触极简主义之后。通过极简物质,我的时间和精力重新转移到精神领域,开始认真思考人生。思考人生绝对是有意义的,你形成了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后,你有自己的想法,就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人云亦云。

和大家分享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可以称为极简主义生活的真谛:“我去森林生活的目的,是希望过上一种审慎的生活,只面对最基本需求的生活。我试图了解自己是否能学会生活启示我的一切,以免在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我不愿意去过一种不是生活的生活。”

极简生活,用一句话来总结,正如开头说的那样:我已有了心,还要这欲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