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自己,从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开始

你是别人口中的老好人吗?你不懂如何拒绝别人,对吗?拒绝别人是否让你感到痛苦?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这篇文章正是你需要的。

其实不会拒绝的人,通常属于同一类型,即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肯定和成长环境、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对这种类型的人十分了解,因为我的老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只要别人开口求助,他几乎是来者不拒。当然,这样的性格有利有弊,好处是喜欢他的人很多,他的人缘也比我好,坏处是他的苦恼也比我多。

在他向我诉说的诸多苦恼中,最常见的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导致自己的事情没时间处理,有时甚至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这种情况,我给他的建议是让他试着去拒绝,还教他各种方法。但他依然觉得拒绝别人很难,开口之前总是思绪万千。

而我恰恰相反,我不是讨好型人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点“自私”。我的生活原则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以自己的舒适为导向。之前Papi酱的人生重要性排行榜引发热议,她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伴侣、孩子、父母,全部都排在自己后面。当然,这种排序方式也遭到许多网友的批评,大部分人指责她“太过自私”。

说实话,我赞同这种排序,并不是说他人不重要,但不会爱自己的人,是无法真正去爱别人的。

关爱自己,不刻意讨好别人

正是因为我爱惜自己,所以我不会去讨好别人。许多讨好型人格的人害怕拒绝别人会遭到讨厌,所以即使内心极度不情愿,也依然硬着头皮去做。实际上,只要你有技巧地拒绝别人,拒绝这件事并不会让你被人讨厌。

而如果表面上含含糊糊地答应,内心又极度抗拒,不想去做,硬着头皮做了之后,心中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久而久之会变成一股怨气。这股怨气只会对内自我攻击,产生内伤。

每个人都渴望被爱,这是人类的天性。为什么有些人并不特别需要别人的爱?因为他们从自身得到了足够的爱。而一个无法爱自己的人,往往会去寻求他人的爱,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值得人爱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带来伤害,因为一旦你的弱点让别人抓住,你的真心、你的感情、你的奉献可能会沦为把柄,进而使自己受到伤害。

爱自己的过程很难,特别是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不同,生活环境和经历也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你也许会质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会不会太自私呢?这种自私的人还会有朋友吗?有人会喜欢吗?事实恰恰相反,看看罗素说的:“人类的天性,是对那些不要求爱的人才最乐于给予爱。一个竭力用仁慈的行为去渴求爱的人,往往会因人类的无情而悲伤。”

正如罗素所言,我的老公也恰恰被我的“自私”所吸引,他很难相信有人可以大大方方地拒绝别人,而理由仅仅是因为自己不愿意。

想学会拒绝别人,要设立一个合理的心理界限

这个心理界限是你的底线,底线是原则问题,绝对不能退让。在界限之内的事情,你可以帮忙。超出界限的,选择拒绝。问题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底线,或者说不能坚守底线,总是不断后退,让一点,再让一点,结果最后变成责怪自己:“为什么我要麻烦自己,帮助别人?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帮忙,不仅没有被感谢,反而还招致不满?”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设立界限呢?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界限在何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界限的设立,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内心真实的感受,绝对不要自我欺骗。

内心的感受是无法骗人的,当你不情愿地去帮助别人,当你因为不会拒绝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不满意、后悔、懊恼、愤怒,这些全部是真实的情绪。如果你体会到这些情绪,那说明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你的界限。

直面这些情绪,不要自我欺骗。有时候,你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感受到这些情绪,但依然选择自我欺骗。你可能会对自己说:“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情绪一会儿就会过去。”

你甚至还开始自我责备:“可能是我小心眼,格局太低,自己太自私。帮助别人是应该的,我不应该怪任何人,要怪就怪我自己。”这类自我责备、自我攻击的话语不断在脑海中冒出,最后演变成自我伤害。

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真实的感受,坦然面对它。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并非毫无意义,它可以让你认识更加真实的自己。一旦内心涌动起这些情绪,不要克制自己,放宽心态,尽情去感受它们,这恰恰是与自我对话的最佳时机。

帮助别人,也要因人而异

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识别出妖魔鬼怪,这也是我们行走江湖必须练就的本领。帮助别人,也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别人之前,当然要考查被帮助者的人品,看看他们是否值得我们伸出援手。如果一个人毫无感恩之心,那么就不要勉强自己去帮助他。

虽然我们一直都强调帮助他人应该不求回报,但是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不值得帮助。

我们可以不要求物质回报,但是很多人感恩之情淡薄,甚至在他们的观念中,别人帮助他们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种情况是我难以接受的。这种人持有的观点是:“帮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就应该帮我,不帮我就是你的错!”而且一旦他们发现身边存在一个“老好人”,就会不断加以利用,一次次挑战别人的底线。

这种人在职场中也很常见,遇到这种人一定要想办法“敬而远之”。只要你拥有一双慧眼,平时多观察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你就一定能看清楚他们的本质。不过就算身边存在这样的人,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自然有应对方案。

学会拒绝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其实很常见,但是很多情感操纵和道德绑架的行为非常隐蔽,很多时候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道德绑架了。举个例子,你有没有在拒绝别人之后,产生很愧疚的心情,仿佛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到底是被谁灌输的呢?

原因很简单,乐于助人从来都是一种传统美德,是非常好的品质。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样一点:“乐于助人”是有前提的,不是无条件的。

保持警惕,随时跳出道德绑架的陷阱

道德绑架的常见套路有:如果你不帮我,你就太“不够意思”“不讲义气”“不是朋友”“太小气”“太自私”“不给我面子”,反正后面跟着一长串贬义词,没有人愿意自己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举个例子:“都是朋友,这种小忙也不帮,太不够意思了。”这句话就是在道德绑架。朋友之间难道不应该相互体谅吗?为什么只能允许他开口求助,却不能允许你开口拒绝呢?我建议这样回复:“都是朋友,你这样想方设法麻烦我,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一旦你发现有人把你架在道德高地上,或者想用道德来绑架你,你要立刻辨别出来,不要轻易上当。

拒绝也是一门艺术

如何拒绝别人呢?可以学学外国人说话,编造善意的谎言,如“I’d like to help you but I can’t”[我很想帮你,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随便找个借口)做不到]。我发现外国人说话形式上的礼貌是非常充足的,很多在西方国家生活过的人一开始都会惊讶于当地民众的表面热情,各种“非常感谢”“抱歉”“打扰了”“太棒了”“太美了”等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非常夸张的语句,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往往发现,尽管语言上听起来非常热情洋溢,但是他们心里面真正想的往往和他们表达出来的不匹配,有时候前一秒还热情满满地问候聊天,一听到被要求帮忙,便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婉拒你。用网络流行语概括就是“脸上笑嘻嘻,心里×××”。

拒绝别人之前先道歉,这种道歉并非因为你真的做错了什么,完全是一种客套。后面的拒绝理由也不一定是真的,成人的社会需要善意的谎言。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有时候无伤大雅的谎言反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因为真话通常不那么好听。

立场坚定,前后态度保持一致

拒绝别人,最重要的是态度一定要坚定,不可犹豫不决,你自己一定要清楚,这件事情绝对不让步。前后态度保持一致非常重要,否则会让别人感到迷惑。刚开始不愿意帮忙,后来别人劝说几句就动摇,又改变态度愿意帮忙;或者刚开始的时候满口答应,回家转念一想,越发不愿意,再开口拒绝。这样的行为,反而更让人难以接受,还不如索性从头到尾保持一致。

拒绝别人可以私下进行,偶尔也可以当面甚至当众拒绝

拒绝他人的方式可以视情况而定,有些时候也可以尝试当众拒绝。这种情况主要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其他人看到了你的行为,自然会了解你的性格,那些想提出无理要求的人会好好思考是否还要来麻烦你。其实,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边界特别明确的话,那种气场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如果你还是没学会如何拒绝别人,那么我最后分享一个有意思的小技巧。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一个鼻子,而鼻子在英语中是“nose”,它就是在提醒你,可以拒绝别人。方法是,你只需要盯着请求者的鼻子,大声说出“no”就行啦!

我们可以成为乐于助人的人,但是不应成为毫无原则的人。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勇敢地说一声不,这是成熟的标志,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还是那句话,关爱自己,从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