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教程
- 叶扬主编
- 3640字
- 2022-07-29 17:13:18
第二章 中国监狱心理矫治实操模式
我国监狱心理矫治工作从无到有,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大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创建了丰富的模式。
第一节 医疗模式
心理矫治的医疗模式是指监狱心理咨询师与来访的服刑人员,在监狱开设的专门心理诊所(又称心理咨询室)一对一进行的心理咨询活动,与普通医院看病方式相似,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医疗模式或诊所模式,是最早的心理矫治模式。
在心理咨询开始时,心理咨询师要对来访者进行详尽的心理调查,询问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早期的心理经历及困扰的症状,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理测量。心理测量通常是心理咨询师提出指导语,由来访者在心理问卷上或电脑上完成答卷。在心理矫治中,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采取一对一进行的方式,利于来访者沟通中的隐私保护。比如,情感隐私、性幻想等,可能是来访者平时羞于启齿或不轻易暴露的,但若不触及来访者的一些情感隐私,心理咨询师就难以找到其心理症结所在。因此,在充分信任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下,为配合矫治,来访者向咨询师暴露一些隐私,有助于解决心理问题。
医学模式的心理矫治主要是通过清醒状态下的谈话来完成的,这种“谈话”心理矫治中,医访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很重要,双方都要付出诚挚的努力。
医疗模式的心理矫治程式和技术严谨,耗时较多。
第二节 宣导模式
心理矫治中的宣导模式,是监狱部门对心理诊所的扩展,以求应急处置有情绪问题的来访者。男犯宣泄室和女犯倾诉间,是其最初的结构和方式。以某监狱为例,1995年就设立了男犯宣泄室,它由“发泄室”“静省室”“疏导室”三个房间组成。“发泄室”是红色调的大房间,备有宣泄人、宣泄球、宣泄挂图、宣泄棒等设施。红色易于激发人的亢奋情绪,也能把人的烦躁情绪催发出来,然后使用宣泄棒、戴拳击手套击打宣泄人或宣泄球,将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静省室”是蓝色调的大房间,地面画有由大到小、一环套一环的黄色的三个圆圈。房中有个黄色的圆点,供来访者宣泄后坐下来静思。一波一波由黄色圆点向外扩大的圆圈,有助于遣散发泄后的负面情绪。“疏导室”类似心理诊所,发泄后的来访者可以躺在放松椅上,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催眠引导。这种由心理咨询师全程指导宣泄的措施,就是宣导模式。
某女监于1996年设立了“女犯倾诉间”。考虑到女犯不喜欢“运动宣泄”的特点,所以“倾诉间”突出了“诉说宣泄”的功能,其“疏导室”的心理咨询师退至配角位置,咨询师先不做心理疏导,仅默默陪坐,配合女犯倾诉心曲。女犯的情绪问题多由家事引起,某女监为此首先营造了一个“家庭间”,配备了电视、茶几、沙发床等家庭设施用品,用以激发来访女犯的恋家情绪,心理咨询师鼓励她们诉说家事以宣泄负面情绪。在“家庭间”和“疏导室”之间,也有一个类似“静省室”的“整理间”,设置有假山、瀑布、小径,供来访者理性思考。最后,来访者会来到“疏导室”,由心理咨询师帮助其做情绪调适。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普遍建立,个体咨询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心理宣泄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量室等多种心理功能室配套齐全,心理咨询师更有条件选择适当的矫治模式去为来访者服务。
第三节 团体辅导模式
心理矫治的团体辅导模式,是以小组规模开展的团体辅导活动。这种团体辅导是非医疗模式的,主要针对人际烦恼、人格缺陷、生活困惑、人生迷茫等发展问题。每次团体心理辅导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人。比起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可以大大提高心理矫治的工作效率。
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的主导作用随处可见,来访者较为被动地配合咨询。而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可积极互动,心理咨询师只是活动程序的主持人。解决参与者各自心理问题的办法,竟然出自这个团体寓乐于悟的活动和参与者的相互影响中,参与者在这些过程中会得到启发和领悟。
有个来访者因为自己未能陪护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而深感内疚,有失眠、心悸等躯体反应,虽经警官谈话教育多次,她的内疚感始终不能释怀。心理咨询师决定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拉过一把长椅,请团体辅导活动的一位参与者躺在长椅上,脸上蒙上一块白毛巾以扮演来访者故去的母亲。咨询师又请两位参与者坐在长椅两旁,扮演来访者的哥哥和姐姐。然后咨询师请她当众诉说自己的内疚,再分别让扮演“哥哥”和“姐姐”的人来安慰她。在此情境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动情地参与了劝导,来访者深受感动。这时,主持人突然说:“听听妈妈的意思吧!”然后突然掀去蒙在“妈妈”脸上的毛巾,让“妈妈”说话。扮演“妈妈”的来访者早已进入了角色,说:“妈妈常年卧床,你端屎倒尿,擦身洗发,从未懈怠,我从未感到不便和痛苦,妈妈是含笑走的。希望你能理解妈妈的心情,你们快快乐乐地活着,就是妈妈最后的心愿!”来访者听着“妈妈”的话,仿佛内心千斤重负落地,顿时释然。
这种团体辅导活动的受益者,不仅是来访者个人,所有参与者都分享了来访者的经验,有了自己的成长。
“破冰拓展”是一种团体辅导的游戏,它是为打破陌生人际关系“坚冰”,避免冷漠人际关系所致的戒备、敌对、冲突等恶性后果设计的。其活动程序是:
1.主持人随机将参与者组成两队,让他们互相握手问好。
2.让他们随机组成两人小组,互相介绍“五个我”:我的姓名、优点、缺点、成功、失败。
3.10分钟后,两个“两人小组”合并为一个“四人小组”,互相介绍“五个他”:他的姓名、优点、缺点、成功、失败;选出组长。
4.10分钟后,各组组长到队列前介绍组员和本人。
一般来说,这样一个彼此熟悉起来的新团队,有利于组员们关系破冰,还会产生道德约束力,促使大家迅速拉近距离,和睦相处,人际关系变得轻松愉快,并在引导下做出适宜的举动来。
某监狱计划将百名多年习惯农业劳动而对采煤生产心存疑虑的服刑人员训练成熟练的井下采煤矿工,心理咨询师首先根据这些服刑人员对采煤作业的恐惧程度,将其分成轻度、中度、重度恐惧的三部分人;接着分三批让服刑人员依次下井参观采煤的劳动现场,然后组织团体讨论,利用轻度恐惧服刑人员影响中度恐惧服刑人员,又利用轻度、中度恐惧服刑人员影响重度恐惧服刑人员,初步消减了重度恐惧服刑人员对采煤生产的恐惧程度;重度恐惧服刑人员态度的转变反过来又稳定了轻度、中度恐惧服刑人员的情绪。这种训练避免了空洞说教和强制劳动的不利后果,运用群体动力和从众暗示原理,利用团体中人际相互影响的作用,安全地将一群心怀恐惧和具有挫折反应的农业人员发展为熟练而自信的采煤矿工。
这次团体辅导,某监狱打破了团体辅导不超过20人的经验。实际上,近年来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心理辅导,都在向大规模发展,所有的经验证明,只要严格地化大为小、配备足够的小组辅导员,团体辅导仍是在若干小组的规模内运作,并不会影响整体辅导的效果。
还可以借助视频网络,在心理咨询师遥控主持下,吸纳亲友和各界人士参与“社会帮教团体辅导”。
第四节 智能模式
心理矫治的智能模式,是监狱凭借智能电话、电脑、网络等智能工具,开展的心理矫治活动。
在监狱管制下,服刑人员有的会患上一系列社会功能退化的“监禁病”:社交恐惧、社会学习能力低下等等。他们中有少部分人在刑满回归日益变化的社会后,不会坐电梯,不会微信支付,不会上网订购,惧怕与人交往,找不到工作,生活寸步难行,若遇坏人引诱,极易重新犯罪。为此,我国监狱传统的做法是“走出去”“请进来”和改造工作“三个延伸”。但到了20世纪中期,监狱遇到了“请不进来”“走不出去”的严重困难,很少有单位能出路费到监狱帮教服刑人员。20世纪90年代,心理矫治的智能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监狱心理矫治的新式平台。
1994年,某监狱的一场团体辅导因参与者思家心切实在难以进行时,辅导的主持人在情急之下,想到了一种可以跨越高墙打破僵局的团辅办法,当场打通了一位参与者远在浙江家乡的亲人电话,结果意外平复了服刑人员的情绪,解决了监狱团体辅导中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
这名服刑人员的处境非常典型,他已有12年没有任何亲友的音信,折磨得他终日寝食难安,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岁数不大已形容枯槁。警官和服刑人员都很担心他,想尽办法安慰他,均无济于事。当时拨通了电话才知道,浙江经济环境好,兄弟姐妹经商均已致富,衣食无忧,都有电话机,只是发愁打不进监狱去问候。这次通话,却连侄子、外甥都联系上了。等该服刑人员放下了电话,已是红光满面,监内辅导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参与者当场分享时说:“长年封闭在监,我们都患有‘信息不明恐慌症’,实际是‘社会支持缺乏症’。今天的监内辅导联动到社会,好比新鲜空气突然流进封闭房间,令人身心舒畅!”
远程网络视频心理咨询和电话心理咨询手段的使用,成为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种方式,丰富了监狱的心理矫治工作手段。女警心理咨询师或签约的心理医生也可以借助电话咨询和视频咨询系统参与到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中来。
20世纪90年代末,视频技术渐渐普及,监狱电信辅导也逐渐固定于“网络视频模式”。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监狱开始实行“视频会见、帮教”的方式,音频亲情电话则基本被弃用,形成了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