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庄子
庄子,生卒年不详(约前375-前300),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与齐宣王、魏惠王同时,与惠施为友。他曾做过蒙地漆园小吏。后来厌恶政治,脱离仕途,靠编草鞋糊口,过着隐居生活。
庄子及其学派的学术结晶,便是《庄子》一书。此书汉代有五十二篇,言多诡诞,类似《山海经》或占梦书。魏晋流行至今的通行本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自宋以来,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庄子》内、外、杂篇的区分和真伪问题。一般认为,内篇语言风格接近,思想连贯,自成一体,乃庄子自著,是全书之核心;外篇和杂篇大多出于庄子门人后学之手。有意思的是,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列举的篇目却只是外、杂篇的《渔父》《盗跖》等。近年湖北出土了汉代简《盗跖》。苏轼和晚近不少学者怀疑外杂篇,指其为伪书。今人也有反其道而行者,力证外、杂篇才是庄子自著。故关于《庄子》一书的形成、传衍过程,尚待出土文献的印证和进一步深究。
《庄子》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书“寓言十九”,意即绝大部分是寓言。所谓“寓言”,乃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借助河神、海神、云神、元气,甚至鸱鸦狸狲、山灵水怪,演为故事,来讲述一定的道理。所谓“重言”,是借重古圣先哲或当时名人的话,或另造一些古代的“乌有先生”来谈道说法,让他们互相辩论,或褒或贬,没有一定之论。但在每一个场合,却都隐藏着庄子。一说卮是酒器,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卮言”即无心之言,或酒后之言,没有很强的主观性。一说卮是漏斗,所谓“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漏斗空而无底,隐喻无成见之言。庄子说的话,只是从不同角度替大自然宣泄不同的声音。《庄子》的暗示性无边无涯,涵盖面无穷无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做出多重的、创造性的解读。
我们姑且把《庄子》全书视为庄子及其学派的思想资料,以下本章所说的庄子,是庄子及其学派的代称。(本章《庄子》引文与释文,多出自张默生原著,张翰勋校补:《庄子新释》,齐鲁书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