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
- 刘军丽
- 21字
- 2022-07-27 11:35:46
第一节 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评价指标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形成与概念诠释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初是在人口发展和生态环境资源的不断冲突中萌芽的,近年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世界观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人类在进入工业化阶段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人类社会进入空前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来的还有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巨大破坏,这使人们开始对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1962年,蕾切尔·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里提道:“人类的许多活动不仅危及了许多生物的生存,而且正在危害人类自己。”(1)此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当代人对自然的过分掠夺将会导致后代人生存变得艰难,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人们开始关心环境问题的标志;1968年,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由意大利资本家牵头组成了“罗马俱乐部”非正式国际协会,该协会由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和垄断资本家等几十人组成,协会的宗旨是研究人类当前与将来的处境问题,并拟定有关人类境况的研究计划。1972年,丹尼斯·梅多斯等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就是该协会的一个重要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结论是:“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不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某一个时候达到极限。最可能的结果是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这两方面发生颇为突然的、无法控制的衰退或下降。”(2)这个结论促使人们开始认真地思考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协调问题。1978年,马尔萨斯针对当时法国革命引起的政治争论提出了自己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写下了著作《人口原理》,其中提道:“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天然地不相等,而伟大的自然法则却必须不断使它们的作用保持相等,这便是阻碍社会自我完善的不可克服的巨大困难……这一法则制约着整个生物界。”(3)马尔萨斯的研究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口增长是以几何比率增加的,而人们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数比率增加,那么有限的自然资源必然会约束人口数量的增长。
前面的研究都是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萌芽,并没有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直到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人们才开始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多维度的扩展和诠释。1980年的联合国大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必须严谨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其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会议上提交的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定义了“可持续发展”一词,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此次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全世界广泛接受,从而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集中于对人与自然资源关系的考虑,现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则是后来人类陷入经济发展困境后,发现经济发展问题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资源问题。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侵袭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环境退化反过来又加速削弱了经济发展。1989年,第十五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的发展的声明》中,便针对经济发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作出了更广泛的解释:“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国际的均等,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很大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5)
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扩展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形成了全球范围的共识,会上发布的声明中指出: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我国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也相应地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确立了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自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