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创新与研究方法

本书的研究目标是为企业年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建议,从而为政府部门更好地设计和推进企业年金制度提供理论支持,构建和谐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一)研究内容

1.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评价

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心和动力源于制度创新,因此,本书拟以制度变迁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基础理论为主线,展开研究企业年金制度,并对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进行评价。本书首先围绕制度变迁理论,以制度历史发展进程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年金制度的历史起源、制度运行环境变化、制度的路径选择、制度演化过程与制度发展目标等时间维度,对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变迁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同时,围绕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制度现实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年金制度的覆盖情况、发展速度、替代率与实施效率等截面维度,构建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历史发展角度和现实运行角度构建了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实现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研究

企业年金制度建设之所以成效不显著,症结在于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本书将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置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变迁的背景下,研究企业年金制度价值目标的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思想不能简单地将企业年金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相加,而应该从内涵上加以深入解析,依据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性质和特点,辨析企业年金制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研究不同,本书不但从理论角度来分析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还对企业及员工进行深入访谈,识别企业年金制度的价值取向认知,通过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综合分析,获得更为客观、真实的企业年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3.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本部分将在研究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剖析影响因素产生的根源。企业及其员工是参与企业年金制度的核心行为主体,因此本书分别探讨影响企业和员工参与企业年金制度决策的因素并构建模型。企业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财务能力、企业特征和参与者意愿等;员工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年金政策、个人特征和企业特征等。在前续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影响因素产生的根源,为寻找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奠定基础。

4.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企业年金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P)国家中,这些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和改革,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制度,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本书在探讨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时,将充分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探索具有可实施性的实现路径。

(二)研究创新

1.重塑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

这部分研究利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利用制度经济学与社会保障等相关理论,明确企业年金制度是以“效率”还是以“公平”为核心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调查对象包括已经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尚未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的员工,了解这些员工对企业年金制度的价值理念的认知。综合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研究,塑造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为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确定发展方向。

2.构建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一项制度是否可持续,需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目前有关企业年金制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非常有限,现有文献大都是关于社会保障或养老保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本书尝试参考国内外养老金制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特点,构建合理的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实证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3.构建企业年金制度影响因素模型,并依据模型结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针对有关企业年金制度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的现状,以及现有权威数据欠缺的困境,本书通过搜集上市公司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深入探讨和分析企业年金制度发展过程中制约企业与员工参与决策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来剖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影响程度,为探讨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奠定了实证分析基础。

(三)研究方法

本书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1.文献法

本书收集的文献种类比较广泛,既包括国际与国内公开发行和出版的学术论著、期刊论文、网络资料和报纸杂志,又包括相关会议的前沿学术资料,还包括有关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相关调查报告及研究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归纳与分析,本书的研究视野得到扩展,研究思路得到延伸,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2.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本书在研究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化问题时,从多个学科领域进行阐述,涉及社会学领域的适度人口论和人口转变理论;经济学领域的制度变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个人有限理性理论、效用理论等;管理学领域的企业激励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财政学领域的税收优惠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进行演绎推理,判断和分析现行企业年金发展进程与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的偏差。结合实证研究,利用强有力的证据来说明问题的客观真实性,探究表象所反映的问题的本质。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为了研究影响企业年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本书不仅对企业年金制度相关问题作了质的分析和把握,而且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和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分析使这些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对重点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调查问卷;使用小样本测试问卷的效度与信度,优化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样本的调查,以尽可能地降低估计误差。面对上市公司数据存在的多种数据误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清理和完善;采用以上数据搜集方法搜集数据并构建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探索企业年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数量关系。


(1)杨燕绥.国外企业年金的历史沿革及经验[J].劳动保障通讯,2004(3):38-41.

(2)郑秉文,孙守纪.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澳大利亚、冰岛和瑞士三国案例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5(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