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原战伤检伤分类概述

(一)基本概念

检伤分类又称医学分类,是根据伤情和病情的需要以及医疗后送的可能性,将伤员分为不同处置类型的活动。检伤分类是战时伤员医疗后送的程序之一,是做好伤员收容、救治、留治和后送工作的前提。

1.批量伤员检伤分类

将伤员分别归类,确定治疗和后送顺序的过程,是医护人员在无法及时同时处理大量伤员的情况下所必然采取的一种策略,通过检伤分类,能有计划地在短时间内让伤员逐级后送到相应的救治机构,使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得到适当的治疗。如果分类得当,能挽救大批伤员的生命。

2.战术检伤分类

根据伤员紧急医疗需求可将伤员分为不同类别。使用规范化的方法对伤员进行分类,有助于医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地区分,有序地治疗并安排后送工作。战场分类必须在治疗和运输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进行,检伤分类只是建立治疗和搬运后送的顺序。尽管所有伤员都需要治疗,但检伤分类可以帮助卫生人员决定哪些伤员具有最大的生存可能性,并有助于权衡伤员的救命干预需求,从而确定治疗和后送的优先顺序和紧迫性。

(二)高原战伤检伤分类目的

在高原战争、突发的灾害及事故现场,相对于大批量的伤员,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疗资源可能十分匮乏。检伤分类的目的:①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能较好地缓解救援中短期内大量伤员与医疗资源有限的矛盾;②解决轻重伤员之间、个体伤员与群体伤员之间、特殊伤员与普通伤员之间的救治矛盾;③保证医疗救援队救治工作规范、有序进行;④使医务人员更好地把握救治的轻重缓急,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检伤分类可以将众多的伤员分为不同等级,按伤势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医疗急救和梯队顺序后送,从而提高救援效率,合理救治伤员,积极改善预后。

(三)高原战伤检伤分类基本要求

1.人员和设备

分类工作一般由记录员、护士、医师等人员组成,核心是分类医师。负责分类的医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迅速判断伤员的伤情轻重,立即确定救治和组织后送的先后顺序。应为分类人员准备好所需的设施,如记录卡、化验单和止血、包扎、通气、注射等抢救器材及药品,同时应有足够的担架和搬运人员。因此,要求有相应的分类组织,如分类哨、分类组或分类医院,以分类组最常见和实用。分类组的人员组成可根据救治机构的级别和伤员的数量多少而定。在组长领导下,派出分类哨,负责指挥出入车辆、伤员和担架及对空观察警戒工作;再分别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外伤、战伤救治经验的军医各带领护士组成重伤分类组和轻伤分类组,军医负责对伤员进行全面的体检,确定伤情、伤类,分出轻重缓急;护士查验伤票,并遵照医嘱增补伤情于伤票,监测生命指征,必要时输液,挂伤标和伤牌,登记伤员流动情况。经过检伤分类达到使伤员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和后送。组长除指挥组织检伤分类组工作外,还要组织做好伤员的后送工作。

2.场所

通常需要设立分类室(帐篷)或分类场。在各级收治大批量伤员的救治机构入口附近设立专门的场地来接收到达的伤员。应尽量安置在具备通信、后送、水电供应及物资供应的场所。检伤分类组应处于本级医疗救治单位的最前沿,有宽阔平坦的地域便于展开。分类组应明确一哨三区(即分类哨、车辆调整区、伤员下车区、伤员分类区),分类区还应划出清洁区和污染区。伤员应单向流动。要防止轻伤员擅自进入抢救区,必须让他们集中在周围较宽阔的区域中。由于战事或灾难常常突发,检伤分类环境难以确定,所以各项工作主要还需因地制宜,在环境恶劣时,不该苛求客观条件,而应分秒必争抢救伤员。有时甚至需要直接在后送运输工具上进行分类。

3.分类形式

可分为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三种,总体又分为六级(表4-1)。

表4-1 六级检伤分类具体内容

(1)收容分类:

是接收伤员的第一步,目的是快速将伤员分别安排到相应的区域或科室接收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例如,应直接将需要紧急抢救的危重伤员分出来,立即送往抢救室或立即就地抢救。通常在分类场进行,必要时在前接途中车上分类。包括第一级至第三级。

(2)救治分类:

应当首先判定战伤的严重状况和诊断,然后确定救治措施,再根据救治措施的紧迫程度,结合伤员数量和救治条件统筹安排实施顺序。包括第四级。

(3)后送分类:

以伤员尽快到达确定性治疗机构为目的,根据各类救治措施的最佳实施时机、后送工具及后送环境的特点,区分伤员后送的顺序、后送工具、后送地点以及后送体位等医疗要求。主要在救治组室进行分类。包括第五级和第六级。

上述三种形式体现了检伤分类的三个主要任务:①首先将需要立刻抢救的伤员识别出来,同时将危害环境和他人的伤员与其他人分开;②分别将轻、中、重伤员分开,以便确定救治优先权;③判定伤员耐受能力和后送的紧急性。

4.分类依据

检伤分类重要目的是要明确区分出伤员的类别。区分的依据可有很多种,如战场常见的伤口的类型和程度可能提供一定的分类线索,但关键因素是患者的生理状态,尤其是生命体征变化。伤员的数量、战伤严重程度及种类,救治环境条件是主要的分类依据。分类医师不仅要识别伤情的轻、重程度,而且还要能判断损伤的种类和伤员生存的机会。检伤分类是一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处置或治疗。战伤,尤其严重战伤的时效特点是伤后早期伤情随时在变化,需要不断反复评估,以识别出可能恶化或好转的伤员。需注意,批量伤员出现时,忙乱状态下,现场检伤分类容易被当成一次性处置,忽略了很多伤员后续的伤情变化,因此战术检伤分类更应强调动态评估,而不宜将分类决策固化。

5.分类原则

快速、准确、有序、边分类边急救是检伤分类的基本原则。快速,即快速检伤,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然后分送到其他组室或其他医院救治;准确,即迅速掌握批量伤员的受伤人数、伤情、伤类及伤势等信息,使重伤员优先得到救治,轻伤员得到留观治疗;有序,即保证检伤分类及后送场地秩序,做到流程清楚,需有人指挥伤员流向,避免整个救治工作处于混乱状态;边分类边急救,即对开放性损伤大出血未接受初期处理、危重伤需心肺复苏的伤员,采用各种急救技术,进行必要的现场紧急救治,再分类后送。批量伤员的分类范围与平时不同,重伤员不再是无条件的比轻伤员优先,而是取决于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物力,抢救尽可能多的伤员这一原则。

战术检伤分类是在现场,以往曾称之为“急救分类”,在受伤后第一时间实施。战术现场的检伤分类基本原则:①为最多的伤员实现最大的利益;②充分利用可用资源;③尽快使人员归队。

6.分类时伤员处理

检伤分类的过程并非只是检查和诊断,边检查边急救对挽救伤员生命特别重要。不会立即出现生命危险的伤员,可以等到所有紧急处置完成以后,或转送到下一个合适的医院后再实施确定性治疗。极轻伤员可不必送往医疗机构,而在当地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自救和互救,或做必要的简单检查。但对于危重伤员,检伤分类医师在专业上和人道上很难作出选择。有条件时,任何伤员只要有生命征象都是救治的对象。这部分伤员一般在医院里经过复苏和抗休克治疗,也许还能转为有救治希望的状态。但在批量伤员的情况下,考虑到要抢救更多伤员的生命,不能在少数伤员身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故不得不将他们与无救治希望的伤员及濒死者推后治疗,暂时只作观察,但这也决不等于完全放弃,一旦有机会时应再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