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舞蹈通史丛书(套装7册)
- 刘青弋主编
- 3430字
- 2022-03-22 15:19:10
第四节 商代——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的舞蹈
夏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加以夏桀的凶残暴虐,促使奴隶和平民奋起反抗,各方国部落也众叛亲离,使商汤有机可乘,终于推翻了夏王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
商原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部落。传说这个部落的始祖名契,是其母简狄吞吃玄鸟蛋而生,《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能本来是一个以玄鸟为图腾的氏族。从契到汤已传了十四世。商王朝建立后,通过四方征伐,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及于黄河上游。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生产发展了,文化也相应地发达起来,在残酷压迫和剥削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创造了高度发展的商文化,乐舞艺术也更加发达。
商代第二十王盘庚执政时,把国都迁到叫殷的地方(今河南安阳西北),所以盘庚以后的商王朝也称为“殷”或“殷商”。
汤乐《大濩》
传说汤在灭夏以后,就命令伊尹创作了《大濩》乐。同时整理了《九韶》《六列》等前代乐舞,用以庆祝灭夏的胜利。[28]《大濩》有时也写作《大护》,据说是因商汤承衰而起,救护了万民,使天下人各得其所的意思。这个舞蹈的音乐也是宽厚温和的,[29]但这也可能是经过周代加工以后的结果。在另一些传说中,这个乐舞的产生情况却是这样的:汤继位的时候,天下连续大旱七年。龟卜的结果,说是要用人作牺牲来求雨才行。汤不忍心用人作牺牲,于是穿上麻布粗衣,身上披着干枯的茅草,驾着白马拉的大车,以自己作牺牲,到氏族的神社所在地桑林去求雨。果然,他祝祷未完,大雨已倾盆而下。久旱逢甘雨,人们欣喜欲狂,于是就跳起舞来,庆祝这场大喜事。[30]这个舞流传下来就叫《大濩》,也因此而有《桑林》的异名。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的时候,殷的后代宋平公曾以这个乐舞来招待晋悼公。领舞者打着以五彩鸟羽装饰的大旗领着舞队一出场,就把晋悼公吓得退到房里去了。结果只好把大旗去掉,才使这场招待演出勉强进行完毕,但是晋悼公竟因受惊而生了一场大病。[31]庄子更把宰牛时发出的劈剖斫裂之声比拟《桑林》舞的音乐。[32]从这些传说看,这个乐舞好像还保留着神秘恐怖的原始色彩。
从这两种不同的传说看来,又像是两个不同的乐舞。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想:桑林原是商人祭祀氏族先祖的神社所在,在祭祀时跳的乐舞也就叫《桑林》。这种舞蹈一般就是氏族的图腾舞蹈。祖先崇拜发生后,也就转化为祭祀舞。跳《桑林》时,不仅有五色鸟羽的大旗,舞人头上也装饰着彩色羽毛。[33]商人先妣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玄鸟一说即凤凰,殷卜辞中有凤凰之祭。商人以玄鸟为图腾,饰鸟羽而作《桑林舞》,正是图腾舞蹈的遗制。汤伐桀后命伊尹所作的《大濩》,也就是商人的宗庙祭祀舞,由图腾舞蹈《桑林》发展而来,经过周初制“六代舞”时的统一加工整理,便出现了全新的面貌。但《桑林》既是商氏族的传统舞蹈,在商的后代宋国就有可能更多地保留它的本来面貌。如果这个推想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桑林》和《大濩》可以说是一个舞蹈,因为它原都是由氏族的图腾舞蹈发展而来;但也可以说它们是两个舞蹈,因为它是同一舞蹈的两个发展阶段,各自独立而又具有不同的风貌。
《大濩》在商代,主要是用作祭祀先王的乐舞,这在殷墟出土的卜辞中可以看到记载,如“乙亥卜,贞:王宾大乙,,亡尤”(《殷墟书契前编》一、三)。“”就是“濩”,“大乙”就是汤,“王宾大乙”也就是王以《大濩》之乐祭汤。
文献中载“作《大濩》,歌《晨露》”。《晨露》可能就是舞蹈时的伴歌,但歌词已佚。现存《诗经·商颂》中有一篇《那》。旧注是祭汤的乐歌:
这首歌是否即为《大濩》的舞歌,还不能肯定,但它具体地描绘了祭汤时的场景:多么隆重盛大的祭典啊!乐队已经排列好了,鼓、钟、磬、管、金石齐鸣;歌队唱起歌来,肃穆威严;舞队神采飞扬,合着节奏跳了起来。这是汤王的子孙在祭祀成汤。最后,献上祭品。这和文献所载殷人祭祀时先作乐三阕,后迎牺牲的情形是符合的。[34]
祭祀舞
商人的迷信思想很重,祭祀频繁,因此祭祀用的舞蹈很多。
除前已介绍的《大濩》外,据甲骨卜辞记载,常见的还有这样几种:
《隶舞》。“隶”在卜辞中写作“”或“”、“”。像两手(或一手)拿着一根牛(或其他动物)尾巴的样子。传说中有葛天氏的三人操牛尾之舞,这种舞蹈形式起源已很早了;周代又有《旄舞》,也是执牛尾而舞,可能是同一种舞蹈的发展。《隶舞》又叫《槃隶》,据说是由于这种舞蹈要作盘旋的动作而来。《隶舞》在卜辞记载中,最多见的是用于求雨。如:
图30 殷墟卜辞:“乙末卜,贞。我舞。”(《殷契粹编》1312)
前面一片是问哪一天作《隶舞》才能有雨。后一片则是问要不要以《隶舞》来求雨。
求雨之外。《隶舞》也有作祈年、祭祖先等用的。如:
第一条是祈年之祭,第二条是祭先王示壬,第三条则是祭山岳。
作《隶舞》的主要是巫师,但有时商王也亲自作舞,如上面所引祈年之祭,就是商王亲自舞《隶》,又如:
也是王舞《隶舞》的记录。
另有《舞》。也是用于求雨的舞蹈。如:
周代舞《皇舞》时,舞者头上蒙着鸟羽,也用以求雨。蒙鸟羽作舞求雨,可能是上古之民祈求图腾神降雨的遗迹。
《羽舞》。周代的《羽舞》,舞者手持五色羽毛,是祭四方神用的。据卜辞记载,这种舞蹈商代也已有了。如:
是王亲作《羽舞》的记录。
此外,卜辞中还有《舞》《奏舞》等名字,但还不能确知其是什么样的舞蹈。
除这些有专名的舞蹈外,卜辞中一般提到的“舞”就更多了。如:
甲骨文中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字,如:
“”是求雨用的舞蹈的专字,周代求雨的专祭是“雩”。“”可能就是用于雩祭的舞蹈。
殷代的宫廷祭祀舞,文献方面有《诗经》中的商颂五篇。是保存在宋国的殷人祭歌,从中也可以看到殷代祭祀乐舞内容的一斑。
纣王室的宫廷乐舞
殷末代王纣和夏末代王桀的事迹在传说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荒于声色这一点上。商汤在伐桀时,把爱好女乐斥为桀的罪过之一;周武王在伐纣时,也指斥纣王“抛弃了祖宗传下来的乐舞。搞了些淫荡怪诞的歌舞来博取女人的欢心。[48]从种种记载看来,纣王时专供享乐用的宫廷乐舞规模也是相当大的。
传说纣王曾把乐人师涓(一说师延)关了起来,逼他创作淫荡的歌舞,否则就要用炮烙之刑把他处死。师涓无奈,就创作了“北里之舞,靡靡之乐”。这种歌舞演奏起来,据说能迷魂夺魄,想来是一种很淫秽的舞蹈。纣王对这种歌舞很欣赏,常常在宫里演奏起来,并把酒灌满池塘,肉挂满了树林,让一群青年男女裸体追逐其间。通宵不息地歌舞作乐。[49]
关于纣王的歌舞传说,反映了当时奴隶主们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其实,纣王在我国历史上是作出过一定贡献的统治者,他的荒淫暴虐并不是他个人所特有的,在奴隶主阶级中,可以说是普遍现象。当时的整个统治阶级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追求声色犬马的腐化空气,宫廷和贵族间的舞蹈活动在这样的要求下出现一部分不健康的内容是完全不奇怪的。从地下发掘看来,在殷代奴隶主的墓葬中,不仅有殉葬的乐舞奴隶,还常有一些精美的钟、磬等乐器伴随出土,足以说明歌舞在当时已经是奴隶主们普遍喜爱的艺术享受。他们不仅迷恋于生前,即在死后也希望能继续这方面的享乐。他们的爱好使一部分舞蹈的内容倾向于色情、空洞,但是他们追求舞乐的华丽、壮观和新颖,对歌舞艺术在技巧上的进一步提高也起了刺激作用。出土的鼍皮纹商代铜鼓,以及安阳武官村殷代大墓中出土的虎纹大理石磬,雕制精美,本身就是水平很高的艺术品。从乐器可以想见用这些乐器伴奏的舞蹈,当也有着相应的艺术水平。
图31 商鼍皮纹青铜鼓
图32 商虎纹大理石磬
1976年在安阳殷墟发掘的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中,仅随葬的精美铜器就有四百四十多件,玉石制品六百余件,其中有乐器编铙、铃、磬等数十件及戈、矛、戚、钺等大量玉制礼器。按照殷代人殉的习惯,伴随这些礼、乐器的必也有乐舞奴隶的殉葬。
以上这些实例,可以使人清楚地看到殷代奴隶主阶级惊人的奢侈和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