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资本论》(全新增补版)
- 吴兴人
- 2783字
- 2022-03-21 18:07:54
老板读《资本论》是一件好事
1847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商品的惊人过剩和东印度贸易上的疯狂投机。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下,第551页。
《资本论》主要不是写给资本家读的,但是,如果资本家也来读一读《资本论》,无疑是一件好事。
眼下就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法国《挑战》是一本给企业老板们读的杂志。但是,正是在这样一本杂志上,却宣告马克思的“重生”。法国《挑战》周刊认为,马克思花了整整二十年才写就的《资本论》,至今仍然吸引着经济学家们的眼球,关键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进入高潮之际,人们突然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很多预言,都在一一成为现实。
(徐克仁 作)
《挑战》杂志提及的法国投资银行IXIS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尔图斯,在2005年写的一本书中曾预言:“资本主义正在自我毁灭。”他也曾预言过“马克思将会重返”。他在对美国经济进行研究后认为,美国经济正在循着马克思所描述过的危机轨迹向前发展。今天,在法国对马克思的著作感兴趣的人,除了工人以外,恰恰是主张“自由经济”最激烈的卫道士。阿塔利是最新版《马克思传》的作者,阿兰·曼克则是前法国《世界报》的主要控制者之一,拉米则是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挑战》周刊副总编富尔坦在一次聊天中,听到阿兰·曼克说,马克思的思想并没有过时。他感到吃惊,因为曼克是目前法国知识分子中竭力支持全球化的“自由经济派”。于是,《挑战》便派出记者分头采访,最后出版了一期关于马克思学说的专刊。
读一读《资本论》,可以帮助老板们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在《资本论》的第三卷里,马克思对英国1847年爆发的那场经济危机的分析,可谓是一语道破。马克思指出:“1847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商品的惊人过剩和东印度贸易上的疯狂投机。”1847年秋,随着美国铁路投机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许多铁路线路停止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1847年5月底,粮食价格比1845年上涨一倍,进一步缩小了工业品市场。英国的危机很快传递到其他国家。法国的情况与英国很相似。纺织工业早在1845年就随着英国纺织品的倾销而出现危机,铁路建设狂潮终于在1847年下半年退潮。当时英国的出口货,在国外市场上是大量堆积,卖不出去。曼彻斯特等地的商人和工厂主,把自己企业的一部分正常资本投在铁路股票上面,于是不得不靠借入资本来经营自己的企业。为了把自己的货币投到铁路方面去,几乎所有的商行都开始程度不同地缩小自己的营业。结果,这些商行不得不通过汇票贴现的方式再向银行取得大量的贷款,以便维持自己的营业。结果,铁路投机使许多人遭受巨大的损失。
如今,重温马克思的指点,对老板们来说,有助于正确认识西方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聪明的人可以从中找出应对之策,出口受阻的企业适度压缩生产和避免投机,都是当务之急。
其实,《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就引起了当时许多商人和工厂主们的注意,不少青年商人把它奉为指南。马克思的朋友、自称为“灵感式的经济学家”的弗莱里格拉特(马克思曾把第一卷《资本论》送给他)写道,读过这本书使他深受教益,并且得到最大的乐趣。他认为,书也许不会马上获得极大的成功,但正因为这个缘故,它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和持久。他评论道:“我知道,莱茵河畔的许多商人和厂主都对《资本论》极为赞赏。书将在这些人当中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它将成为学者必备的参考书。”弗莱里格拉特的预言说得何等的深刻!在140多年后的今天,这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我们这一代做生意的老板,他们的思维似乎不应落在莱茵河畔的商人、工厂主和法国《挑战》杂志的后头。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关系的。《资本论》全卷以劳资关系的分析贯穿始终。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关系即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关系,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就是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人格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物化形式。《资本论》中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如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嬗变为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数已逾2亿多,他们所在的企业,基本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农民工面对的,多数是私企老板。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劳资关系。这是一种新的劳资关系,处理好这种劳资关系,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处理失当,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前社会生活的最大“瓶颈”是劳资和谐。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构建和谐社会,当前最要紧的是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劳资关系的和谐是现代社会的本质和谐之一,劳资和谐是当今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因此,如有更多的老板读《资本论》,懂一点商品和货币的知识,懂一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懂一点资本积累理论和平均利润理论,将有助于建构和谐的劳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论述资本的积累规律时,向世人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关系尖锐对立、恶性发展是资本的积累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另一方面我们拿资本家来说。他无疑希望用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因此,他实际上所关心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和劳动力执行职能时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但是,他力图尽可能便宜地购买一切商品,并且总是把低于价值购买和高于价值出售这一纯粹欺诈行为说成是他的利润的来源。”(《资本论》第一卷下,第592—593页)
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资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关系,有没有区别呢?应该是有同也有异。其同,即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社会主义的民营企业家都以资本作投资,都通过经营企业获取资本的利润;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毕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企业,在我国当今社会的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和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同时存在的,资本与劳动权利并存,多元化分配模式的选择就成为一种现实。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接受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今天的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中有共产党组织的存在。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规范企业资方对待劳动者的行为。政府还可以立法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对资方来说,政府既保证资本的合理赢利;对劳方来说,又必须保障其生存与发展,即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关系,也有着质的区别,即是说,劳资关系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加以调节,而不会引起类似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大规模的劳资冲突、罢工游行,双方关系紧张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调和劳资关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老板们如能读点《资本论》,就能更为自觉地去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避免超时加班,避免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改善劳资双方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劳资和谐的关系。
(许政泓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