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江一梅茶楼改革见成效 于远超亲身体验品玄机
-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第二部
- 作家京城翎管王
- 2232字
- 2024-03-15 07:13:25
(当代长篇章回小说)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京城新闻圈风云录(第二部)》
作者:顾雪林
第79回:
江一梅茶楼改革见成效
于远超亲身体验品玄机
郑忆朗挺起身子,在沙发上坐直了,先吃了一块西瓜,然后,郑重其事地对江一梅说:“来你们茶楼的人,很多都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他们在你们茶楼往往是边喝茶,边谈工作,这一谈就到了午饭或晚饭的时间,出去吃费时间,如果你们茶楼搞一个简单的自助餐,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方便顾客。让他们安心在你们茶楼谈工作或召开小型的会议。”
江一梅听后想了想说:“嗯,你这个主意不错,我回去后,商量一下,如果可行,就把简单的自助餐搞起来,方便我们的这些高端顾客。”
喻晓溪插话说:“一梅姐,我看这个自助简餐的方案,很好,也可行。只是要把成本好好算算,看看如何消化这简餐的成本。”
郑忆朗说:“自主简餐的成本不大,可以适当点收费;也可以适当加大一些茶饮的价格,自行消化。”
江一梅回到茶楼后,和姥爷诸葛瑜亮商量了一下,一拍即合,诸葛瑜亮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决定走访几家火爆的自助餐馆,然后在自家茶楼筹划实施。
前后筹划了两个星期,茶楼的自助餐台子在一楼建好,每天中午和晚上,为来茶楼的顾客们提供自主简餐:每天6个荤素热菜;10个凉菜;主食有:米饭、小包子、肉饼;还有鸡蛋汤和酸辣汤等。
茶楼还有一个小型水果干果台,全天供应橘子、香蕉、冬枣等水果;花生、瓜子、鱼皮豆、香蕉片、芝麻糖、山楂片、小饼干等干果;还有小杯酸奶等。
江一梅的“自主简餐”改革实施后,大见成效,小小茶楼,竟然几乎天天客满。
于远超听说了江一梅的“自主简餐”改革,想亲自到茶楼体验一下。
这天中午,于远超在清华大学参加完会议,悄悄来到了五道口的茶楼。
进门后,于远超在一楼大厅找了一个座位,是一个拼桌的位子。于远超先到水果干果台,拿了两个橘子和一把冬枣,又拿了一些香蕉片和花生,先为午餐做了一个餐前奠基准备。
吃了一会,江一梅出现在一楼大厅,眼尖的她一下子就看到了于远超。她快步走到于远超的桌前,笑着说:“哦,于编委来我们茶楼视察了。”
于远超把刚吃的两瓣橘子吞到肚里,尴尬地一笑说:“什么视察,我就是一个来就餐的顾客。”
江一梅说:“于编委,你是我们茶楼的金卡顾客,楼上有小包间空着,你到小包间吧,我可以好好听听你的自主简餐体验报告。”
于远超说:“好,恭敬不如从命。”
在江一梅的带领下,于远超端着那盘香蕉片和花生来到了楼上的夏包间。
坐定后,于远超吃了包了一个花生,边吃边问:“一梅,我看你的这个简餐的主意不错,很适合现在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茶客,一边喝着养生茶,一边谈合作或生意,一边吃着简餐,省去了下饭馆的时间,一举多得啊。这个好主意,是谁想出的?”
江一梅一笑说:“呵呵,这个好主意是喻晓溪的男朋友郑忆朗想出的。最近,喻晓溪在家中搞了一个饺子宴,招待来京的郑忆朗。在吃饺子的餐桌上,郑忆朗提出了这个建议,我和喻晓溪都认为很好。回来后,我和我姥爷商量了一下,就这么搞起来了。”
“效果如何?”于远超问。
江一梅不假思索的回答说:“嗯,效果超好。每天顾客盈门,生意好了很多。还有很多人在我们这订了会议室和简餐,举行小型会议,每天的收入可观。”
于远超笑着说:“这个郑忆朗,真是一个经商的好手,你和喻晓溪要和他多学些经商的手段。”
江一梅说:“嗯,喻晓溪说了,以后,她们公关公司的小型新闻发布会,就在我们茶楼开了,减少些去那些五星级饭店的活动,省下的钱,提高一下给记者们的车马费,一举两得。”
于远超稍有些惊奇地说:“哦,这个喻晓溪也真不简单,这么快就看到了商机?”
江一梅一笑说:“那是,这个喻晓溪,独挑大梁这段时间,进步很快,她的公关公司,现在BJ的各个高校名声很大,每天接的活都忙不过来。你女儿也有些日子不回家看你了吧,她也是忙得脚丫子朝天了。”
于远超沉吟了一下说:“嗯,小燕这些日子确实回家看我的时间少了,原来她们的公司这么忙啊。一梅,看来经商需要多动脑筋,在一般人还在抓瞎的时候,在那些聪明人的眼里,BJ到处是黄金!”
江一梅听后,微笑着说:“于编委,你也早点退休算了,趁着你的身体还好,投身商海,来他个孙悟空大闹天空!”
于远超笑着接话说:“还大闹天空呢,下辈子再说吧。我现在每天就企盼着能平安退休,好好享受晚年的平静生活,这样就阿弥陀佛了。”
江一梅挺了一下身子说:“那不行,你退了休也要干,就到我们的茶楼来当总经理,我早就想卸任,好好在报社干,争取早日评上个副高职称,这辈子也就满意了。”
于远超一笑说:“你们年轻,别说副高,评个正高都有机会。你看看我,都快退休了,也才是个副高职称。一个单位,就是3%的正高职称指标,被那些社级领导占几个,就剩不下什么位置了。这些社级领导几年换一拨,春种秋收,谁不想在媒体评个高级职称。唉,这就是职场。我这个经历的人,副高职称,我也就很满意了。”
江一梅同情地望着于远超,眼里充满了泪水。
正在这时,于远超接了一个电话。放下电话后他对江一梅说:“社里来的电话,全国记协组织了一个访问印度的新闻代表团,给了我们报社一个名额,让我去。”
江一梅说:“去啊,如今,到印度访问的人,很少啊。机会难得!”
几天以后,江一梅接到于远超的电话,他和全国记协争取了一下,为江一梅争取到一个访问印度的名额。
江一梅在随后的几天,和于远超一起,到防疫医院打了各种预防针。
于远超在打针的时候对江一梅说:“印度7月底到8月初,气温将达到42-45度,你要有防止中暑的心理准备。”
江一梅一笑说:“你都不怕,我还怕什么?能够到印度采访,中暑也值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