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能“激”,请将不如激将
- 活学活用求人办事厚黑诀窍
- 李睿主编
- 20860字
- 2022-07-28 17:51:53
俗话说得好,请将不如激将,因为将不容易请,但是容易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凡为将者大都自尊心非常重,一旦你戳到了对方的痛处,对方必定会跳跃而起维护自己的尊严,进而落入了自己设计好的圈套,成为我们的瓮中之鳖。
说狠话调动对方情绪
人,是一种非常容易冲动的动物,一旦被情绪占据了上风之后,就很容易做出自己原本不愿意或者不想去做的事情。当然,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人的这种心理,把对方激怒,迫使对方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当然,对方的不理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有利。
多说好话、多做对方喜欢做的事情是很多求人办事者总结出来的“锦囊妙计”,那么这种做法是不是能达到有效的效果呢?很难说,因为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对方一定会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对求人者的所求之事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那么杜宇求人办事者来说,求人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还有可能是无功而返。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其实很好办,改变对方高高在上的状态,把他从飘飘然的云端拽下来,最好能让他感觉到疼,这样他就知道你不是好惹的,自然也就能正视你和你所要求的事情了。所以说,有时候触怒对方反而更加容易调动对方的情绪、更加有利于办事。
厚黑案例
裴文是唐朝开元年间东都洛阳的一位将军,剑法超群,无几人能出其右。裴文不仅剑舞得好,而且酷爱书画。一次,他家有亲人亡故。为表达他对死者难以磨灭的敬意,他想请人在天官寺绘制一幅壁画,一来为亲人超度亡灵,二来也暗合了自己的嗜好。于是遍访各地,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画师。
事有凑巧。一日,他来到天官寺,巧遇画家吴道子和书法家张旭,裴文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热情迎上前去,主动报上姓名,盛情邀请二位艺术家到一家酒店“便宴”。二位也不推辞,口呼“幸会”,脚已毫不犹豫地迈向酒店。
席间,裴文虚心请教画坛之事。吴道子像是遇到知己般大谈画坛境况。裴文直点头,大叫深刻、精辟,很受启发。酒过三巡,裴文道出自己的心事,并分别给二位送上玉帛十匹、纹银百两,作为作画、题字的酬礼。
哪知二位艺术家笑意全消,立刻冷若冰霜,拂袖而去。裴文见状。心想大约是两位艺术家嫌这报酬太低,有辱“大师”名声。我只给他们如此微薄的报酬,太少、太不像话。他立即痛心疾首,带着痛改前非的诚恳表情拦住二位,赶忙赔礼道歉:“二位先生莫嫌钱少,我这是分期付款。等画作好之后,我再补齐。”
吴道子听罢,怒从心起:“裴将军不是太小看人了吗?”说罢,气咻咻转头就要走。
裴文觉得十分难堪。他想,论社会地位,我不比你们低,我是将军;论本事,也是各有所长,说不上谁高谁低。你画画得好,字写得棒,我的剑术亦堪称一流。今天我屈尊求画,反在这公共场合受到冷落,好生尴尬。裴文不由怒气上升,一时难以压下。
裴文有个“毛病”,一怒就要舞剑。这大约是战场上培养出来的条件反射。只见他脱掉孝服,拔剑起舞,身子左旋右转,宝剑上下翻飞。
吴、张二位看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在场围观的游人,个个惊得目瞪口呆,都忘了叫好。
裴文一边挥剑狂舞,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什么大师!什么书圣!画圣!我看是欺世盗名,徒有其表!光会舞文弄墨,描些香草美人,于世道无补,甚至不能助我尽一份人子的孝心……还不如咱手中这把剑,可以斩妖驱邪,换来人间太平。有能耐来呀,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吴道子、张旭听着,面面相觑,不禁汗颜,看罢舞剑,上前与裴文长时间地热情握手、拥抱。“刚才不是我们故意使你难堪,实在是我们太厌恶铜臭味。我们绝不为了钱而出卖艺术。”
说罢,吴道子灵感大发,挥动如椽大笔,在画壁上舞墨作画,一气绘成一幅巨型壁画。这就是吴道子平生最得意的《除灾灭患图》。自然,画作完成之后,裴文又请吴道子和张旭“赴宴”,以此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活学活用
其实说到底,裴文之所以最终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他懂得以“舞剑”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并且以此来触怒对方,逼迫对方乖乖地为自己办事。我们暂且不管最后吴道子所说的“刚才不是我们故意使你难堪,实在是我们太厌恶铜臭味。我们绝不为了钱而出卖艺术”是不是真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裴文的冲动不仅没有坏了自己的好事,反而帮了自己的忙。
那么,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该如何通过“触怒”对方来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呢?
1.凡事还是“礼”先行。
通过触怒对方来求人办事并不等于一上来就把用言语或者行为把对方触怒,凡事还是应该“礼”先行。这种“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礼物。求人办事,缺少礼物是不行的,除非你和对方之间的关系已经熟悉到不用礼物也能代表心情的地步了,不然就得准备好礼物,礼物的厚薄应该根据你要办的事情的大小来决定。第二是礼节,即求人办事你必须按照礼节来进行,不能随便贬低对方、不能目的性太强、功利心太强等。我们所谓的通过触怒对方来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是指在“礼”之后。
就像案例中的裴文一样,想要获得吴道子的画作,先是请对方赴宴,再是给对方送礼。虽然吴道子等人并没有因此而答应帮助,但是裴文已经履行完了“礼”的程序了。
2.触怒对方也要巧妙。
触怒并不等于咒骂或者批评对方,而是有技巧地调动对方的情绪,从而为自己所用。比如说案例中的裴文在遭到吴道子、张旭的拒绝之后,用舞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虽然他也说了很多不中听的话,但是通过舞剑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吴道子等人的冲击也是有限的,并且也是非常巧妙的。
在现代人的意识当中,触怒对方就等于揭穿对方的老底、羞辱对方、刺伤对方的尊严、不给对方下台的机会等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些比较巧妙的、隐藏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要记住,触怒对方并不等于和对方翻脸。
3.触怒也应该点到为止。
正如前面一点所说的那样:触怒并不等于和对方翻脸。所以在具体做的时候要知道点到为止,即只要成功地调动了对方的情绪,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对方一旦和你翻脸,你也就得不偿失了。毕竟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触怒对方,而是让对方帮忙做事。触怒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不是我们最后想要的结果。
4.在达到目的之后一定要记得“谢罪”。
触怒对方本身就是一种不对,更何况我们利用对方的愤怒来做了很多事情。一旦对方理解了我们的用意之后,就会对我们怀恨在心。因此在我们达到目的之后,一定要主动向对方“谢罪”,改善关系。
达人箴言
始终要记住一点,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对方办事,而不是触怒对方。触怒仅仅是一种途径而已。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这两点之间的区别,妥善处理,切不可本末倒置,误了大事。
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大凡被别人求的人都感觉自我良好,并且因此而大摆其谱,不把求人者放在眼里。而很多求人者也因此降低自己的身价,认为自己是求人办事,低调卑微一点总是好的。其实很多时候,反其道而行之效果会更好。正如有意提高自己身价更会让对方重视你一样,别人会更加容易帮助我们办事。
有句话说得好,身价显示身份,而身份决定别人对你的重视程度。无论是身份还是身价,越是高的人,就越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虽然我们不能说身边所有的人都是“势利眼”,可是这种心理作用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并不是表现得卑躬屈膝,唯唯诺诺,而是表现得派头十足,不把对方乃至对方身边的人放在眼里,这个世界似乎只有他是最大的、最厉害的。
我们暂且不去考虑这些人这样做是不是有虚荣心在其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人的反常行为很容易把对方“唬”住,并且按照自己的步骤进行下去,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厚黑案例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隐士颜蜀,想要通过齐宣王来获得稳定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他又不想去仕官,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求见齐宣王,却没有什么效果。
一次,颜蜀又去求见齐宣王。齐宣王威风十足,用手一招,说:“颜蜀,过来!”谁知颜蜀不但动也没动,反而向齐宣王招手说:“齐王,你过来”。
宣王很不高兴,觉得他的威严受到了损害。他左右的人也责备颜蜀说:“齐王是百姓的君主,你颜蜀是他的臣民。他要你到他面前去是对的,你却招手要他到你面前去。这不是不尊重君主吗?”
颜蜀听了,反驳说:“我颜蜀是一个生活在山野里的士人,齐王是一位拥有权势的君主。我到他面前去,是趋炎附势的表现;他到我面前来,是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倒不如让齐王礼贤下士。齐王因此有礼贤下士之名,不是很好吗?”
颜蜀虽说得有理,但齐王却很不高兴。他板起面孔说:“那么你说,是‘王’的身价高,还是‘士’的身价高?”
颜蜀毫不畏惧,只是淡淡一笑说:“当然是士的身价高。”齐王立即追问:“你有什么根据?”
颜蜀并不让步,十分从容镇定。他问齐王说:“请别急,先听我讲一件事。有一次,秦国攻打齐国,在未进攻之前,秦王就下命令说,柳下季是齐国的著名贤士,他虽然已经死了,但我们还是应该保护他。如果有谁敢在柳下季坟墓的50步之内砍树、割草,一律处以死刑,概不赦免。同时他还下了另外一道命令说,谁能获得齐王首级,定赏给他黄金2400两,封万户侯。由此看来,活着的齐王的头颅,还不如死去的柳下季的坟墓。这不正好说明士的身价高吗?”
宣王怒气冲冲,一时竟无话可说。
齐王左右的人一看齐王受窘,都过来帮腔。有一个说:“不对,还是你颜蜀应该走过去。大王有1000辆战车,兵力雄厚,统治着广阔的土地,权力无比,天下的仁义之士都来投奔他,智谋之士都来为他出谋献策。天下之人准敢不服?他要什么有什么,老百姓个个都俯首帖耳;贤士再高明,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于偏僻之地,地位怎能和大王相比!”
颜蜀听了,连连摇头反驳说:“不对,当初尧之所以能让万国诸侯归附,是因为他道德高尚,敦厚待人,特别是尊重贤士。他所任用的舜,就是出身于乡村荒野之间,后来舜还成了尧的接班人。从商汤到现在,凡是能治理好天下者,都是能够礼贤下士,采纳他们治国策略的人。就王个人而言,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一旦亡国灭族,连想做个普通的老百姓都不可能。老子说:‘高贵者必须时时不忘贫贱,君王必须以百姓为基础’。所以,诸侯王,历来都称自己是‘孤’、‘寡人’,这就是他们要求自己时时不忘以贫贱为本的缘故。‘孤’和‘寡’,都是困贱和低下的意思。诸侯王这样自称,难道不是时时提醒自己要谦虚、谨慎,要礼贤下士吗?历史上尧传位给舜,舜得到禹的帮助,周成王重用周公旦,这些人都被称为‘明主’,就因为他们明白贤士的价值。”
宣王听了这一番话,顿时醒悟了过来,马上离开座位走到颜蜀的面前,非常虔诚地对颜说:“像先生这样有学问的人,我竟没能看出来,几乎犯了一个大错误!今天听了先生的话,再看看我平时的所作所为,真早该拜先生为师了!先生如肯教我多一点点为王之道,我每天一定用丰盛的酒筵款待您,出门让您乘坐豪华的车子,让您的夫人和孩子都享受荣华富贵。”
毫无疑问,颜蜀的最终目的达到了。
活学活用
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确实能让对方高看自己一点,对于自己提出的要求,对方给予满足的可能性也会更加大一点。那么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该如何摆好谱,提高自己的身价呢?
1.不要轻易在别人面前“坦诚”自己的缺点。
很多人,为了表示自己的坦诚,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一些缺点。这样做有两个不好之处:第一,自动降低自己身价,让对方看不起自己。一旦你把自己的缺点说得太多,总会给对方一无是处的感觉,那么既然你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对方又凭什么看得起你呢?对方凭什么要去帮助你呢?正如人们常说的,只有自助者别人才会帮助。第二,在无形之中批评了对方。因为很可能你身上拥有的缺点在对方身上也有,那么你在批评自己的时候等于也顺带着把对方批评了一顿,对于对方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总而言之,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好说话的分寸,搞清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2.摆谱之时不要太离谱。
在求人办事之时适当地摆谱是需要的,但是应该知道,凡事都有个度,摆谱也不能太离谱。比如你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谱,却非要摆出一个部门要员的谱,不仅会受到别人的耻笑,而且对于求人办事本身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乱摆谱的人很容易被别人看瘪。当然,人们也不会尽心尽力地帮这样的人办事,自然而然,也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了。
因此,我们所谓的提高身价,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摆摆谱,而不是所有的时候。并且所谓的摆谱只是给人一种感觉上的高贵,而不是要求我们去吹嘘自己的能耐之处,更不是要去和别人比高低。要记住,是我们去求人办事,而不是对方让我们办事。
3.多说有利于自己的话。
对于提高自我身价来说,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有利于自己的话说得越多,那么对方越会高看你,甚至会崇拜你,从而在对方心中树立起光辉的形象。就像案例中的颜蜀一样,引经据典,把“士”的重要性摆到了“王”之上,并且旁征博引地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自然而然,齐宣王在听到这样的论断之后,就会把颜蜀当成上宾来伺候,那么颜蜀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达人箴言
为什么位高权重的人、身份地位高的人求人办事总是很容易,而普通老百姓的我们总是很难?关键的一点,你没有给对方一个必须要帮助你的理由。因为你的身价太低,别人帮助了,这份人情就等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一点,抬高身价,提高求人办事的成功率。
借他人之话激怒对方
有时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必须要刺激对方,但是自己又不好意思说这样的话,那么不妨利用“别人说”来达到最初的目的。这样,既能求人办事,又不至于和对方搞坏关系。
求人办事,难就难在如何打动人心。即,你要如何才能说到对方心里去,让他主动帮助你。其实,求人办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明确一点:你要求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脾气、优缺点、爱好、弱点等,然后根据这些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
比如说对于一个比较要强或者正义感比较强的,则可以采用激将法进行说服,说一通话把对方“骂”一顿,或者“贬损”一通,反而能激起对方的斗志,达到我们求人的目的。古人经常说的“请将不如激将”的道理就在于此。
厚黑案例
唐天祐年间,叛臣朱全忠用计诱骗五路兵马反驻守太原的唐晋王李克。叛军中有一员猛将高思继异常勇猛,且善用飞刀,百步取人,后来被晋王李克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本意留他在帐前听用,可高思继却执意要回山东老家过“苦身三顷地,付手一张犁”的田园生活,以此改恶从善。后来,李存孝被奸臣康立君、李存倍所害。朱全忠闻李存孝已死,又发兵来犯,其帐前王彦章不仅勇猛盖世,且智谋过人。晋王将士皆哑然相对,无人请战,晋王见状,痛哭一场。还是长子李嗣源说道:“昔日降将高思继闲居山东郓州,何不请他迎敌?”晋王闻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东求将。
李嗣源来到山东农村,直奔高家庄寻高思继。提起前事,高思继说道:“自勇南公存孝擒我,饶了性命,回到老家,‘苦身三顷地’,与世无争,今已数年,早把兵家争战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见,别谈这些。”李嗣源见高思继已无相从出山之意。心想,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将激之。对高将军好言相求,难以收效,必须巧用激将之法,激其就范。于是,编称羡不已。我与王彦章交兵被他赶下阵来,我对王彦章说:‘今来赶我,不足为奇,你如是好汉,且暂时停战,我知道山东浑铁枪白马高思继,盖世英杰,有万夫莫当之勇。待我请来,与你对敌。’王彦章见我阵前夸耀将军,愤然大叫:‘就此停战,待你去请他来,不来便罢,若到我这宝鸡山来,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酱!’……”高思继经此一说,不禁激得心头起火,口中生烟,大叫家丁:“快备白龙马来,待我去生擒此贼!”遂披挂上马,辞家出山,望宝鸡山飞驰而去。
高思继和李嗣源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唐营,不但唐晋王喜出外望,三军将士亦是异常振奋。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唐晋王引高思继出马迎战,高思继与王彦章厮杀起来,连斗三百回合,难分胜负,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金收军。这次战个平手,但却是唐营军民出师以来的第一次,军威大振,信心大增,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来日再战。
高思继本来已经看破沙场红尘,决心弃武从耕,安度田园生活。李家虽对他有再生之恩,但正面动员出山,重返军旅时,他却以“与世无争”相拒。然而,当李嗣源借用谎言激他时,他却毅然披挂上马,重返战场,一斗就是三百回合。
毫无疑问,李嗣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就凭他懂得“激武将”这一点,就应该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事实也正是如此,李嗣源最后成功地“请动”了高思继,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求人办事,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这个技巧,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活学活用
求人不成而激他,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求人办事的诀窍,但是这应该视人而用之,也就是说,这个技巧并不是通用的,对于很多人或者在很多情况下是不适用的。那么在使用这种技巧的时候,有哪些讲究、哪些禁忌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1.选对人。
正如篇首所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激将法,也就是说求人办事时,激将法并不是通用的,只有放在合适的人身上才能奏效。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使用激将法呢?起码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当中的一点或者一点以上。
首先是自尊心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果自尊心强,那么他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不惜一切代价。如果对方正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在求他办事的时候,就可以说一些刺痛他“自尊心”、“损毁”他的话,让他的血往脑子上冲,从而一拍手:“好,这事就这么办了,我不是为了帮你,而是为了挽回自己的自尊心。”暂且不管,他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去帮我们做事,至少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就如案例中的高思继一样,在李嗣源撒谎将他“贬损”一通之后,轻易就激怒了他,即便不要求他,他也会主动上前帮忙。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丧失了理智,脑子中仅仅只有“报仇”、“挽回尊严”的想法,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诱饵,引自己上钩的。
其次是嫉妒心强。
一个人如果有了嫉妒心,就说明他有超越、改变的动力。对于我们求人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刀把”。比如说我们在求人的时候,可以说一些让对方嫉妒的话,然后自然而然把他引到自己想要让他帮忙的事情上去,这样就等于我们牵住了对方的“牛鼻子”,想让他做什么,他们就会跟随自己去做。
比如,有人想要求别人帮忙买一样东西,对方可能不愿意。那么求人者就可以说:“这个东西谁谁谁就有,我也很想有,难道你就希望看到你兄弟我被别人看不起吗?”毫无疑问,对方会答应你:“好吧,我帮你!”
再次是有理想目标。
一个胸无大志之人,再怎么被激,也很难有什么出色的表现。要想使用激将法,首先就得看看对方是不是具有理想和目标。如果没有,趁早放弃,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对方确实是一个有志向的人,我们才可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他的身上。求人办事,不能是病急乱投医,应该找对人才能办好事。
再一点是有一定冒险勇气。
一个只有想法而没有行动,或者准确点说不敢行动的人,你再怎么激他,他也只能是“海绵”一块,没有“坚挺”的表现,那么你所求之事也就没有指望了。求人办事,在选择人选的时候,你还得知道对方是不是属于那种“敢想敢干”的人,只会发牢骚的“愤青”对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最后是激将应该适可而止。
这里的适可而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说“过激”之话应该适可而止,点到就好,不要求多,只要能打到对方心里去就可以。第二,是使用这种技巧应该适可而止,不可胡用,更不可滥用。因为对方可能一次上你的当,不可能次次上你的当。即便是“毫无脑子”的“猛张飞”也有变聪明的时候,也不是每次都上别人的当。
2.选对场合。
利用激将法求人办事,场合的选择也很重要。这里有一个公用的原则——“对方不答应就下不了台”。也就是说,有第三方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再用激将法激怒对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利用对方的“自尊心”来帮助我们说服对方。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男孩向一个女孩求婚,为什么都喜欢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呢?原因就在于如果女孩不答应,似乎不行,不仅自己丢面子,还会让男孩子丢面子。这样的“责任”一般人可承担不起。再说,耳朵里都是“答应他、答应他”的呼喊声,女孩子又有什么选择呢?只能答应了事,赶紧回到房间抚摸滚烫的脸颊。所以说场合选对很重要。
3.激将也有技巧。
激将法本身就是一个求人办事的技巧,那么这个技巧的核心在哪里呢?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这个技巧的时候,关键要做好哪一点呢?毫无疑问:打动对方的心。这是技巧的关键所在。
比如说案例中的李嗣源,利用“敌手的侮辱”来搅乱高思继原本平静的心理,从而让他变得“怒发冲冠”、心头起火。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李嗣源的激将法也就成功了。
4.感情一定要到位。
激将不仅仅要用言语去激,而且还需要感情到位。这种感情是配合言语进行的,声情并茂的“激怒”总比面无表情的说服要来得有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充沛的感情,而后者仅仅只是在说服而已,说服力非常有限。所以说,求人办事,感情技巧一个都不能少。
总而言之,面对那些血气方刚,好感情用事的人,不妨采用一下激将战法。他可能动用他所有关系,尽力帮你把事办好。以显示其威力。
达人箴言
请将不如激将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该如何灵活运用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所求之事的不同,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激怒”对方的目的。比如用“别人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既能达到目的,又不至于伤害对方。
“从低”评价,激发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并且都愿意花十二分的努力来维护自尊心。那么如果我们从低评价对方的话,对方就会想着办法来证明自己的“高大”,自然而然,也就落入了我们设计好的圈套之中。
作为求人办事者,一般来说都居于弱势地位。给人一种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可怜兮兮的感觉。自然而然,对方很可能不仅不会怜悯这样的人,而且还有可能故意设置障碍,达到“愚弄”对方的目的。
毫无疑问,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结果。如果遇到这种人,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我们的意见,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办事者可以一开始就贬低对方,刺激对方的自尊心,从而让对方改变主意。
厚黑案例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大有坐以待毙之势。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到江东做说客。他此行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孙权卷进这场战争。如果是一般的使者,有可能为了请求对方出兵支援而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完全相反,采用“反客为主”的方法,做出一副强硬的态度,硬是激发了孙权的自尊心。
当时,东吴孙权自恃拥有江东全土和十万精兵,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大有坐观江北各路诸侯恶斗的态势。他断定诸葛亮此来是做说客,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等待着诸葛亮的哀求。
不想诸葛亮见到孙权,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将军你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汉南,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但是,曹操几乎将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正进军荆州,名震天下,各路英雄尽被其所网罗,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退,将军你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贵国的军势足以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与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相抗,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将军你是否已定好方针,决定臣服于曹操?时间剩下不多,再不做决定就来不及了。”
诸葛亮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好像专门为东吴的利益来点破迷津的。孙权当时只有26岁,是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诸葛亮明知他不会轻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只是采用反客为主的策略,激发孙权的自尊心。
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但不露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答道:“你知道田横的故事吗?他是位齐国的壮士,忠义可嘉,为了不服侍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他不屈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备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这一激,直激得孙权怒火中烧,激动地说:“我拥有江东全土以及10万精兵,岂能受人支配?我已决定抗曹。”于是诸葛亮的游说首战告捷。
同样是在三国时期,马超率兵攻打南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遣他去迎战。”诸葛亮说:“主公先别说,让我来激激他。”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大叫着要请求出战。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作用了,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结果,张飞与马超在南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活学活用
通过“从低”评价对方的方式来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好对方的自尊心,在他们维护自尊心的同时,顺带着把我们的事情给办好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通过“从低”评价对方来获得求人办事的效果呢?这里有几点要说明一下:
1.要考虑好对方的身份。
或许很多人并不明白对方的身份和我们刺激自尊心有什么样的联系,其实很简单:身份越高的人对自尊心看得越重,那么我们激发对方自尊心的成功率就越高。我们不妨来做个比较: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下层人,两人之间,受到同样自尊心的刺激,谁的反应更大一些?毫无疑问是位高权重的人,因为他的身份高,更加有必要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这也就是说,这个招术只对身份稍高的人管用,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效果并不怎么明显。
2.要摸清对方的性格。
运用“贬低对方”的激励方法求人,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谈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3.巧说反话。
说反话是“从低”评价对方一个非常常用的办法,即对方原本身上具备这种优点,而我们非要说对方没有,甚至还举出一大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话是正确的。毫无疑问,一旦我们这么做了,对方肯定会“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寻找对证。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趁机说:“既然你说你……,那么不妨给你一个机会表现自己,把……事给我办了吧。如果你能办好,说明你是对的,如果办不好,则说明我是对的,怎么样?”毫无疑问,此时的对方已经落入了我们设计好的圈套之中。
达人箴言
从低评价对方,并不是为了提高自己,而是通过打压对方的方式来逼迫对方出手,在拯救其自己名誉的同时,帮助我们办好事情。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搭便车”的行为,而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遍求别人,故意冷落对方
故意冷落对方是一种看不起对方的表现,是对对方自尊心的一种辱没。当然,任何一个人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势必会做出努力而改变这个结果。毫无疑问,我们等的就是这一刻。
有句话说得好,求人办事是相信这个人的能力和背景,是看得起这个人的表现。相反,如果我们遍求别人,而唯独冷落对方,则是对对方一种“不屑”的表现,那么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那么如果对方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必然会暴跳如雷,叫着嚷着要帮助我们做事,那么对于对方的“盛情”,我们还要犹豫什么呢?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想要求他办事,他反而不搭理我们,一旦我们遍求别人,而唯独没有找他的时候,他心里就会不好受,甚至还会主动出手,帮助我们一把,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当然,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而遍求他人,故意冷落对方只是我们的一个小小计谋、方法策略而已。所以说,求人办事,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只要选对方法,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无比。
厚黑案例
诸葛亮在选人用将方面,非常善于运用激将法,来激励将士杀敌作战的勇气和智谋。
例如,在刘备夺取汉中的战斗中,诸葛亮就曾连续两次使用激将法,调动老将黄忠用智破敌的积极性,使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将军,在这次作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第一次激黄忠,是在曹军将领张邰率重兵攻打葭萌关时。守关将领抵挡不住,连忙向成都告急。演义中写道:玄德闻知,请军师商议。孔明聚众将于堂上,问曰:“今葭萌关紧急,必须闹中取翼德,方可退张邰也。”法正曰:“今翼德兵屯瓦口,镇守阆中,亦是紧要之地,不可取回。帐中诸将内选一人去破张邰。”
孔明笑曰:“张邰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忽一人厉声而出曰:“军师何轻视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邰首级,献于麾下。”众视之,乃老将黄忠也。孔明曰:“汉升虽勇,怎奈年老,恐非张邰对手。”黄忠听了,白发倒竖而言:“某虽老,两臂尚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千斤之力,岂不足敌张邰匹夫耶!”孔明曰:“将军年近七十,如何不老?”黄忠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轮动如飞;壁上硬弓,连拽折两张。孔明曰:“将军要去,谁为副将?”忠曰:“老将严颜,可同我去。但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玄德大喜,即时令严颜、黄忠去与张邰交战。
果然,老将黄忠经诸葛亮这一“激”,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与老将严颜二人默契配合,把进攻葭萌关的曹军杀得大败,并一举夺取了曹操在汉中囤积粮草的战略要地——天荡山。
诸葛亮第二次激黄忠,是在黄忠夺取天荡山后,奉玄德之命要去攻打定军山之时。这时诸葛亮却说,定军山守将“夏侯渊非张邰之比也”,他“深通韬略,善晓兵机”,只有荆州的关云长“方可敌之”。黄忠听后奋然提出,这次攻打定军山“不用副将,只将本部三千人去,立斩夏侯渊首级”。孔明又再三不容,但黄忠硬是要去。诸葛亮只好派法正作为监军随同前去。结果,黄忠在法正的协助下,计斩夏侯渊,又乘胜夺取定军山。
活学活用
既然说遍求别人而故意冷落对方是一个小小的计谋和策略,那么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和小技巧呢?
1.千万不要流露“计谋”的痕迹。
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本身就是一个计谋,一旦被对方识破了之后,就很难再达到最初的效果了。因此,在具体实施这个步骤的过程当中,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想法、隐藏好自己的意图,不要流露“计谋”的痕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蒙住对方,达到自己先要的目的。
就像案例中的诸葛亮一样,在面对老将黄忠的时候,总是表现得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给黄忠产生一种“确实你不行”的感觉。作为一名老将,一旦受到别人的轻视,心头之火是难以控制的,自然而然也就落入了诸葛亮布置好的口袋之中。
2.遍求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看到。
既然你想要通过辱没对方的自尊心来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那么你在遍求他人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看到,甚至可以带着对方一起“遍求”,让他深切感受到那种被人轻视的感觉,这种效果自然是非常明显的。
就像诸葛亮在众将面前说“除非翼德,无人可当”、“荆州云长,方可敌之”……其实这些话并不是诸葛亮在夸奖张飞和关羽,而是借着夸奖这两个人,激发起老将黄忠的斗志,逼迫黄忠发挥潜力,勇敢抗敌。这才是诸葛亮“遍求别人”的目的。让黄忠看到了,也成功地调动了黄忠的作战积极性。
3.如果可以,不妨半推半就。
所谓半推半就是指在对方跃跃欲试的时候,故意打消对方的积极性,然后再遍求别人,再次激怒对方……如此重复几次之后,显得“很为难”地把任务交给对方去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逼迫对方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能力把事情办好。意在告诫对方:我的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要接手。那么一旦对方真的接手之后,自然会费十二分的心力去办好这件事。那么我们求人办事的目的也就真正达到了。
4.促使对方许下诺言。
很多事情,并不是对方愿意去做就可以的,还有必要对方许下承诺。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第一,逼迫对方认真对待我们交办的事情,等于给自己的事情上了一道保险。第二,推脱责任。一旦对方作出了承诺之后,就有责任把事情做好,如果没有走好,那么责任就在对方身上,而不是在自己身上。
就如案例中的诸葛亮一样,在黄忠吵着嚷着要出战之后,逼迫对方立下了军令状,这样一来,黄忠本身就会认证对待这场战役,诸葛亮和刘备也就放心了。
达人箴言
故意不给对方机会实际上就是等着对方主动来争取。虽然这两者之间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效果却不一样。求人办事,我们所希望的不仅仅是对方答应帮助我们,而且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对待我们的事情,尽心尽力做好。而故意冷落对方的招术能同时达到这两个效果,不亦乐乎?
抓住心理,重刺他的自尊心
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想法,并且根据这种想法采取一系列的行为。这种想法就是心理,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仅仅抓住对方的心理,就等于牢牢控制住了对方的行为,求人办事也就不难了。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是他们在乎的方式并不一样。即要想通过刺伤对方的自尊心来达到“激将”的目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通用的,面对不一样的人,我们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因人而异才能获得巨大成功。
那么怎么样才能因人而异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白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想要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在乎什么、害怕什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全方位了解对方,在“激将”的时候也就更加有针对性了,成功的几率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厚黑案例
刘备有位甘夫人,长得玉骨柔肌,态媚容冶。刘备驻守徐州时,闻甘氏艳名,便纳为妾。后来刘备的原配夫人糜夫人早逝,刘备便逐渐提拔、扶正甘夫人做了夫人。由于甘夫人天生丽质,加之肌肤白若霜雪,令刘备十分陶醉,连亡命途中,也与甘夫人时刻不离。后来,有位河南人献给刘备一个精巧的玉人,高3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刘备爱不释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房间里,使两者媲美生辉。在他看来,眼下自己有巴蜀这块地盘,而且外事内政有诸葛丞相张罗,不用他操心,于是常常一边拥抱着甘夫人,一边玩味着玉人,口中还念念有词道:“玉之可贵,德比君子,况为人形,而不可玩乎?”为自己玩物丧志寻找借口。这可急坏了甘夫人。她倒不是因为刘备爱玉人吃醋,而是因为这样下去,复兴汉室基业何以成功呢?
甘夫人很了解刘备。她知道,刘备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由一个一文不名的贩草鞋的乡村野夫而拥有了西川,建立了蜀汉政权。这固然可贺可喜,但这只是起头,应该更加发愤图强。刘备原有的计划是复兴汉室,灭曹操,吞东吴,统一天下。但是今观刘备,自从建立蜀汉政权以来,安于平静的生活,不爱听别人的劝告,甚而还宠信那些阿谀之徒,意志颇为消沉,大志即将磨灭。长此以往,哪里还能实现他原来囊括四海、复兴汉室的宏愿呢?甘夫人不能不忧虑。她几次想摔掉玉人,又怕刘备不高兴,几次想谏言,毕竟自己又是不参政的妇道人家,不好直言。后来,甘夫人终于从玉人本身触发起灵感。想到了春秋时代“子罕不以玉为宝”的典故,于是以此为谏辞,稽古喻今,说服刘备。
这一天,夫妇二人正在闲聊的时候,甘夫人说:“妾今天看了个故事。说古代宋人得了玉石,献给宋国的正卿子罕。可是子罕不但不接受,连看都不看一眼。献玉的人说:‘此玉成玉人状,是一块稀世之宝,故而才敢奉献给你。’子罕却说:‘我平生以不贪为宝贵,你是以玉为宝贵,若是将玉赠送给我,那么,你我都丢失了宝贝,你丢掉的是宝玉,我丢掉的是廉洁这块宝。’所以子罕不以玉为宝,在春秋时代传为佳话。”
正当刘备听得津津有味之时,甘夫人又说;“现在曹操、东吴都未消灭,陛下你却以一块玉石玩乎股掌。你可知道,凡是淫、惑必生变,千万不可长此以往啊!”
一向有大志的刘备,也明白自己产生了安乐思想,所以听后,沉思了一会,终于撤掉玉人,摒绝奸佞小人,振作而务大计了。
活学活用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看了刘备的成功之路后,我们不得不说刘备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甘夫人的功劳。因为是甘夫人让他深深地懂得了志向的重要性,也是甘夫人在刘备意志最消沉的时候,激起了他的斗志,让他重新振作起来。那么甘夫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从甘夫人的身上,我们在通过这种招术求人办事的时候,能获得一些什么启示呢?以下几点,不妨一看:
1.知道对方心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既然我们想要抓住对方的心理来激励对方,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明白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起点是什么、他希望得到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最终的人生目标在哪里等等。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完完整整地构成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对方心里的需求。
比如说案例中的甘夫人,知道刘备纯粹是一个卖草鞋出身的,而且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帮助下才拥有了西川这片立足之地,而他的目标则是灭曹操、吞东吴,统一天下恢复汉室。毫无疑问,甘夫人明白刘备心里真正的需求是功成名就,而不是眼前的玉人、西川这块小小的地盘。也正因为如此,甘夫人在劝说刘备的时候,能够字字珠玑,切入刘备心理,最终打动刘备。
2.寻找一个好的突破口。
再好的话,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来说,这样才表现得不那么突兀,给人一种“莫名其妙”之感。那么怎么样才能找到良好的突破口呢?甘夫人使用的是一个“比喻”式的说法。她以宋朝正卿子罕为例,说明了“不以玉为宝”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玉人”的话题,从而达到了甘夫人最初的目的——奉劝刘备撤掉玉人,重振雄风,向着自己最终的目标前进。
3.整理好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尽量把说到点子上。
要把话说到点子上,首先要求的是自己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和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要整理好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该怎么说。就像甘夫人劝说刘备一样,字字句句都像针刺一样,深深地刺痛了刘备的心,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4.要点拨,而不要说教。
要把一个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对方很难,但却可以很容易地把推理和思维的程序“推销”给对方,这时,只要点拨一下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方就很自然地沿着你指定的思路得出结论。特别是像刘备这样的人,不仅有着尊贵的身份,而且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如果采用说教的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反而会让对方觉得厌烦,反其道而行之。
达人箴言
要想把话说到点子上,必须要抓住对方的心理,如果不知对方的心里所想所需,是无法说到点子上的。就像一个神枪手,如果蒙上他的眼睛,再让他去找一个目标,那么,他只能凭感觉去打,这是难以击中目标的。所以,求人办事要想刺准对方的自尊心,一定要抓住对方的心理,这样才能刺得准,刺得狠。
指桑骂槐,让他不敢拒绝
在人的心里面,都有一种对号入座的先天本能。也就是说,一旦听到别人所说的有一些符合自己的,就会认为对方是在说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求自己和别人所说的那个人区别开来。
求人办事,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对方的拒绝。那么如何才能让对方不好意思乃至无法拒绝呢?这是很多求人者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答案,或者说并没有找到一个真正通用的、能够起到作用的方法。
据一些厚黑达人介绍,要想求人办事,关键还是要打动对方的心,只有牢牢控制住对方的想法,才能牢牢牵住对方的鼻子,达到我们求人办事的目的。那么怎么样才能牢牢控制住对方的想法、牵住对方的鼻子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指桑骂槐,让对方自己主动伸出手来帮助我们。
厚黑案例
唐朝裴略出身高级官员之家,得以成为唐太宗时期的一个朝廷侍卫。他头脑灵活,为人机警,当了两年多的宫中侍卫,长了很多见识,也认识了许多朝廷大臣。
有一年,裴略参加了兵部主持的武官考试。考完后,裴略自我感觉不错,觉得很有把握被录取。谁知到了开榜之日,裴略竟名落孙山。
气恼之余,裴略并没有因为结果已成事实而放弃,而是觉得自己有被录取的实力,不能放弃争取最后希望的机会。他于是直接找宰相温彦博申诉,希望能争得一个转折的机会。
裴略是宫中侍卫,所以没费什么周折,便进入了宰相官邸。正巧,兵部尚书杜如晦也在温家,二人已经在客厅饮茶交谈了很久。
裴略一见杜如晦也在,感到来得不是时候,上前施礼后,便临时改换了一个话题。裴略彬彬有礼地对温、杜二人说:“我在宫中干了几年,长了不少见识,我觉得自己能明辨事理,记忆力极好,尤其对语言特别敏感,别人说一段话,我能一字不漏地复述下来,如果在朝廷做个通事舍人,我相信是非常称职的。”
温彦博一听,笑了起来,心想:真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他看了看杜如晦,见他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便对裴略说:“太宗皇帝爱才惜才,古今少有,但皇上量才录用,视能授职,要通过一定的考试程序。前不久兵部主持的考试,就是为了选拔人才,你参加了这次考试没有?”
裴略接口说:“我不但参加了,而且考得很好;但也许是考官们那天喝多了酒,醉眼昏花,录取时把我的名字给乔丢了。”温彦博哈哈大笑,对杜如晦说:“你看,有人到这儿来告你兵部的状了。”
杜如晦从容说道:“我真希望有人能对我们兵部的工作提出意见。不过,评卷、复查,手续完备,至今尚未听说过有什么偏见。年轻人,你考得也许是不错,但别人考得更不错哩。这次没被录取,下次再考嘛。”裴略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杜如晦接着又说:“看你这样能说会道的,你还有何才能?”
裴略一听,随即转忧为喜,马上大声说:“我会写诗作赋,不信,您出题试试?”
温彦博抬头看到院子甬道两旁的数枝翠竹,于是对裴略说:“你就以竹为题,赋诗一首吧。”
裴略低头略一思索,一首诗脱口而出:庭前数竿竹,风吹青萧萧。凌寒叶不凋,经夏子不熟。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这首诗抓住竹子外表有节、内里空虚,经冬不凋、经夏无子的特征,讥讽竹子徒有其表而不务实际。以竹喻人,一语双关。
温彦博和杜如晦听罢点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温彦博心想:也许他曾经做过这个题目的诗,所以做的诗显得敏捷、成熟,便决定换个题目,再试一下。于是又指着屏风对裴略说:“你再以屏风为题,做诗一首,好吗?”
裴略随即缓缓走到屏风前,口中吟道: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庭坐,几许遮贤路。他略一停顿后,突然亮开嗓门大声说:“当今圣明在上,大敞四门以待天下士人,君是何人,竟在此妨贤?”话音刚落,伸出双手哗的一声,将屏风推倒在地。裴略语出惊人,行动更是出人意外。这首诗,这番话,明里说的是屏风挡道,实际暗示当权者不识人才,堵塞贤路。裴略说话时,吐字清晰,语调铿锵,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温彦博笑着对杜如晦说:“你听出来没有?年轻人的弦外之音,是讽刺我温彦博呢。”
裴略随即接口,一面比划着自己的臂膀和肚皮,一面说:“不但刺膊(博),还刺肚(杜)呢。”温彦博和杜如晦不觉被他的机敏逗得哈哈大笑。
没过几天,补齐必要的手续后,裴略被朝廷授予陪戎校尉,这是武职中第30队,一个九品的小官。官职虽小,但裴略毕竟是正式进入了仕途。
正是靠着主动争取,不坐以待毙的心理,裴略在看上去似乎没有机会的情况下,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积极地努力,才最终引起了对自己命运有关键作用的人的注意,迎来了人生的一大转折。人生在世,不管做什么事,难免会遇到失败或被拒绝的时候,这时保持主动进取的精神,积极进取,用自己的才华,也用合适的机遇让世人认识自己,而不是忍气吞声,不再去追求,这样才能成功。
活学活用
所谓指桑骂槐,实际上就是通过“把丑话说在前头”的做法,让对方无法拒绝你的请求,不得不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帮助我们。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求人办事时经常会说:“那些白眼狼,只知道要好处,不懂得办实事。”目的无非是告诫对方:你可以拿好处,但也要办实事,否则就是“白眼狼”。那么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该注意哪些要点呢?
1.“骂”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明白。
虽然我们“骂”并不是真的在“骂”,但是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明白我们心里的想法,所以说,“骂”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明白我们到底想要说什么、想要“骂”谁、“骂”哪一种情况。比如说到底是“骂”对方“拿好处”,还是“拿了好处不干实事”,一定要让对方明白,不然也就难以达到“指桑骂槐”的效果了。
2.选择好“骂”的方式。
指桑骂槐,不仅仅可以以当面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背后、让第三者传话的方式来进行。而具体使用什么办法,应该根据听话者的不同而进行。比如说,对方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直面的、赤裸裸的方式进行,就像案例中的裴略一样,当着温彦博和杜如晦的面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在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是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如果对方是一个脸皮比较薄、心理比较敏感的人,那么就不能采用直面的、赤裸裸地方式进行,而必须采用委婉的、通过第三者的方式来进行。因为一旦你真的触怒了对方,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3.“骂”也要“骂”得有水平。
即便我们是指桑骂槐,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咒骂”对方,而是委婉地提醒对方不要犯这种那种的错误。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既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又能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指桑骂槐”之时合理地运用当时的情景、话题等,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要素。就像裴略一样,以屏风为喻,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逼迫温彦博和杜如晦提拔自己。
达人箴言
指桑骂槐,关键不是要去指责“桑”身上的问题,而是通过“桑”身上的问题来骂“槐”,以便让“槐”不要犯“桑”一样的错误,从而产生对自己求人办事有利的局面。如果能运用好这个招术,求人办事也就不在话下了。
表现失望,意在“指责”对方
虽然我们不喜欢别人让我们帮着做事情,乃至来烦我们,但是我们更不喜欢看到别人失望的眼神,特别是对方还曾经有恩于自己的时候。我们暂且不管这是不是“人性本善”的一种外在表现,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利用人的这一点心理来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
如果我们求对方办事,最终的结果是“失望而归”,在别人看来,这是对方无能的一种表现,而不会想到是对方不愿意帮忙。毫无疑问,周围人的这些想法对于对方的形象本身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玷污。而在一般的情况下,对方也会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而不得不帮助我们办事,这就是通过表现失望来指责对方的妙处所在。
说到底,最终促使对方帮助我们的并不是我们的苦苦哀求,而是对方心理上的过意不去。或者准确点说,是内心对于保持美好形象的一种虚荣之心。当然了,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我们暂且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帮助了我们,只要我们懂得合理使用这个办法即可。
厚黑案例
在历史的记载上汉武帝有人说他是“穷兵黩武”,可与秦始皇并称,同时也有人说他是历史上的明主。汉武帝有个奶妈,他自小是由她带大的。历史上皇帝的奶妈经常出毛病,问题大得很,因为皇帝是她的儿子,这奶妈的无形权势,当然很高,因此,“尝于外犯事”,常常在外面做些犯法的事情。“帝欲申宪”,汉武帝也知道了,准备把她依法严办。皇帝真发脾气了,就是奶妈也无可奈何,只好求救于东方朔。
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是有名的可以调皮耍赖的人。汉武帝与秦始皇不同,至少有两个人他很喜欢,一个是东方朔,经常与他说笑话,幽默滑稽,把汉武帝弄得啼笑皆非。但是汉武帝很喜欢他,因为他说的做的都很有道理。
另一个是汲黯,他人品道德好,经常在汉武帝面前顶撞他,他讲直话,使汉武帝下不了台。由此看来,这位皇帝独对这两个人能够容纳重用,虽然官做得并不很大,但非常亲近,对他自己经常有中和的作用。所以,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有这么大关系。奶妈想了半天,不能不求人家。皇帝要依法办理,实在不能通融,只好来求他想办法。
东方朔听了奶妈的话后,说道:此非唇舌所争——奶妈,注意啊!这件事情,只凭嘴巴来讲,是没有用的。因此,他教导奶妈说:“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你要我真救你,又有希望帮得上忙的话,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的时候,一定叫人把你拉下去,你被牵走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皇帝要你滚只好滚了,但你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又回头看看皇帝,千万不可要求说:“皇帝!我是你奶妈,请原谅我吧!”否则,你的头将会落地。你什么都不要讲,喂皇帝吃奶的事更不要提。“或可万一冀耳”。
东方朔对奶妈这样吩咐好了,等到汉武帝叫奶妈来问:“你在外面做了这许多坏事,太可恶了!”叫左右拉下去法办。奶妈听了,就照着东方朔的吩咐,走一两步,就回头看看皇帝,鼻涕眼泪直流。东方朔站在旁边说:“你这个老太婆神经嘛!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靠你喂奶吃吗?你就快滚吧!”东方朔这么一讲,汉武帝听了很难过,心想自己自小在她的手中长大,现在要把她绑去砍头,或者坐牢,心里也着实难过,又听刘东方朔这样一骂,便说算了,免了你这一次的罪吧!以后可不能再犯错了。“啼凄然,即敕免罪”。
假如东方朔跑去跟汉武帝说:“皇帝!她好或不好,总是你的奶妈,免了她的罪吧!”那皇帝就更会火大了。也许说:奶妈又怎么样,奶妈就有三个头吗?而且关你什么事,你为什么替她说情?可能她的犯罪,都是你的坏主意吧!同时把你的讲话家伙也一齐砍下来。那就吃不消了。他这样一来,一方面替皇帝发了脾气,你老太婆神经病,十三点!如此一骂,皇帝难过了,也不需要再替她求情,皇帝自己后悔了,也不能怪东方朔,因为东方朔并没有请皇帝放她,是皇帝自己放了她,恩惠还是出在皇帝身上,这就是表示“失望”指责对方的妙处所在。
活学活用
看了东方朔和皇帝奶妈的故事,我们不妨回头想想,东方朔为什么要奶妈在皇帝面前不出声、不求饶,而只要“一步三回头”呢?无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奶妈的失望之情,然后在东方朔的“臭骂”之下,让皇帝明白自己的“绝情”,从而达到“无罪释放”的目的。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在使用这一招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少说话,多表现。
真正的失望并不是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而只能通过自己的神色、行为动作表现出来。就像一些人情绪非常激动时而不会说话,而只能全身发抖一样。我们所要做的也是如此,把所有的想法、情感都蕴含在行为之中,以便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你的痛苦和失望之情,那么对方说不定就会改变初衷,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进行。
就像东方朔交给奶妈的一样: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的时候,一定叫人把你拉下去,你被牵走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皇帝要你滚只好滚了,但你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又回头看看皇帝,千万不可要求说:“皇帝!我是你奶妈,请原谅我吧!”否则,你的头将会落地。你什么都不要讲,喂皇帝吃奶的事更不要提。
2.适当时候要旁敲侧击。
或许你的失望对方根本就没有体会到,或者体会到了但不言明,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来一个“敲边鼓”了,即旁敲侧击一下,把你的失望挑破,逼迫对方对你的失望作出抉择。当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抉择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
在东方朔拯救皇帝奶妈的过程当中,东方朔的那句“你这个老太婆神经嘛!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靠你喂奶吃吗?你就快滚吧!”其实就是一种“敲边鼓”的做法,意在提醒皇帝,她是你的奶妈,做人不能这么绝情,要懂得手下留情。当然,皇帝也不是傻子,东方朔这么一说,就什么都明白了,自然借着这个台阶下了台——将奶妈无罪释放。
3.指责要巧妙。
虽然我们想要通过表现失望来指责对方,但是真正在做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巧妙”,千万不要因此而得罪了对方,否则就会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了。
达人箴言
通过表现自己的失望之情来调动对方的帮人之欲是我们在求人办事之时常用到的技巧之一。在使用这个招术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一点:要激对方,当不要激怒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