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区健康教育程序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活动也是社会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包括需求评估、确认问题、制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与评价等。

一、评估健康教育需求

开展健康教育一般需要评估三方面内容。
(一)评估健康教育对象
1.教育对象分类
按照教育对象的健康状况分为健康者、亚健康者和患病者;按照教育对象数目分个体和群体;按照教育对象所处的场所分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不同层面等。了解教育对象一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等;教育对象的学习需要和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
2.一般状况
(1)年龄: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需求有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①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监测生长发育、计划免疫和预防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营养与喂养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意外伤害的防护知识等。②学龄期儿童防治常见病和预防意外伤害等知识。③青春期人群进行性教育和亲子沟通等方面的教育。④青壮年人群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特殊生理阶段的调试以及预防各种职业性危害和自我心理调节等内容。⑤老年人群主要包括防治常见慢性病、运动与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临终关怀等。
(2)性别:
不同性别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健康教育方法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3)教育程度:
不同文化程度的个体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指导文化程度低的人如何做才可以促进健康,而要向文化程度高的人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4)职业状况:
不同职业有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征,决定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某社区主要居民大多从事文秘、白领等工作,主要的需求可能是健康生活方式、肩颈保健、压力缓解与心理调节等知识。
(5)生活行为方式:
针对社区主要慢性病重点指导人们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高脂饮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食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等。
(6)家庭经济条件:
直接影响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的动机和愿望,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也更容易按照健康教育的方案去执行,而经济条件差的居民则更关心如何获得廉价的治疗方法和药品,对健康教育需求反而不太强烈。如:教育高血压防治知识,针对经济条件好的居民讲授选购和使用血压计的方法,指导家庭监测血压;建议经济条件较差的居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测量血压。
3.学习需要和态度
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内在因素,没有学习需要和兴趣直接影响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个体或群体形成动机,自愿改变不健康行为的效果。了解社区居民学习需要和态度包括以下几方面:
(1)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优先处理和解决社区居民身体急性健康问题,然后进行健康教育,否则可能徒劳无功。
(2)最想了解什么知识:
评估健康教育需求,了解居民最想获取的知识并进行排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3)学习态度:
调动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的兴趣,采取积极的态度思考和接受健康教育知识才能改变行为实践。如:吸烟者有积极的戒烟态度,相信吸烟有害健康并接纳烟草有害、戒烟的益处等知识,才可能成功戒烟。
4.评估学习能力
个体所具备的学习和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主要是年龄、视力、听力、记忆力、身体状况等。如有视听缺陷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健忘、焦虑、情绪激动等都可能影响学习效果。
(二)评估教育者
教育者自身素质包括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等。
(三)评估社区环境
了解居民生活环境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1.社区物理环境
卫生保健服务地点距离居民居住地的远近,提供服务是否及时、便捷;自然环境是否适宜居住,有无污染或危险等。
2.人文社会环境
包括各种社会系统:①评估卫生保健系统。能否为居民提供可及性和可用性的卫生保健服务。②评估教育系统。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状况、学校的卫生保健状况,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资料。③评估沟通系统。包括大众传媒、小区公告栏等,其状态与数量与健康教育的执行相关。④评估福利系统。了解政府提供福利措施及申请条件,以便为居民提供指导。⑤评估经济系统。反映一个社区的赋予程度,可协助护士确定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⑥评估宗教系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方法。
利用社区各种资源评估社区环境,如通过居委会等社区机构快速、准确地了解社区基本生活设施、卫生条件、交通状况等,不仅了解居民主动提出的健康需求,还包括某些潜在的健康需求,通过调查分析获得的信息发现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或健康风险,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

二、确认健康教育问题

根据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多样性特点,确认优先开展健康教育项目的基本原则:
1.选择严重威胁社区居民健康问题的教育项目 如致残、致死率高的疾病、发病率高的人群、相关危险因素影响面广、与疾病转归结局密切相关的内容等。
2.选择居民最迫切希望了解的健康教育项目。
3.选择危险因素容易干预的健康教育项目,如致病因素明确、可测量和定量评价、可预防控制、有明确健康效益、社区居民能接受、操作简单的项目等。
4.选择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教育项目。

三、制定健康教育目标

健康教育计划明确的目标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结果,总体的努力方向。如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人人保持正常血压”,总目标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使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连续性和明确的方向。
具体目标是为实现总目标设计的具体、量化的指标,基本要求是具体、可测量、可完成、可信并有时间限制,一个好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对象?实现什么变化?多长时间内?什么范围内?变化程度多大?如何测量?如通过2个月的健康教育使社区80%糖尿病患者与家属掌握自我监测血/尿糖的技能。

四、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一)需要考虑的问题
1.教育对象最能接受哪种方法?
2.教育对象最容易接受哪种组织形式?
3.达成教育目标最适合的方法?
(二)确定教学内容
针对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应选择最适合、最接近教育对象需要的知识,考虑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通俗易懂。内容的确定可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健康教育服务规范提出的健康教育内容(附3-1)。
(三)确定健康教育服务形式
教育的形式多样,根据不同场合、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讲授、讨论、角色扮演、技能示范等。不同教育者根据明确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相同的健康教育内容,保证实现教育目标。健康教育服务形式及要求见附3-1。

五、实施与评价

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应灵活机动,注意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教育计划,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确保达到健康教育目标。实施中注意收集资料,提供考核依据,如考勤登记、现场照片、调查问卷等。
评价健康教育计划是全面监测计划执行情况,控制计划实施质量,确保计划实施成功的关键性措施,常用三种方法:即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
(一)结果评价
评价教育对象健康知识、技能、态度及目标行为的改变情况。
1.知识、技能的改变
通过提问、讨论、测验等方式了解教育对象掌握及应用知识情况。
2.态度的改变
观察教育对象在活动过程中及结束后的言行改变。
3.行为的改变
通过访谈和讨论观察教育对象的行为,或规律记录教育对象的行为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二)过程评价
评估计划实施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修正项目计划。常用的指标包括:干预活动覆盖率、干预活动暴露率、有效指数、健康材料拥有率等。
干预活动覆盖率=接受某项干预活动的人数/目标人群总数×100%
干预活动暴露率=实际参与某项干预活动的人数/应参加干预活动的人数×100%
有效指数=干预活动暴露率/预期达到的参与百分比
健康材料拥有率=拥有某健康教育资料的人数/目标人群总数×100%
(三)效应评价
评估健康教育计划导致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变化,分近、中期和远期评价。
1.近、中期评价(效应评价)
常用指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率与行为流行率。
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达到合格标准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卫生知识知晓率=知晓(正确回答)某卫生知识的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行为改变率=某时期内某行为发生改变的人数/观察期开始时有该行为的人数×100%
行为流行率=有特定行为的总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2.远期评价(结局评价)
一般需要很长时间,常用健康状况指标:包括各种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以及疾病与死亡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等。
(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指标
见本节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五)健康教育服务要求
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
2.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
3.制订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
4.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5.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6.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
7.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

(高明)

附3-1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摘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
(一)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
(二)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
(三)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
(四)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五)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
(七)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
五、考核指标
(一)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
(二)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
(三)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
(四)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