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脑写作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沼野:不管怎么说,对于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议题,在当下,我并不认为有谁真正掌握着所谓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是没人知道答案并不代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就没有意义,或者说就不重要了。然而,面对这样一个需要我们持续不断探索下去的重要议题,纵观整个文学界,大部分的作家都显得过于淡定,他们似乎并不太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仍旧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书面写作。而与此相对,平野先生则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牢牢把握住了媒体革命的趋势,成为作家群体中最敢为人先的先锋。

然而,从表面上看,虽然大多数作家并没有太过强烈的危机感,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书面写作的习惯,但现在的事实是,大部分作家,特别是六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作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早已改用电脑作为自己写作的基本工具了,这是一个相当明显的变化。

写作工具的变化,将会给文学家们创作出来的文学成果以及创作者本人的意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这实际上是一系列相当重要的问题,只是如今我们还没有真正探明其中的情况。从更加直观的角度来看,作家不再亲手执笔进行书写创作,而是用打字机或电脑来进行创作,势必会带来作者本人身体感觉上的变化。将文字书写在纸张之上的行为,伴随着复杂的手指和手臂运动,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一种身体上的紧张感。特别是在日语的表记体系中,作家除了要使用平假名、片假名以外,还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汉字,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在书写复杂汉字的时候,必须经常依赖自己的头脑,去不断回忆那个汉字的写法(这与沃尔特·翁提到的“口语时代”的“记忆”何其相似)。

然而,用电脑书写汉字的时候,我们就根本不需要去记忆汉字的写法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知道”和“记得”这两件事情开始被人为地割裂开了。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就连我本人也已经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使用电脑进行书写了,结果这么一来,导致本来就不擅长汉字书写的我,更加不会写汉字了,特别是遇到复杂一点的汉字,想写的时候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所以我在大学里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最害怕写板书了。前几年,我在莫斯科大学的日本学系任教,曾一度想要在学习日语的俄国学生面前大显身手,我对他们说“有学识的日本人,连这么复杂的汉字都会写哟”,然后开始在黑板上写“忧郁”(日语汉字为“憂鬱”)两个字。但是,当“郁”(鬱)字写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却突然怎么也想不起来另外一半究竟该怎么写了,当时真可谓是骑虎难下,一筹莫展。因为觉得实在太丢人了,只好硬着头皮狡辩道:“哎呀,对于这么复杂的汉字,即使是有学识的日本人,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写得出来,大家明白了吧。”

如果长时间依赖电脑进行写作的话,由于电脑会替代我们人脑对汉字写法的记忆,所以,渐渐地,我们开始遗忘汉字的具体写法,导致出现复杂汉字不会写,或者对于某些汉字只会认读却记不住写法的问题。而且,使用电脑写作的话,可以对原稿反复多次地进行删改,作者们就会倾向于姑且先把想到的内容一股脑儿写上去,回头再马上修改就好。这种写作模式看起来更简单,但却丧失了在纸张上亲笔手书时的那种身心上的紧张感。因此,也有学者对使用电脑进行文学创作的行为大加挞伐,认为这是导致文学走向堕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力量涣散的罪魁祸首。书法家、书法史专家石川九杨先生就是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石川先生在他的众多著作中,都以非常雄辩的事实阐述了相关理论,值得大家认真倾听,如果各位听众朋友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请一定要认真读一读这些作品。

但是,石川先生的主张也有稍显极端的地方,所以我个人也并不能完全地赞同他的意见。我们日本人的主要书写工具经历了从毛笔到铅笔、钢笔的演变过程,而后来活动铅笔和圆珠笔的诞生又为这一演变拓展了新的方向,不过,这一系列的演变对日本的文学乃至文化究竟带来什么具体的影响却是一件难以证明的事情。而电脑的普及也同样以这样一种十分微妙的方式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文化,虽然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这种影响,但是,对于究竟是什么东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却一时半会儿怎么也说不清楚。

人类的语言本来就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而每当产生这种变化的时候,前辈们又往往会发出学统崩摧或文脉衰颓的叹息。但事实上,语言就如同生物一般,只有新陈代谢、不断变化才能存活下来,一成不变的语言说其是形同死物亦可,把变化本身看作是洪水猛兽的观点,实在不可取。既然连日语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的话,那么作为文学表现形式的文体当然也会随之改变。而要促成语言的这种动态发展,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书写工具的演变。我这么说并非刻意夸大。

人们常说世上的一切都是流转变化的,一定不易、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并不是那种虚无的相对主义[10]者。对于我来说,人类通过语言表达自己意识的这种心理需求就是一个恒久不变的存在。无论你是用笔把文字写在纸张之上,还是用电脑把文字打在显示屏幕上,人类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这种欲望似乎从来没有衰竭过。在这一点上,我还是相当乐观的。

语言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而正因为人类依旧是人类,所以人类的语言表达才得以通过各种形式传承了下来。一旦这种语言表达本身发生了质的改变,变成了我们人类难以理解的另一种东西时,我们人类也就变得不再是人类了。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的题材,但说不定今后人类还会继续进化,在遥远的未来,也许还会掌握一种能够取代语言的,更加先进的信息传递工具,也许将来我们为了满足这种新的沟通工具的要求,还存在着需要对人体进行相应改造的可能。如果发生那样的情况,那时的文学应该也会出现根本性的变革吧,至少现在,无论你是用墨水写,用铅笔写,还是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在电脑上写,语言表达本身在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正因如此,我们才有能力去阅读和理解过去时代的文学经典,也才能被它们的故事和情感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