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音的文化”“文字的文化”到“电子的文化”

沼野:说起来,这已经不是人类第一次面临沟通媒介的根本性变革了,从远古时代以来我们已经历了沟通媒介的数个发展阶段。回想过去(虽然很难想象),在人类语言的起源过程中,作为众多人类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产物,最初出现的显然不是文字,而应该是声音。

围绕着人类语言的起源,至今仍留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的探索,距离我们彻底解释清楚语言形成的过程仍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要走,但无论是谁,只要稍做思考就能马上明白,要人类一开始就用铅笔在纸上书写文字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

语言的形成始于“语音”的诞生(在此之前当然也肯定存在着包含手势、身体姿态在内的所谓“身体语言”,这里先姑且不论)。不仅文字的发明事实上远在语音之后,纸张、铅笔之类方便的书写工具的产生则又是更为晚近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只有在以语音为表现形式的语言获得充分发展之后,人类为了记录语音才诞生出了“书写”这一行为。虽然书写最初采用的是以尖锐的器物在石质或木质的材料上刻画痕迹这种相当原始的手段,不过到了15世纪,印刷术在西欧应运而生,这即我们所熟知的“谷登堡革命”[8]。随着“谷登堡革命”的兴起,人类创作的书籍便不再需要依靠人力逐部手抄了,而是作为印刷品开始大范围地流通。

这只是我们从发展历程的角度,对人类表达方式的变化归纳出的一个梗概。简而言之,语言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依赖语音的口头表达,到使用文字的书面表达的过程,而这一变革的意义显然已经远远超越了所谓创造出某种便利的书写工具的维度了。作为从正面详细论述这一问题的著作,沃尔特·翁[9]的《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这部著作里,沃尔特·翁深入分析了“第一维度的口语文化”(完全不采用书写的文化)和“深受书面写作影响的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并系统地论述了“写作”对于现代的人的思考方式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

该书的英文原名为OralityandLiteracy,“Orality”是“Oral”(口头的)的名词形式,指的是基于语音的一切口头表达。与此相对,“Literacy”一词则一般用于表示“读写能力”,原本是从表示“文字”的拉丁语“littera”演变而来,联系上下文,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是指使用文字来进行表达的形形色色的书面文化。

也就是说,在沃尔特·翁看来,由谷登堡的发明所引发的媒体革命,并非只是单纯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便捷了而已,它为人类的意识和语言表达本身带来了更为根本性的变化,其范畴涉及“从口语到书写”的一切文化内容的转换。简单来说,也许在口语文化时代创作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源氏物语》,都与书面文化时代创作的作品在构造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人类的文化经历了“从口语到书面”的发展历程,这是我们大家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在此基础上我想进一步强调的是,现在人类有可能正在进入接下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只是,与“从口语到书面”这一变革的显而易见相比,新一阶段的变革处在一个比较难以清晰论述的状态之中。该如何用一个短语来称呼这一变革呢?我个人也不太笃定。但众所周知,我们正在迈入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传播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时代,那我们就姑且以这一信息技术变革来为新的文化发展阶段命名。也就是说,如果人类的第一个文化阶段叫作“口语时代”,第二个文化阶段叫作“书面时代”的话,与之相应地,人类第三个文化阶段就应该被称为“电子时代”了。

当然了,语言作为人类所掌握的一种工具,是人类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基本特征之一。反过来说,如果人类失去了语言,也就不再是人类了。因此,即便是在“电子时代”,人类对语言的依赖也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我们同样无法否认的是,今天人类记录语言的手段已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了。在文字时代,我们把语言用文字记录在纸张上,但是电子媒体已经根本不需要使用纸张了。如今,从印刷品过渡到电子书籍的发展究竟已经深化到何种程度了呢?这种变化又到底会对文学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正在亲身经历着这么一场深刻的变革。

沃尔特·翁强调,对于生活在口语时代的人来说,所谓的“知道”,实际上指的就是“记得”,涉及的是人类记忆的问题。但是,到了书面时代,知识和信息都被记录在了纸上,其最甚者首推百科全书,人类只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查阅即可,记忆就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而到了如今的电子时代,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如在“谷歌”上进行检索,或者参考网络上的维基百科来获得。当然,人们通过互联网得到的信息中难免掺杂了许多良莠不齐的内容,乃至有很多的错误和偏见,所以大学里的老师们往往苦口婆心地规劝学生说“不要轻易地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但互联网绝佳的便利性却是无可否认的。而早前用纸张印刷出来的大部头百科全书,也在迅速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因此,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场人类史上的大变革,这次大变革的重要性可能丝毫不亚于沃尔特·翁所指出的从“口语文化”到“书面文化”的革命性过渡。在这种情况下,迄今为止一直是由文字和纸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文学又将如何发展下去呢?如果文学家们依旧按照过去的传统模式构思、创作、出版,还能继续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中挣扎求生吗?也有不少人在大声疾呼,也许文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过,我们还是不要去盲目地相信这些刻意煽动危机感的言论。比如说当初电影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也有人对传统的戏剧抱有同样的危机意识,觉得在电影激烈的竞争之下,戏剧行业肯定会被摧毁殆尽吧?可事实上,事情的发展却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无论互联网多么发达,传统的出版市场上却以更加迅速的节奏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印刷品,反倒显得热潮汹涌,更胜以往了。只要大家去书店一逛,便会立刻发现,新发行的各类书籍可谓堆积如山。总有人说电子书籍的普及能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境况,可事实上这种巨大的变化真的会有到来的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