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语言心理学(完全图解版)
- 张熙编著
- 1441字
- 2021-11-29 09:49:53
鼓励胆怯的孩子走出去
实际上,孩子的胆怯是家庭教育的“副产品”,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受累,不让干这做那,这就是孩子形成胆怯心理的主要原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见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处处需要大人陪着,我们称这样的孩子胆小怯懦,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形成胆怯心理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孩子的生活圈子太小,有的孩子平时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尤其是由爷爷奶奶照看的孩子,很少出去玩,很少接触外人,他们的依赖性较强,无法独立地适应外部环境。
其次就是父母喜欢吓唬孩子,有的孩子在家里不听话,如哭闹或不好好吃饭时,父母就用孩子害怕的语言吓唬他“再哭就把你扔在外面让老虎吃了你”“泥土里有虫子咬你的手”。如此恐吓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有过多的限制,比如去公园玩耍,不让孩子去爬山、不让孩子去湖边玩等,也会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导致胆怯的性格。
小贴士
父母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养的孩子,更需要从家庭的小圈里解放出来,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到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多走走多看看,让他们接触、认识、熟悉更广阔的世界。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走访亲友,或去外地旅行,开阔他们的视野,并让孩子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做游戏,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一起结伴买东西等,从而锻炼孩子的胆量。
孩子胆怯大部分是后天形成的结果,作为父母要端正思想,按照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丢掉“怕”字,同时告诉孩子,胆小鬼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让孩子鄙视胆小怕事的行为。对于孩子存在的胆怯心理,可以进行锻炼和诱导,比如孩子怕生人,当有客人来临时,应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锻炼他在客人面前讲话。这样一回生二回熟,会慢慢改变孩子的胆怯心理。
父母可以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平时多多观察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并鼓励孩子去战胜困难。对孩子进行胆量方面的训练,如在感觉训练中,加大木梯的训练量,慢慢锻炼孩子的胆量。
父母可以有目的地交给孩子一些可以完成的任务,限时间完成。比如,假期可以让孩子独立坐公交车去朋友家或跟旅行团旅游,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去锻炼、去克服困难。同时父母要给予鼓励、指导和帮助。当孩子完成任务时,父母应进行表扬,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是多方面的,如果孩子怕黑,那父母可以在全家人看电视时把灯关上,让孩子慢慢适应黑暗。假如孩子害怕陌生人,父母可以有意让孩子单独去超市购物,去书店买书,去参加一些宴会或电视节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