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文化记忆
- 李树新
- 3577字
- 2021-12-01 19:02:50
五、米诗撷萃
咏米诗是中国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米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丰富起了积极的作用。以“米”为创作对象的诗词,从先秦两汉时期一直持续到现在。米诗除了直接以米为吟咏对象的诗词外,也包括提及米或与米有关联的诗词。本书分别从稻米农事、惜米悯农、咏米抒志等方面来探讨米诗的独特景象。
(一)稻米农事诗
我国是农业古国,稼穑牧养至少有超过一万年的历史。稼穑者,五谷农事也。“五谷”“百谷”犹后世所说之“稻、粮”“粮、米”,皆是粮食作物的总称,诗词中出现这些称谓及其相关农事,都可视为“米诗”一类。
图2-14 布秧(来源:《康熙御制耕织诗图》)
1.《布秧》
农家布种避春寒,甲坼初萌最可观。
自昔虞书传播谷,民间莫作等闲看。
这首绝句出自清康熙皇帝之手。一年之计在于春,此诗用通俗质朴的语言劝诫民间农人对春耕不可等闲视之,可见康熙本人对农事的牵挂与重视。
2.《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这是诗圣杜甫漂泊西南暂居夔州时写下的一首诗,详细记录了农民引水灌溉稻田的景象。全诗分三段,每段各八句,第一段写农人引水灌田插秧后的百顷稻田;第二段描述灌水后的稻田,一望无际,秧苗芊芊,犹如翠羽,是一幅田园美景;第三段展望秋天,表达了诗人对稻谷丰收后白米盈仓、玉粒足炊的向往与信心。通观全诗,可见杜甫对普通农民及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之情。
3.《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描写田园四季风光的组诗,共六十首。这首写的是秋天收获后打谷子的场景(用连枷把稻谷皮包裹的米粒打出来),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朴实的劳动者的赞美。农民打稻子的场院用新泥碾压后,平展如镜,家家户户趁着秋霜未至的晴天连夜抢打稻谷,如轻雷响动的连枷声伴随着欢歌笑语,直到天明。诗人通过打场收粮这一特定的场面,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把丰收后粮谷归仓与农民喜气洋洋的画面描写得既真实又生动,让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
图2-15 打谷图(来源:《三百六十行》)
(二)惜米悯农诗
一粥一饭汗珠换。在以“米”为题的诗篇中,爱惜粮食常常会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官府的繁重赋税、贪官胥吏的敲诈勒索巧取豪夺、战乱及自然灾害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放在一起,使历代的惜米悯农诗具有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价值。
1.《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魏风·硕鼠》是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一首刺重敛、反剥削的诗歌。诗中直接地、反复地呼喊:“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这是长期遭受严重盘剥的农民忍无可忍的反抗之声,警告剥削者不要窃取自己的劳动果实——“黍、麦、苗”,表现了人民对贪婪和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无比愤恨之情。“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大老鼠比喻统治者,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婪、残忍、寄生的本质,倾诉出古代农民在残酷剥削下的怨怒和抗议。”57
2.《悯农》诗之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李绅这首诗的主题是惜米。我们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是农民顶着烈日酷暑,千辛万苦换来的,因此我们都应当真心实意地去珍惜粮食。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中午烈日下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体现了农民在田间的苦情,以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体谅农民的艰辛。全诗句浅意深,家喻户晓,千古流传。
3.《田园杂兴》之一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这是范成大《田园杂兴》中的一首。古时候,贫苦人家辛辛苦苦劳作一整年,即使收获颇丰也往往无法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脱粒打场之后,交租粮是农民年复一年的“义务”,农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满船“粒粒如珠白似霜”的稻米被拉走运进他人的粮仓,而自己只能用剩下的几斗糠皮糙米来养活儿女家人,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4.《次韵王立之雪中以酒见饷》
同云惨惨驱朝暄,龙沙一雪人相怜。
寒猿哀啸失山木,饥鹤仰唳空无天。
当年补天真戏尔,不知修月何时已。
坐烦耆旧说辛卯,至遣儿童忧甲子。
城中米价贵如玉,举家倒廪无斗粟。
这是宋代晁说之诗《次韵王立之雪中以酒见饷》的节选。诗作抒发了作者在一个愁云惨淡的寒冷雪天与朋友相见后的感想。诗的开头几句描写自然环境,“寒猿哀啸、饥鹤仰唳”,这简直就是作者本人惨淡悲凉的境况和形象!“城中米价贵如玉,举家倒廪无斗粟”,少米无炊,米价如玉,家里又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卖,眼下生活尚无着落,更不知来年如何度过。天灾人祸,米价昂贵,穷苦人家纵是呼天唤地,也是朝不保夕!
5.《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茆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粃。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苏轼的这首诗似乎在说凶灾之年的粮食更贱了。诗的前八句写雨多成灾,黄穗卧泥,农夫连续一个月宿于田间护粮,直到晴天才把保住的稻谷运回来;后八句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诗人叙述农民担粮入市,汗流浃背,磨肿肩膀,米价却同糠和碎米一样低贱。为何出现如此情况呢?原来是“官今要钱不要米”所致。这首诗“借田妇之口,道出了江南人民在天灾、重税下走投无路的悲惨命运”58,以此表达作者对农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
图2-16 簸扬图(来源:《康熙御制耕织诗图》)
(三)咏米抒志诗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只有谷米丰稔,国库充盈,民无饥寒,国家才能安定长久。因此,历代文人常以米、农为意象寄托情感,抒发志向。
1.《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写的《忆昔》一诗的节选,其实是讽今之作。作者回忆唐玄宗开元年代“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景象,与今天“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的现实情形形成鲜明对照,其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在为人民代言,他在诗中呼唤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的太平社会,也正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
2.《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陶渊明的这首诗为其晚年所作。诗中记叙了一次因饥饿而出门借米,并得人遗赠、留饮的事情。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表露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中间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这首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3.《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赴官时所作,抒发了作者赴官时对原隐居地依依不舍的情感。作者对初授的卑微官职,流露出某种不屑之意,可是为生活所迫,又不敢以此为耻。“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尾联巧用旧典,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而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4.《岁暮》
惨澹岁云暮,穷阴动经旬。霜风裂人面,冰雪摧车轮。
夹帽长覆耳,重裘宽裹身。加之一杯酒,煦妪如阳春。
洛城士与庶,比屋多饥贫。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
如我饱暖者,百人无一人。安得不惭愧,放歌聊自陈。
白居易这首诗写的是自己过上温饱生活,心里却牵挂贫苦人家的自惭心情。“晨炊廪有米,夕爨厨有薪。夹帽长覆耳,重裘宽裹身。加之一杯酒,煦妪如阳春”,这几句是说在冰雪之天,自己安居家中,早晨和晚上烧火做饭的时候粮仓里有米,厨房里有柴火,有夹帽裘衣,还能饮一杯酒,似乎应为此而感到惬意。然而,作者此时想到的却是整个洛阳城中平民士子,“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如我饱暖者,百人无一人”,于是心生惭愧而放歌自陈,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何等强烈!正所谓“意念社稷,食稻黍,替人忧;心系天下,居庙堂,为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