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明理财成就百万富翁
- 石地
- 9647字
- 2021-11-26 09:23:03
第三章 培养你正面的个性
巴雷托认为个性是创富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
每一个人都有个性,无非是有的人个性突出,而另一些人个性不显著。一个人的个性,就是这个人与众不同的特点。人的个性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包括了人的智力、性格、情绪、意志等一些特征。我们通常说某人个性鲜明,某人缺乏个性,某人没胆识,某人没魄力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个性的评价。
为什么个性对于创富者来说,又是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人的个性是以心理现象为特征的,它是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高度的统一。它既反映了创富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又体现了创富对个人能力的需要。我们纵观创富史上的奇人或伟人,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有赖于创富者的鲜明个性。
信心
日本人说:“当你跌倒时,不要空手站起来!”每一次都要从跌倒中得到一些启发,学习从失败中致胜的道理。当你学会了如何反败为胜,你就能领悟“失败是成功乏母”的道理了。失败之所以能促成成功,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在失败中认识错误,重塑自我的信心,这样就可以避免重犯许多已经犯过的错误,不再重蹈覆辙,当然就会成功了。
这是所有成功人士所遵循的法则。所以,不要惧怕,也不要逃避失败,因为成功是无数失败的积累,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算是侥幸。要想获得成功,就得确立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假如你一帆风顺,处处得意,这并不能证明你有多大的能力,反而显得你胸无大志,人生目标定得低,只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毫无意义的。
许多人只希望做个平庸的人,能够过着简单的生活,赚取微薄的收入,有一个稳定而平淡的处所,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他们的要求不高,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一副懒骨头,更不是他们明智通达,淡泊名利,心甘情愿过着一种与世无争,优游闲逸的隐士生活,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他们因缺乏坚定的信念,在遭受一点儿挫折时,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克服困难,迎接成功。这种鲰鱼短见,鼠目寸光的做法,遏制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本来可以发挥得更理想更淋漓尽致的才能被轻易否定和抹杀,断送了他们本来可以创造出来的光明前途。
没有比发明大王爱迪生更懂得信心的重要性的。为了发明电灯,他曾经尝试了1700次失败,才获得了一次成功。如果不是他深知信心的重要性,即使他再有冠绝古今的聪明才智,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自身条件,这一切都是枉然。因为成功不会亲近一个毫无坚强意志、毫无信念诚心的鄙陋之辈。一个缺乏信心的人,永远都只能望成功而兴叹。
信心是孩子能力的催化剂
我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但在赞叹自己的孩子聪明的同时,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般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的记忆力。据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记忆功能只利用了人的记忆潜力的千分之一,而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的记忆水平已到头了,不可能再记得更多了,主观上的松懈,使得记忆神经缺乏刺激,因而与人类所应有的记忆水平相距甚远。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两小组——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并告诉他,这一群老鼠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好好训练;B组交给另一个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一群。
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对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行迷宫。对于老鼠来说,走出去就有食找。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它必须经常碰壁,要有一定记忆、一定智力,较聪明的老鼠都可能先走出去。实验结果发现,A组老鼠比B组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
针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教授指出,他对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酝酿不知道哪个老鼠更聪明,他只是把老鼠任意分成两组,把其中一组说成聪明的,给了A实验员,而把另一组说成普通的,给了B实验员。
由于实验员已经确认A组为聪明的老鼠,于是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群老鼠就真的变成聪明的老鼠;相反,对被认为不聪明的B组老鼠,用了对待不聪明老鼠的训练方法,老鼠也就真的不聪明了。
随后,罗森塔尔教授又把这个实验用于学校。他将花名册上的学生随机挑出一些,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是特别聪明的,老师就对这几名学生有了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的确比其他学生更为优异,表现更聪明、更突出。
对此,歌德也早有明训:“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潜能与应有的成就期许之,他就会不负所望。”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进行,可以想像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在人才辈出的国家里,在那些伟人、名人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找到自信的催化作用,而且在我们周围的优秀人才身上,也不断放射出自信的光彩。
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吸引各国优秀人才是它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一部分,但美国自身在短短几百年历史中所形成的一些特有的民族特性,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忽略的主导作用。这里我们重点要谈的是它作为一个民族所表现的强烈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已渗透于美国教育的各方面,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优良文化的发展。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
与美国人的教育思想相比,东方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长式教育传统,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训导。具体表现在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方面的不同教育,在这方面,中国家庭都有过度保护的倾向。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戏,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来高的台阶上跃上跃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有趣的是在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原因是什么呢?玩滑板需要技巧,中国人玩具有技巧性的游戏向来是不在话下的,但玩滑板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样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中国血统的孩子玩这些冒险游戏的很少呢?追本溯源,原因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许多中国家长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虽然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家长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去让孩子获取胆量不值得,保险系数低。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性格上胆怯的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我们当然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这里有一个界限问题:即鼓励孩子有一定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信心,却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
在美国各高等院校学生中品学兼优体育好的学生很多。体育不完全是一个锻炼身体的手段,它可以教会人如何迎接挑战,能有几项出色的体育成绩是令人羡慕的目标。美国家庭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参加社区的垒球队、蓝球队、排球队等等体育活动,做教练的常常是学生家长,而每次比赛家长都要参加助阵或做比赛服务,像医药护理、输送饮料等。许多从中国或中国台湾去读大学的学生在学习上名列前茅,但在体育和其它业余活动,如音乐、舞蹈上感到有压力,而选择器乐作为多维发展的手段,但在体育上尤其是挑战性比较强的项目上,却是自叹不如。也难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父母用心呵护下,在对体育普遍轻视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想克服心理上的羁绊,奋身向前的确不易。东方文明特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性的发展。事实上孩子在体育项目或其它体力游戏上所锻炼出来的勇气、自信及胆大心细的作用,不仅只在体育上有所表现,也影响到他们日后在事业中的所作所为。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经纪人往往是运动员出身,这不单单是他们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强壮的体魄,得以应付高强度的精神紧张,而且在心理素质上得天独厚,反应迅敏,自信而有魄力,敢于做决断,理所当然也满足这项工作的职业要求。
在知识的培育上我们的家长普遍对孩子灌输太多。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束缚作用。一般人常常持有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这种态度的根据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我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但在赞叹自己的孩子聪明的同时,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凡是在自己以为有一些知识的领域,对孩子的观点大加鞭挞,横加修改,一定要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解释为正确,哪里知道我们的孩子聪明得很,尤其由于没有被既定的理论与观点“点拨”过,他们思路开阔,常对事物有惊人的理解与洞察力,有时显示出比我们成年人高明得多的见解。只可惜一般人并无心去思考孩子的意见,不准备接受孩子的认识有比我们高超之处这一事实,在迫使孩子们接受我们的观点的同时,大大地打击了他们主动探索世界奥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总的来讲,一般人不喜欢孩子有太多的问题,因为他也不知道答案。一般人喜欢做的是买一本大全,照书上读,照书上做,一书定音,懒得费脑子去和孩子一步步地探索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最简单的用一句话可以驳回的便是“你怎么有这么多问题?有什么用?”一语蔽之,既掩盖了自己不知答案的窘境,又省去了没完没了的麻烦。而对孩子来讲大多数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宁可费许多周折送孩子上这个班那个学,以便开发智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毫不在意地驳回他们的触角,而不是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答案,或表示要共同探讨或提供其他寻找答案的途径。
在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许多的课题选择机会,要求学生自择题目,自组程序,到图书馆、试验室和搞调研,完成课题研究,而在家庭中,父母也尽量提供机会,帮助孩子自己解答问题。这两种教育的效果区别是很明显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几乎都遇到一个问题,当指导老师要求研究生自选题目时,中国来的学生会束手无策,不断向老师打听情报,以便找出一些线索,否则便不知所措。这里显示了不同教育理论所导致的差别。我们希望自己的后代是有头脑,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但没有自信心的支持,很难培养出真正独立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相信自己
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百万富翁都认为,他们成功的关键以及克服恐惧和担忧的能力来自:
相信自己
他们并不一直具有完美、完全的自信,尤其是在他们面对人生的重大变化或挑战时;但是,他们知道怎样做才能恢复他们的自信。
汤姆•曼往往被认为是一个鱼饵的投资者,他的鱼饵——橡皮蠕虫被广泛地使用,已售出几十亿个。曼先生不只是一个投资者,他还是一个世界级的职业钓鱼手。他科学地研究鱼,研究钓鱼者、鱼饵和钓鱼技术。巴雷托曾有幸聆听他讲钓鱼中的几大要素,但他没有说他自己的投资。曼先生说,钓鱼最好的鱼饵是钓鱼者所信得过的鱼饵。如果你对你的鱼饵充满信心,那么,你就会因为有信心而钓到鱼。如果你相信,那么你就会成功,甚至鱼也会知道谁有信心。
所以,这就是生活中成功的原因。如果你缺乏自信,那么你就会发现成功是如此地困难,因为,如果你不相信自己,那么你就很难具备动力。你不能真正相信你所要做的,接着,你就会表现出对他人缺乏信任。如果在你的眼里,为你干活的人都是一些缺乏自信的人,那么你怎么会相信他们是最好的呢?你怎么能把从医疗服务到滚珠轴承的任何产品销售出去呢?如果你的客户觉得你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你所销售的产品,那么你就无法将产品推销出去。
对百万富翁的调查显示,如果你相信你能成功,那么你达到或超过目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百万富翁常常指出,“相信自己”是一个事前的准备,是有效的思维过程。当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生意或其他经济资源作出重大的决定而感到恐惧和担心时,他们就会采取这样的思维过程。
“相信自己”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人说,某些人生来就有自信。巴雷托不同意这种观点。自信是人在家庭抚育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并经自己的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大多数百万富翁都具有增加自信、相信自己的那种能力。
有些人认为,成功者总是相信自己,一刻也没动摇过。事实并非如此。百万富翁也曾有过恐惧和担心。然而,当他们遭遇恐惧时,他们能够克服这种情绪。成功者知道如何战胜恐惧和担心,其首要的方法之一是唤起自身中内在的自信和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百万富翁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决不可能永远地战胜恐惧与担心。关键的问题是,经济上的成功者能不断地建立起自信和对自己的信任,因而才能在经济上获得一个接一个的成功。同时,随着不断地成功,自信也不断地跃上新的台阶。
集中注意力
我们大家都羡慕那些具有高度集中性——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项特定的任务上(无论是有趣的还是乏味的)、而不受自己的思想或外界因素干扰的人。有一种倾向认为这种人天生就是如此,不像我们其他人那样。实际上虽然人们发挥集中性的潜力不同,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完全没有理由不能发挥我们所需要的力量。集中注意力是进行任务之间的转移的技巧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情上,我们也能具备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它事情上的潜力。
提高注意力有三个重要方面,它们是:动机、自律和实践。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胡思乱想。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我们有那么多事情要考虑。但是,我们所考虑的大多数事情都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它们并不能使我们达到任何目的。它们反反复复地出现,扔给我们一堆杂七杂八的记忆、希望、担忧和憧憬,我们醒着的大多数时间都被搅和在这堆东西中。现在,请你尽可能地停止思考片刻,可能你不一定做得到(记住:“我现在没有思考”这种想法本身就表示在思考)。
只有当你一开始就具备充分的动机,同时采取合理的自律你才能够驯服你的思想,让它集中考虑你想考虑的事情,甚至让它处于静止状态(这对休息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实践,哪怕每天只进行几分钟时间。
进行这项实践的秘诀是找到一个单一的刺激物,然后集中思考它。每当我们的思考离题的时候,就轻轻地把它扭转过来。不要没有耐心,更加不能把它放弃。
实践的最好刺激物就是你的呼吸。在靠背椅子上坐直,把脚平放在地板上,两手手指交叉,手心向膝盖放好,眼睛可睁可闭(开始最好是闭上,当你的注意力经过几周的训练后逐渐得到集中,你有时可张开眼睛来训练);缓慢地进行呼吸,越深沉越好。现在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你下腹的轻微起伏上,第一次呼气时数1,第二次呼气时数2,按此往下进行,一直数到10,然后又从1开始。每当你数数出现混乱,就从头再来。这在理论上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不令人满意,请不要灰心,这只表明你多么需要实践。
你会发现这种方法对某项任务到来以前使你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对帮助你发挥创造力,对镇定你的情绪和焕发你的精神都是极好的。它不仅是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基本方法,而且还是训练默想的基本方法。有时候你能做得好,有时候做不好,你同样不要灰心气注意在不同的情绪中思想的变化情况。要坚持练下去,开始时每天5分钟,然后逐渐延长时间。
坚韧性
如果对获得成功的潜能加以衡量的标准,即在校期间高水平的测试分数和等级平均值,对于预测谁具有百万富翁的智慧并不可靠,那么,还有哪些因素能够算数呢?百万富翁具有一个基本的特质:坚韧性。
戴维•朗加伯格最近去世了。他长期作为一个成功业主,是他各级学校的老师们所不可能预想到的。朗加伯格先生在小学的时候留过三次级。他是21岁才勉强中学毕业。他在学校里之所以成绩差,是由于他有癫痫病和严重的口吃。
一个在学校留级三次的家伙居然能成为百万富翁,这似乎不可能。他所雇用的7000人当中有多少人曾在学校留级过?有多少人愿意为一个直到21岁才中学毕业的家伙干活呢?而实际上他的7000名员工中不会有人在乎他在班级上的名次;他们只是想为一个可信赖的人干活;谁会关心给你发工资的家伙曾经是不是学校的第一名?
那些在学校里成绩平平的百万富翁,有哪些共同的特质和经历呢?他们大都很早就开始干活了。当他们的自信在学校里受到打击时,他们的业余工作又往往会增强他们的自信。朗加伯格在六岁时就开始在一间商店的仓库打杂,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他与大多数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同伙们发展,并且:显示出某种坚韧性。
他必须坚韧不拔地克服口吃、癫痫和多次的留级。他也有鼓励他克服缺点的父母。善于启蒙的父母亲告诉孩子:“只要你努力工作,你就能成功。”努力工作是比小学成绩更准确的成功预测者。朗加伯格的客户去年购买了他的7亿美元的产品,有多少人会受到他小学成绩的影响呢?
任何成功人士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创富的道路上,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正如举世无双的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所说:“我的成功乃是从事发明创造经验的总结,这与中国成语‘失败乃成功之母’如出一辙。成功要靠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克服困难,当面对失败时,又要凭借顽强的毅力承受失败的打击。”
因此,坚韧性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品格,它是区分强者与弱者的重要标志。
求异
求异的个性,来源于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是人不知足本性的反映。正是这种求异性,才赋予人的积极进取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同求异的个性有关的还有批判性、探索性和求变等心理特征,这些也同样是一个创富者所必须的。任何创新的企图,都搅动一颗躁动不安的心灵,使人们对那些因袭和陈旧的东西持怀疑和批判态度,驱使他们去打破传统和常规,同时发现新的事物,并瞻望未来。
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董事长吉奥凡尼•阿格内利就是这样一位不安分的人,尽管他已65岁了,但他仍然静不下来,他从不愿意吸收和重复“老生常谈”,总是力求“与众不同。”
进攻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温伯格,因在弱电统一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科学方法论的学者。当他获得殊荣后,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科学家特别是发明家的素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进攻性”的品格最重要,这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而是在探索求知世界领域中,要发扬进攻精神。
对于一个创新精神的人来说,不是迷信书本上的答案,而是要去尝试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尝试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东西。这种尝试,就是去发现,尝试的成功将导致发明创造。从本质上来说,“进攻性”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此有关的还有挑战与冒险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主动地去寻找机会,争取创富的成功。
总之,只有发挥进攻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也才能激发出人的最大的创造潜能。进攻是最有效的防卫手段。凡是观看过拳击比赛的人,都会有相同的观感。如果你不进攻,那么你就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且失去了得分的机会。
创富也是一样,如果你不是主动攻击,那么你就休想占据有,利的地位,也不能占有最大的市场。在科学发展史上,有着无数的生动事例,由于研究者放弃了主动进攻的精神,最后贻误了发现、发明的机会。这种教训,是每个立志成功的人应当牢牢记取的!
耐心
在美国加福尼亚州的一个荒野里,一批蒙眼、裸体的男子正任人摆布:他们先忍受烈日毒晒、暴雨冲淋之苦,又遭受像狗那样趴在地上吃食的侮辱,然后逐个接受盘问,稍有支吾或语塞,便招来拳打脚踢,冷水泼面……
假如有人目睹这一切,必定以为自己误人法西斯的战俘营,并对战俘的蒙难深表同情。其实,这些“战俘”不是从战场上强行抓来的,而是从商场上自行赶来的。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自愿吃苦受辱的,为此还像参加某个专业培训班里那样交付一笔学费,每人5天的费用达枷多美元。花钱买罪受,岂不是“神经病”!
其中的缘由,说来话长,应从这些“战俘”的来处——美国厂商与外国厂商,特别是与日本厂商的争斗谈起。综观愈演愈烈的日美贸易战,一方正以凌厉的攻势长驱直入,一方则以非凡的勇气进行反击,不论是炮火连天的“对射”,还是短兵相接的“巷战”,或是唾沫横飞的舌战,美方的反击虽勇,终为日方的进攻所挫。
请看一则实例——美国S公司与日本某公司的一笔交易所进行的谈判。
美方代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似操纵着谈判的主动权;日方代表挥笔疾书,少言寡语,处势似乎很被动。以后的几次谈判,都是如此,一直到美方代表对谈判丧失信心而泄气时,日方代表突然表态,以闪电般的速度讨论完所有的细节,使美方代表措手不及而陷入窘境。
这类实例,举不胜举。
对此,美国驻日本大使馆负责经济工作的公使威廉•皮茨深有体会地说:“在商业活动中,要想打动日本人,简直就像剥洋葱皮一样,开始剥了还不知道里面是否真有什么东西,这一切简直如同坐禅一样。”
参照此说,这场舌战,日方的胜利,与其说是耍权术,不如说是有耐心:
不厌其烦的倾听对方的讲话,不露声色地捉摸对方的底牌,不漏滴水地盘算致胜的对策,一丝不苟地等待时机的到来。
这一切,诚如美国人马文•吉•霍尔夫在《日本的阴谋》一书中所说:日本人做生意“具有侍弄盆景那样的耐心”。
正是这种非凡耐心,使日本厂商在国际商战中屡获大胜。这一点,当今日本的经营管理人员已直言不讳,并自鸣得意地说:“日本之所以能取得惊人的经济成就,其关键在于经营管理方面素质强,如耐心、纪律、灵活性、作长远规划的能力。”
令人触目的是:在上述各素质之中,耐心列于第一位。近几年来,美国厂商为了反击日本厂商的进攻,一直在研究、学习日本厂商的致胜之法。有些发现既惊又喜,很想效法。那么,怎样效法日本而使自己增强这种素质呢?
美国人注意到一些日本企业培训中心所开设的“特别课程”:清晨4点半必须起床,按武士传统用毛巾快速擦身,然后面向富士山三次振臂高呼“我来干”;强迫学生趴在地上去拔连找也找不到的杂草;强令每个人干一些诸如“在大白天站在街头高唱”那样难为情的行为,等等。
日本式的磨练被美国人发现后,不乏跃跃欲试者——甘愿受苦以求得“锻炼自己的精神和肉体的忍耐力”。在这种心态的孕育下,一个为有志者提供锻炼耐力的场所——“模拟战俘营”应运而生。说来有趣,“模拟战俘营”的创办者,却是一位与商战似无牵连的越战老兵,前美国特种部队队员威廉•安加曼。但话又说回来,近几年来美国人一直把日本厂商对美国市场的种种入侵视为一起起“经济珍珠港事件”。
此公本来是军人,虽然已经退役,但也不忍垂手旁观,何况当今的兵商日趋合一:商家可以兵家为鉴而争胜,兵家亦好伺机从商而获利。
所以,此公此举的本身正好表明:不论是兵战,还是商战,耐心这一素质在决胜中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耐心等待不是说放弃自我奋斗,而是接受现实。它是关于认识何时应该采取行动,何时应该袖手旁观。在危机期间,你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情之后,依然不能挽救局势时,你必须停下来忍耐,让黑夜消逝。耐心等待,等待机会,你就能在意想不到中获得成功。
创富是个性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具有较强指向性的一种活动。每一个从事创富的人,都有必要充分了解自己个性的特点,扬长避短,在创富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对许多杰出人物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人格因素中不乏极具典型的健康因素,有些甚至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与精神,但并不完美。
只是他们在创造成就和财富的过程中,丝毫没有忽视对自己人格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