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渐高,无月无星,泥土被雨冲刷过的味道,在夜幕里一点点延伸,层层叠叠铺设出一层层脉络,混杂着青草的芳香,交织成空山雨幕的空灵。
时节还没到盛夏,路边的草丛里尚没有听到昆虫的悠悠腔鸣,给这深邃的夜,多了些许莫名的清幽。远景重重,林影叠峦,灯光透过叶尖的玲珑雨滴,映射出小小的一汪汪虹影,乘着枝叶的摇曳,摆摆头抻抻腰,摇来摇去,像撑舟的桨手,忘却了放开岸边的缆索。
几颗烟花升空,依次临幕,没有听到轰轰的鸣响,只看到一朵朵绚烂的华彩,渐次登高,渐次花开,挣脱束缚的花筒,用彩色的身影在夜幕里描摹作画。花开花落,花开,花落。
年少离家,过千里廊桥,路风庵云烟,未有锦衣傍身;行风吹雨骤,闻炎暑寒冬,夜有乡景入梦。
后院的小姑娘,前院的大小子,每到春天都会拿出来风筝,在柔和的春风里把风筝放的很高。也不只是他们,有好多同村的孩子都有风筝,每到放学回家,村子东边的麦场里都会奔跑着很多孩童,在那一片高空上,飞舞着好多色彩不一的风筝,有的是三角形的彩虹,有的画着老鹰,有的画着蝴蝶,还有我最喜欢的变形金刚。每次隔着很远看到那一片七彩的云天,总让我羡慕不已。
“妈,我考100分,能不能给我买个风筝?”“妈,我下次考两个100分能不能给我买个风筝,不用很大的,能飞起来就行。”到春天去夏天来,虽然那个孩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可是那个孩子依旧没有风筝。
秋收过后,晒干的秫秸越发的轻挑,拣选出又细又直的秫秸,按照三角形的尺寸拼起来,用小刀把秫秸从中间划开,把拆下的挂历裁成合适大小从缝隙穿进去,再用细线穿眼扎住,风筝的结构就有了。再用浆糊把纸箱子做的拉线架沾上去,后边再贴上尾巴,这就是孩子的第一个风筝。它不禁风,许是也扛不住风,那年冬天下雪之前,他和他的风筝奔跑过了门前的河沿,村东的麦场,村后的杨林,有时候有人,有时候没人。红彤彤的小脸,湿答答的手心。
过了多年孩子成了少年,依然有一群孩子放着风筝大呼小叫,好像多喊一声,风筝就能飞高一分,少年揣手遥看,没有再羡慕,只带少许意难平“凭”。
而今再放风筝,身边一群孩子,奔跑起飞,扯线扶摇,控向游正,乘兴而行。红红的小脸,喜上眉梢。
少年时知道路远,多带了一包煎饼,少年时知道时坚,在家里装满了水杯,一餐一饮向路而行。
迷路时抬头看星,等星光装满眼,借着光亮再向前行,所以东边有启明星,西边有天陲星,北边有摇光星,南边有个家,有个满院里都是春夏秋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