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忠記(丁耀亢)

《表忠記》傳奇,一名《蚺蛇膽》,全名《楊忠愍蚺蛇膽表忠記》,或作《楊椒山蚺蛇膽表忠記》,《乾隆諸城縣志》卷一三《藝文志》、《古典戲曲存目彙考》著錄。現存順治十六年己亥(一六五九)序刻本(《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據以影印)、康熙間煮茗堂刻《丁野鶴集十種·丁野鶴先生詩詞稿》本、同治十一年(一八六九)湖北崇文書局刻《楊忠愍公全集》附錄本、清鈔本等。

表忠記題識[1]

丁耀亢[2]

茲刻一脫《鳴鳳記》枝蔓,專用忠愍爲正腳,起孤忠於地下,留正氣於人間,全摹《年譜》,不襲吳趨。本奉命進呈,未敢自衒,姑公之海內,以補《忠經》云爾。

(表忠記)弁言

郭棻[3]

忠愍大節,如日星海嶽。弇州題碑,中郎之誄有道,無愧辭矣。後人敲音推律,被之管絃,以其腴而易傳,婉而多風也。曩如《鳴鳳》諸編,亦足勸忠斥佞,獨是以鄒、林爲主腦,以楊、夏爲鋪張,微失本旨。今上幾務之暇,覽觀興歎,思以正之。嗣以辭曲非本朝所尚,慮有旁啓,未渙綸音。相國馮公、司農傅公相顧而語曰[4]:“此非丁野鶴不能也。”於是札屬殷重。

野鶴受書,屏居靜室,整衣危坐,取公自著《年譜》,沉心肅誦,作十日思。時而濡毫迅灑,午夜呼燈;時而劌心斷鬚,經旬閣筆。閱數月而茲編成,曰《蚺蛇膽》,志實也,曰《表忠》,颺美也。繕寫裝演,質之二公[5]

會有以《後疏》一折,借黃門口吻,指前代敝政、搢紳陋習,過於賈生之流涕,有如長孺之直戅,復屬筆竄。慎重入告,微詞著書,大臣體應如是。無如野鶴五十年來目擊時事,髮指眦裂者,非伊旦夕。嘗以不能躋要津,職諫議,忼愾敷陳,上規下戒,比於魏徵、陸贄,往往見之悲歌感嘆。茲幸從事編纂,得少抒積衷,方掀髥大叫,囅然以喜,乃欲令之引嫌避忌,頓焉自更,野鶴然乎哉?於是斂稿什襲,擬付名山。才人之志,亦復如是,是亦足以見出與處之難與易矣。

嘻!淩雲褒美,揚雄之賦以傳;枕祕藏書,王充之論未泯。立言不朽,要自有萬丈光芒在。矧表章忠義,非所埒於鞶繡之辭者乎!野鶴之文可傳,其不欲必傳之心尤可傳也。

順治己亥中秋,保陽謫史郭棻芝仙題。

詩次忠愍原韻

丁耀亢

青史徒傳烈骨香,未聞天筆贊曹郎。當年疏草留忠愍,隔代哀封賴聖王。按譜寫眞成感慨,因天勸世愧荒唐。漢朝誰薦《淩雲賦》?空嘆相如不遇揚。

末結歸重於表忠御序[6],而頌美本朝者,旣見盛典之不朽,亦以順天心,彰王道也。堂堂序論,皆忠愍之見徵於天者。彼嚴、趙諸子安在哉?灰飛烟滅,止見其愚橫貪癡,供鐵檜之瓦擊耳。容城教諭丁耀亢拜紀。

(以上均《古本戲曲叢刊五集》影印清順治十六年己亥序刻本《楊忠愍蚺蛇膽表忠記》卷末)

(表忠記)題辭

張炳堃等

【滿江紅】扇底桃花,祗摹繪小朝廷事。又豈識姦諛柄國,早基禍始。夸父能翻西逝日,昌黎獨障東之水。痛孤臣丹憤欲回天,天如醉。 搵不盡,英雄淚;使不盡,僉壬伎。只當場搬演,猶令心悸。此志由來光日月,斯文亦自關元氣。算不應、隨例列稗官,《春秋》義。

平湖張炳堃鹿仙[7]

【前調】健筆淩雲,能寫出孤臣心事。直欲爲批鱗抗疏,鄒、林倡始。搔首能通天帝座,揮豪盡灑湘江水。拚一腔熱血染丹楓,楓林醉。 彈的是,興亡淚;寫的是,姦諛伎。讀《黃門》一折,閱之生悸。兩疏風霜昭大節,一編戶牖驚眞氣。二百年、蠹簡喜重刊,標忠義。

日照丁守存心齋[8]

古風一章

同朝不同官,獨傷烈士披忠肝;同心不同地,獨爲孤臣寫忠義。琅琊廣文丁野鶴,目擊時事皆鑿鑿。匏繫容城年復年,一盤苜蓿甘淡泊。楊公死西市,丁公隱東山。義憤塡胷臆,老淚流潸潸。譜成一曲《蚺蛇膽》,(原序云:“名曰《蚺蛇膽》,志實也;曰《表忠》,揚美也。”)四顧風雲色慘澹。往事至今三百年,猶令頑懦生觀感。吁嗟乎!宣公奏議賈生策,淋漓同灑一腔血。此記莫作傳奇看,史筆森嚴闡貞烈。幸有周郎能顧曲,遺書搜出重校錄。(心齋觀察搜尋傳奇二卷,命余付梓,以公同好。)酒酣耳熱一悲歌,太息公亡明社屋。

永康胡鳳丹月樵[10]

(清同治十一年湖北崇文書局刻《楊忠愍公全集》附錄本《表忠記》卷首)

表忠記傳奇書後

丁守存

東武同宗野鶴先生,爲存七世伯祖,生明季,以明經老,學問淵雅,箸作甚富。尤嫺音律,名著齊魯間。與先七世髙祖副憲右海公,以昆季相過從。傳有所輯《天史》一書,歷采史乘所載因果實事,卷帙浩繁,以彰天道,勵人心。版已漫滅,印本尚有存者,未之見也。傳奇十三種,亦多散佚。其他詩古文詞,尤不多覯,惟沈歸愚先生所選《國朝詩別裁》,載七律一首而已。

先生生平多異蹟。有鐵色珊瑚一枝,長尺有咫,貽自海藏龍君,事尤奇詭。先生自撰《出劫記略》,《山鬼談》一篇紀其詳,曾見刻本。鐵珊在諸邑小天台山宗祠中,爲世守之珍,不誣也。

道光丁酉,存奉先君諱旋里,至宗姪孫汝楠家,得《蚺蛇膽表忠記傳奇》鈔本。讀之,知爲先生晚年之作。蓋諸邑爲楊忠愍公棠蔭所留,而先生又曾秉鐸容城,故言之尤親切。惜字多沿誤,殘蝕不完。

同治壬申,以俸滿,自鄂赴都。經里門,晤宗姪曾孫偉堂,得原刊《表忠記》本,檢入行篋。回楚,攜之任所,同人多先覩爲快。集貲付崇文書局,胡月樵、張鹿仙兩觀察加之校訂重刊,附《忠愍公全集》之後,以勵風教而廣流傳,盛舉也。刻旣成,敬志其緣起如此。

同治十一年冬月,海曲宗裔七代姪孫丁守存敬識。

(清同治十一年湖北崇文書局刻《楊忠愍公全集》附錄本《表忠記》卷末)


[1] 底本無題名。

[2] 此文後有陽文方印“閒雲埜隺”,故此文當爲丁耀亢撰。內封背頁,復鈐此章,並附安陽張貞按語:“右丁野鶴章,□□□□所藏,今假鈐於頁首。原章有題款,特移錄如次:父執野鶴先生,國變後多艱,僅乃得免。康熙壬寅,解居青丘,歡若平生。追惟疇曩,相睽廿載。先生出白石曰:‘此令先君物,幸未棄,其爲鐫之。’命以文。先生旋病歸,刻成,未及使寄,驚聞已歸道山矣。因詒仲郎顒若,留作遺念云。”此按語乃《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據成都李氏藏本鈔葉景印。按,“康熙壬寅”爲康熙元年(一六六二)。

[3] 郭棻(一六二三—一六九〇):字芝仙,號快庵,一號快圃,別署保陽謫史、清苑夫子,直隸清苑(今屬河北)人。順治九年壬辰(一六五二)進士,授翰林檢討,歷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罷官歸鄉。謚文清。工書,與華亭沈荃(一六二四—一六八四)齊名,有“南沈北郭”之號。著有《學源堂文集》、《詩集》(康熙間溺學軒刻本)、《甲申保定府殉難記》、《詩經膚衍講義》等。編輯《畿輔通志》。傳見《碑傳集》卷一八、《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一一五、《大清畿輔先哲傳》卷一九、《皇清書史》卷三一等。

[4] 相國馮公:卽馮溥(一六〇九—一六九二),字孔博,一作孔伯,號易齋,室名萬柳堂,益都(今屬山東)人。崇禎十二年己卯(一六三九)舉人。順治四年丁亥(一六四七)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謚文毅。著有《佳山堂詩集》等。傳見《清史稿》卷二五〇、《清史列傳》卷五、《漢名臣傳》卷四、《碑傳集》卷一一、《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三、《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國朝詩人徵略初編》卷一、《顏氏家藏尺牘姓氏考》、《昭代名人尺牘小傳》卷三等。參見毛奇齡《馮易齋先生年譜》(清康熙間李塨等刻本《西河合集》)。司農傅公:卽傅維麟(一六〇八—一六六七)。丁耀亢《聽山亭草》有《世祖欲作楊椒山樂府,公薦於涿鹿馮相國,奉旨作〈表忠記〉,書成未及上,而世祖賓天矣》詩。

[5] 丁耀亢《椒丘詩》卷二有《〈楊忠愍蚺蛇膽〉劇成,傅掌雷總憲易名〈表忠〉,志謝》、《聞大內徵予〈表忠〉劇,副憲傅君遣索原本》詩。

[6] 表忠御序:卽《世祖帝御製表忠錄序》,撰於順治十四年(一六五七),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二七八冊楊繼盛《楊忠愍集》卷首。

[7] 張炳堃(一八一七—一八八四):原名瀛皋,字鶴甫,號鹿仙,平湖(今浙江嘉興)人。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一八四七)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乞養歸。咸豐間,以道員分發湖北。同治十二年(一八六三)、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兩權督湖北糧道篆。旋告歸。著有《抱山樓詩錄》、《抱山樓詞錄》。傳見《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會試庚戌拔貢覆試齒錄》、《詞林輯略》卷六、《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卷一一、光緒《平湖縣志》一六等。

[8] 丁守存(一八一二—一八八三):字心齋,號丙丁,別署竹溪、次海、竹石山人、竹石山樵、石濤釣叟,日照(今屬山東)人。丁耀亢七代姪孫。道光十一年辛卯(一八三一)舉人,十五年乙未(一八三五)進士,授戶部主事,官至湖北督糧道署按察使。光緒初,養疴歸,歷主大梁濼源書院。著有《竹石山樵六十自壽百韻》、《蘭言初集文集》、《曠視山房文集》、《曠視山房小題》、《曠世山房制藝》等。傳見趙華《青草堂三集》卷六《墓志銘》、俞樾《春在堂雜文六編》卷二《傳》、《清史稿》卷五〇五。參見丁守存《編年自紀》(光緒間家刻本)。

“察”字後,清同治十二年退補齋鄂州刻本《退補齋詩文存》卷一《題蚺蛇膽表忠記傳奇》有“俸滿引見後回里”七字。

[10] 胡鳳丹(一八二三—一八九〇):字齊飛,號月樵,一號楓江,別署桃谿漁隱,永康(今屬浙江金華)人。屢試不第,捐光祿寺署正,遷兵部員外郎、湖北督糧道。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應湖廣總督兼湖北巡撫李瀚章之邀,創辦湖北崇文書局。輯刻《金華叢書》。著有《退補齋詩存初編》《詩存二編》、《退補齋文存》《文存二編》、《雙竹山房合刻詩鈔》、《退補齋賦存》等。傳見胡宗廉等《顯考月樵府君行述》(清刻本)、《近世人物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