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供应链:数字化时代的实践
- 杨海愿
- 1353字
- 2021-09-26 16:03:20
战争后勤与零售供应链
如前言所述,供应链是由军事后勤演变而来的。在战争中,后勤补给(logistics)是非常关键的军事活动,它确保了前方战场有充足的弹药、食品、医护用品供应。瑞士军事学家若米尼(Antoine-Henri Jomini,1779—1869)在《战争的艺术》一书中将“logistics”定义为“调动军队的实用艺术”[1],具体是指通过军营建设、桥梁和道路建设、物资计划、物资供应、侦查和收集情报来满足战场物资需求的管理过程。
如图0-1所示,军事指挥家不仅要计划军队怎么部署,还要计划后勤物资怎么部署,比如弹药、食品、医护用品等的补给。总指挥在制作作战计划时不仅要考虑作战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弹药物资是否能跟得上。总指挥的身边肯定有一位后勤指挥员,为了打赢战争,总指挥会在军种组合、军力部署、区域选择上进行战略性的分析和决策,而后勤指挥员则参与到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中确保有足够的物资来开展战争。
图0-1 军事物资部署示意图
军事力量的强弱离不开工业的支撑,工业力量就像“发电厂”,而后勤体系则像“电池和电网”,将工业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进行存储并输送到战场上。我们常说的安营扎寨,就是指构建这样的后勤网络体系。零售供应链上也类似,生产商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产品,这些产品被“供应链网络”中的仓库吸收掉,并通过运输把产品输送到市场上。
为了打赢一场战争,总指挥首先要选择在什么区域作战,然后选择用什么兵种以及如何组合起来作战,接着派先遣部队到达战场开始作战。有的战场打得猛烈,有的战场打得没那么猛烈,后勤部队根据前方的战况进行物资供给和调配。最后在获得胜利的战场保留部分兵力,剩下的兵力撤退去攻打其他地方。
在零售供应链上,市场和销售部门就像总指挥,它们决定了去哪里开拓市场(战场在哪里);产品管理部门或者商品管理部门决定了用什么样的产品或商品组合(在制造企业,一般把生产出来的、满足客户需求的成品称为产品,而进入流通和零售环节后往往把它们称为商品)来满足市场需求(用什么兵种作战)。供应链是后勤保障,它围绕市场和销售部门制定的“战争策略”、产品管理部门或商品管理部门选择的“兵种”,首先建立供应链网络(安营扎寨),然后把商品放到仓库里,最后根据市场需要(战场的猛烈程度)把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线。
在一场新的战役中,部队会带上足够支撑一段时间的战斗物资,不能带太多,否则会影响行动的便利性。到了各个战场上,实际的战况可能会跟当初预计的不同,有的战场敌人火力猛烈,有的战场敌人火力没那么猛烈。这时候后勤部队根据前方的反馈,调整物资的供给,打得猛烈的战场多提供一点补给,甚至需要从其他打得不猛烈的战场调配过去。这就像新品导入和后续补货的过程,首次上市需要一定数量的供应,同时结合不同市场的反馈来动态调整后续的供应量。
打完胜仗后战场开始进入防守阶段,先锋部队继续往其他战场前进,其余兵力进行防守,该战场的物资需求也会趋于稳定。这就像新品上市后打下了市场,客户逐渐接受了产品,形成了购买习惯,产生了稳定的需求,产品进入成熟期,供应链也就采用所谓的拉式供应链即“销售拉动供应”。
最后整个战争取得胜利,各个战场也不需要保留太多兵力了,士兵们纷纷撤退,为新的战争做准备。这就像即将要被淘汰的市场或产品的退市流程,把它们撤下来,再用新品来抢占市场。
[1] 若米尼.战争的艺术[M].盛峰峻,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