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篾匠

篾匠,是指以竹子为原材料加工制作各种器物的技术工匠,是我国南方产竹区常见的民间传统行业工种,又称“篾工”“竹工”。该行业崇奉的行业祖师爷是鲁班、泰山、山神、李光明。

竹子是我国的一大特产,其种植和使用历史相当悠久。我们的祖先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原始社会时期就已开始用竹,和竹有着久远的渊源和深厚的情缘,并以竹简记录传承了华夏的历史文明,竹以其巨大的作用和贡献,形成了独特而又辉煌灿烂的“竹文化”。

竹子性质独特,制出的器物轻巧美观,造价低廉,所以历来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特别是竹子不拘环境和土壤,生长迅速,且取材便利,一年可以成材,是其他物资无法比拟的。

我国人民对竹的深厚情感和紧密关系,到处可以体现,仅我国汉字中以竹为部首的就有数百个之多。民间有“篾匠手艺万人求”的谚语,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以及历代不可胜数的诗词歌赋和趣闻佳话,都显示出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工艺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门类和艺术奇葩。

竹子,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全世界约有70余属1200多个品种,我国竹子的种类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每一竹种都有其生长的特点和用途。民间常见常用的竹种有:文竹、毛竹、慈竹、水竹、方竹、紫竹、麻竹、青刚竹、茶杆竹、巨龙竹,等等,其中以文竹最小,巨龙竹最大,毛竹生长普遍且作用最广。

由于竹子生长普遍、快速、用途广、加工易,所以竹制用品种类很广泛,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过去的年代里,民间到处都有篾匠,到处都有人使用竹器篾货。在江南产竹区,家家户户都懂得用竹,很多人都能编织出一些日常家用的竹器篾货,也有的人经长期实践积累经验成为良工巧匠。

篾匠要做一两件标准的竹器不难,若要学全学精,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竹制品器物的种类确实太多了。

一、竹篾加工类型

竹篾加工技术范围很广,基本上可分为四大类型:丝篾类(竹织)、扁篾类(竹编)、圆竹类(郁器)、综合类(编织结合、藤木结构及雕镂拼嵌等),民间习惯把所有的竹编织制品统称为“篾货”,不需破篾,以粗竹片条或全竹制成的竹制品称之为“竹器”。

(一)丝篾类

即将竹子破成横截面为规格不同的正方形的细长丝绦,极少数也有横截面为方形和圆形的,统称为丝篾。单体原材料称为“篾丝”,单位为“根”,一般篾丝取料都是青篾,且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加工出的物件牢固耐用,能承受一定的压力负荷,所以丝篾多作日常生活和生产常用器物,生活用具如捞箕、甑边,各种篮、篓等,生产用具如土箕、谷箩、车箩,各种筐、笼等。

(二)扁篾类

民间又叫“板篾”“篾片”或“篾皮”。即将竹子劈破成各种不同规格的薄片状,单位为“皮”或“片”。所有的竹种中,以慈竹和毛竹能加工(俗称“启篾”)的层数最多。手艺精湛的好篾匠能将竹刹子(竹子打开后的竹条)破启到12层以上。竹中性质最柔韧的是“慈竹”,它可以破启出薄如蝉翼近乎透明的竹片或细如发丝的篾丝,用来编织各种精巧的日用品,如篮、篓、箱、筐、簟、席之类及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动物、人物、书画美术作品甚至服饰等。

(三)圆竹类

又叫“郁器”,即指以全竹作为框架结构制作的器物。因这类器物一般要用火加温(郁)烤制,故称“郁器”。其形式有“大郁”“小郁”之分,用毛竹制作支架的竹器叫“大郁”,用小刚竹作支架的竹器叫“小郁”。

圆竹制品多为休闲用具类和建筑器物类。圆竹制品规格较大,一般的器物制成后还要承受一定的重量和压力,如各种桌、椅、床、凳、柜、架等物。因这类器物民间使用最多,制作起来比木器快,使用起来比木器轻巧,所以历来受到民间百姓的喜爱。其他大型的圆竹建筑和凉亭水榭、楼台轩阁、窗几屏风,更是显得活泼清秀、淡雅古朴、赏心悦目、别有风韵。

(四)综合类

指用竹原料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如金属、树木、藤草等)混合加工的竹器。竹器品类中有很多复杂、奇异的器物,不是一般的篾匠能够制作成的。如农具中的“千篰[bù]”“臂箐”“桔槔[gāo]”;渔具类的簺[sài]、笓[pí]、笱[gǒu]、筌[quán]、笭[líng]、鱼笼、鱼坝、鱼籇;猎具类的竹枪、竹吊、卡机、多加、多姑、欧括等

二、篾匠开竹破篾技法

制作篾竹器的第一道关键技术是备料,即将原竹加工成各种规格、类型的材料,其操作工序包括破丝篾、启板篾和削竹坯。

民间传统竹器篾货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一个篾匠是难以学得尽的,能够在三大加工类型(丝篾、扁篾、圆竹)中精通其中一项,就已算不错了,但也有个别的良工巧匠能全都拿得动。

一般的篾匠工具不是很多,通常用一条锯、一把篾刀就可以制造出多种多样的篾货来。但是,真正的好篾匠,首先必须能破得一手好篾,否则要想编织出好篾货来是不可能的。

破篾的技术操作程序为:备料(选竹、裁齐头尾或裁成筒段、去节)、开竹(劈开成两半)、启刷子(也叫“启竹坯”,对启开的两半竹块再分解,劈成多块宽度均匀的竹条)、破篾(根据需要,破成多层竹片或分解成多条竹丝)、过匀刀(丝篾过匀刀以正其宽度,扁篾则是过刮刀以正其厚度并提高光洁度)等。

开竹启刷子的方法:将竹子锯齐竹蔸和竹尾,刮去外竹节(作丝篾、板篾用只稍刮平一点就行,作郁器用要刮净或干脆不刮),首先从竹子的尾部以篾刀横刃嵌入其中心将竹尾破开,再用双手扳开或嵌入硬木棒之后将篾刀退出,将木棒用力平行向竹蔸部推送挤压,将竹子劈开成两半(有的竹形状不佳,丝路不好,为防止“走青”须用匀刀,也叫“錾刀”,交替錾开),也有的将竹尾横直各开一刀,以硬木十字架嵌入,将竹子挤开成为四块。启开后又将两块用刀刹开(即分解,也叫“启开”)成所需要宽窄规格的竹条(刷子)。必须注意的是:(1)不管是打刷子还是破篾,必须从竹子的尾部开始而向蔸部进行操作。因为竹子的性质是尾子松脆,蔸子紧密,从尾子劈向蔸子,既松刀,又不走篾。(2)每开一次刷子,都必须用刀削齐扫平刷子上的内竹节。(3)打刷子的方法基本上是对开平分,如先将竹子劈成两半,再将每半从中间劈开为两块,成为四大块,每块再从中间破开为两块,成为八块,然后再破开成为十六块。(4)分解劈破很长的竹刷子,要蹲着操作。因为将篾片平放在地面上,操作时既不费力又不走篾。打刷子时均为竹青向下、竹黄向上,这样既不会让竹节刮伤手,竹刷子又松刀易开。

破篾又叫启篾,首先从竹刷子的尾部开始进刀,持篾刀横起平向揿入竹条内(视需要而决定竹青与竹黄的厚薄),破篾时必须是竹青向上,竹黄向下。将竹青和竹黄破成两半后,再根据需要再将竹青或竹黄破启若干层,叫作“解篾”。一般编织烘罩、土箕等粗陋器的篾只取青篾一层,作粗篾货如蒙楼垫和隔棚之类的篾破4~6层,而作编织睡簟或带工艺性质的器物,则起码要破12层以上。竹篾的性质以竹青最硬,且耐霉沤,如果启的层数多,从竹青起的第2~4层为最佳,6~12层质地松疏无力,只能用来编织普通棚簟。

破篾的具体操作是靠双手分工合作完成的。破篾时用左手执篾,右手持刀来操作。篾匠的刀叫“篾刀”,要求钢火最好(因为竹子又滑又硬),但破篾并不需要磨得很锋利,因为破篾主要靠的是手法,刀太锋利了反而有时会伤篾或伤手而误事。破扁篾时,左手持竹刷子尾端,右手握篾刀,刀口向内横刃揿入竹刷,平稳送刀挤进,同时左手配合将竹刷子向刀口推送,即俗语“送篾”。破篾的关键在于左手的技巧,其方法是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揢[ké]住竹刷子,以手指的感觉来判定所破启竹篾的厚度(熟练的好篾匠,破篾时也不用篾刀,常用木楔代替篾刀来破篾)。民间谚语“篾有千条路,随匠人去做”“破篾冇法,寸远三揢”,是对破篾经验的真实写照。竹器篾货的制作技术知识繁杂精博,现将其基本精要简介如下。

三、丝篾制品制作基本知识

丝篾根据其加工物部位作用的不同,主要材料为经篾和纬篾两大类型。另外还按需要分为缘口篾、圈篾、假篾和垫篾、筚篾、戗篾等。

丝篾制品多为生产类用具(因丝篾硬度较强能受力载重),如箩、筐、笼、篓之类。其制作方式多以板篾作框架基础,俗称“起底”。起底的篾俗称“经篾”,在所起底的框架扁篾(经篾)上围着编的篾叫“纬篾”。篾货织品织到完毕收口时,一般还要进行“折脚”和“缘边”(锁边)。有的还要“上戗”。一件篾货织完经过缘边、上戗即为成品。有的属于生产用具要经常摩擦刮碰的篾货,其边口不用折脚锁边,如土箕、车箩、抄箕之类,待其总体编织完成时,将物件口子外边剩余的“经篾”挨口子边留约3~5分长,其他全部整齐锯断,并将这些留下的“经篾头子”从中劈开为两半,再将尖尖的“戗篾”从这些经篾头子中间的纹中嵌入(戗篾的长度是按照所加工的物件规格加工的),一直全部顺序将戗篾插完并钉实钉紧。这样不但加固了边口,而且还比缘口篾耐磨,又不会像缘口篾那样厚,使用时产生阻力。

丝篾器物种类很丰富,概括地说,其基本制作编织技法大致分为挑压编织法和绞丝编织法。挑压编织有挑一压一、挑一压二、挑二压二、挑四压三、挑四压四等技法。绞丝编织有三绞丝、四绞丝、五绞丝、剪刀绞等技法。

四、扁篾器物制作基本知识

竹篾加工统称“竹编织”,但按操作加工的性质,丝篾加工属于“竹织”,扁篾加工属于“竹编”。

扁篾编织加工一般比丝篾轻松,因为它使用的材料是薄片状,比丝篾轻巧柔软,但其制作工艺又比丝篾制品精细,内容也更是博大精深。另一与丝篾不同之处是:丝篾取材一般只取竹青一层,最多在四层之内,以“头青”为最佳,而最精薄的扁篾制品启篾可达十层以上,且根本不用头青,因为头青带蜡质,易碎,织时又滑溜难以织紧密,有节痕,易断且色泽难以均匀(头篾是青色,其他层的篾是米黄色或淡白色)而影响成品整体美观。

竹编织品种很多,造型和制作方法各异,但其操作程序一般为起底、编织正身(俗称桶子或墙身)、收口、装饰和加固。

底的编织技法形式常用的有方形底、车轮底、盘丝底、板席底、三角眼底、六角眼底和鸡笼顶底等。

正身的编织技法比较复杂,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编织形式,同一产品在不同的部位也常采用不同的编织手法。常见的编织手法显示的图案效果有方孔编、人字编、十字编、宽纬编、菱形编、拉花编,等等。

收口,即结边,是一件竹篾作品加工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重要工序,俗语有“编筐织篓,全靠收口”之说,其方法常用的有锁口法、缠口法和倒编收口法等。

竹编织制品除上述内容之外,还有附件部分,作用是对篾货进行装饰和加固,同时还能增加美感,方便使用。常见的形式有“上戗”“加圈”和“插鉴脚”等。戗能使器物牢固,圈则是使器物的底和口牢固(主要是上口),鉴脚是使器物的底牢固,增强平稳性和耐磨损的效果。

戗篾一般有鉴戗、烤戗、断戗等。圈则有圆圈、方圈等,鉴脚可分为戗脚、圈脚、编脚、花板脚等。另外竹篾制品常见的装饰还有“提手”,提手的作用是方便提拿使用。大型的竹篾制品使用时多是安系绳索,一般的小型的竹篾制品仍是以竹材作提手。竹制提手式样较多,常见的有单提手、双提手、绞篾提手和活动提手等。

五、圆竹器加工制作基本知识

圆竹器的制作民间称为“竹制”或“郁器”,乡土俗语叫“拗竹器”。因其使用的材料是全竹和竹块,因此也叫“浑货”,又因为它所用的竹材原料一般不是很长,所以又叫作“短篾货”,将这类竹器的制作工匠叫“短篾匠”。

圆竹器制作与竹编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使用的材料形式和制造出来的成品类型不同,竹编织使用的竹材料是轻小的篾片和竹丝,圆竹器则是全竹和竹块、竹条。竹编织物器多为轻巧的提拿、盛装、铺垫类,如各种篮、篓、筐、席等,而圆竹器物多是粗大的坐卧承重类,如椅、凳、床、柜等。

圆竹器制作大致分为备料、部件制作和组装四大程序。

(一)备料

即对竹材原料的选择和基本处理。选料大致说来,竹料的粗、细、长、短、厚、薄视竹器部位的需要而定。太嫩的(2年以下)、虫伤畸形的竹子都不适用。若做围子需要剜口的竹料,以中年(3~5年)的泥山竹(石山所产之竹质硬)为佳;作为间架结构的竹子,以中老年竹(5~8年以上)为佳。

竹子是空心的,不规则的竹材料不能像木材那样可以经过刨削加工来使用,只能通过特殊处理校正后才能进行正确加工。竹料的处理方式常用的有变形、刮青、去油、削制、变色等。

(二)部件制作

1.变形处理

即将竹料用一定方法改变其原来的形态,而达到产品制作所需要的形态。常用的是将弯竹变直或将直竹变弯两类形式。

竹子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是能够通过加热在高温条件下变软,这样可以利用外力使其改变原来的形态,然后浇水降温使其定形,可以使它长时间不会复原。这一技术是每个圆竹(郁器)工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另一种方法比烤弯快速、轻松可靠,即“锯弯”。不管烤弯还是锯弯,都不能用太嫩或老过了头的竹子,但总的经验来说,烤弯可用老一点的,能承受火力不易爆裂烘焦;锯弯可用嫩一点的,生气足、质柔、不易断裂。如果竹料壁质薄(如慈竹之类)和烤制较大的弯度时,容易爆裂,可以采用“填沙烤弯法”,即将所用竹料的节隔打穿,灌满细沙进行烤弯,效果更佳。

2.刮青去油

有些竹器制品,为了使其色泽均匀统一,或易上色和上漆,需要事先将原料刮去竹青,一般先烤弯再刮青。另一种简便的竹料表面处理方法是“烤油”,也叫“去油”,其方法是:将竹料置于火上(火力散大而温柔)烤,烤时要不停地移动,使之受热均匀,待其溢出竹油(也叫竹汗)时,趁热快速以干帕或竹绒麻筋用力将竹油擦去,竹料会显得光滑洁亮,颜色又均匀统一。

竹器制作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烫花”技法。烫花也叫“咬花”或“烙花”,即将素色的竹子制作成为斑竹或花竹。其制作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用水调和黄泥粘土洒涂于竹竿之上,置火上烘烤,并不停移动而不使竹竿烧焦,当竹子全部均匀溢出竹油并达到浅咖啡色时,将粘土敲掉即成。现代烫花用硫酸、硝酸、盐酸和泥涂粘后烘烤,可得黑色、橙色、蓝色,效果很好。烫花后的竹材或竹器上面如果再涂上清漆,会显得更明丽美观。

(三)组装

圆竹制作器物种类很多,主要为家具。圆竹制作主要由骨架、板面、附件三大基本部件组合而成。

1.骨架

即指竹器的主体框架,也叫“支架”。它一般用全竹竿或竹尾、竹条、竹片经过拼接、牵引、互相支撑等技法制成。“拼接法”一般为两根以上的竹料用衔口插榫互相拼斗连接。还有一种“插梢法”,即将竹围子的两端用插梢衔接,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将一端制成半边槽口,将另一端嵌入卡接;一种是以一端(小头)插入另一端(大头)腔孔中连接。支架的拼接方式有“一字接”“十字接”等。

圆竹器支架结构的重要部件是“围子”,围子的作用是使竹器的骨架定形和牵固。围子一般是通过剜口后再经火烤扳弯制成。剜口制作方法俗称“围口法”“围绞法”或“包角法”等。

围口法是圆竹器制作最常用的方法,而计算剜口的方法一般是其所要包围的竹料外围周长的一半再加剜口竹皮的厚度,或是其所要包围的竹料两个直径的长度再减去2~4分(细少粗多)。剜口根据所制作出竹器种类的不同分别有全包剜口(等于是二方剜口)、三方剜口、四方剜口、五方剜口、六方剜口、八方剜口、而以四方剜口的围子最为常见。

制作剜口的准确计算结果应该等于被包围竹竿的长度。

剜口制作具体数据:

剜口名称       计算方式

全包剜口  剜口尺寸=被围竹竿的周长×7÷8

单方剜口  剜口尺寸=被围竹竿的周长×3÷4

三方剜口  剜口尺寸=被围竹竿的周长×5÷8

四方剜口  剜口尺寸=被围竹竿的周长×9÷16

五方剜口  剜口尺寸=被围竹竿的周长×1÷2

六方剜口  剜口尺寸=被围竹竿的周长×15÷32

七方剜口  剜口尺寸=被围竹竿的周长×14.5÷32

八方剜口  剜口尺寸=被围竹竿的周长×14÷32

2.板面

是指依附和固定在竹器上的平面板体结构,如各种凳、椅、床、桌、柜、案台的表面,小板面多以篾条、篾片铺成,大板面多以竹篾条串紧拼连组成。其制作常用的方法有槽框固定法、压条固定法、钻孔穿梢法、裂缝穿梢法和压藤固定法等。

3.附件

指竹器制造的各种配合部件,它对竹器的支撑加固、装饰美观有重要作用。附件主要有竹衬(俗称“竹杖”或“短杖”),根据其用途分别有托衬、斜衬、立衬、横衬、门衬及压条、竹钉(又叫竹销)等。总而言之,将各个部件连接拼兑成为一个完整的竹器作品。

(四)装饰

竹器的装饰方法常用的有去油、烙花、上色和上漆。

熟悉掌握了选料、下料、烤弯、烙花(包括画花和刻花)、剜口制作、框架制作、板面处理、附件装饰,对各种圆竹器的制作就会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了。

以竹为原料的竹器制作工艺除了竹编织和郁器,还有翻簧和竹雕刻,但竹雕刻不一定限于竹工,竹工不一定刻竹,竹雕刻当归属于雕刻工艺,是一门高难精细的工艺,限于篇幅,就不予以介绍了。

有联赞篾匠之行业曰:众器编成称巧匠,诸般织就誉良工。

表一 常见竹编织工艺制作规格

(续上表)

表二 常见圆竹器制作规格

(续上表)

(续上表)

●○篾匠歌谣

乡土民俗歌谣

竹兰梅菊号四君,竹艺广传受人钦。

工艺形式为三类,丝篾板篾圆竹分。

青青竹子满园栽,大小都是有用材。

打成刷子破成篾,各色篾货织起来。

打出船棚避风霜,拗成蒸笼饭菜香。

编就箱笼盛衣物,织来籇簺把鱼装。

还做竹凳和桌椅,摇窝坐栏和竹床。

筛子盖子与簟子,篮子篓子及箩筐。

竹子遍地作用全,很多山民能自编。

砍竹宜在月半后,用竹不分寒暑天。

牌匾屏联生雅气,亭阁楼榭壮景观。

心灵手巧呈技能,良工巧匠出民间。

无吾《传统乡土行业风情俚歌集》

篾匠歌

世人挖土把竹栽,栽后泡出笋崽崽。

雨水调和春风吹,遍山遍地长出来。

大竹小竹无数根,请我篾匠来剖开。

丝丝青篾做动用,黄篾织搭烘鱼崽。

打床簟子把谷晒,扭担箩箍好挑柴。

织担谷箩好盛谷,又打摇筛和米筛。

皮箩桶桶皮箩盖,好装麻糖米花卖。

水车车水连成带,一筒一筒咬起来。

横笛竹箫竹钻眼,渔鼓竹板敲起来。

竹枝打牛走得快,削个钉子挂钉鞋。

扎座灵屋送阴鬼,孔明曾扎七星台。

削光竹子好晒衣,又扎花轿把人抬。

织只篮子去买菜,打只团箱好绣鞋。

做起凉床竹靠椅,睡在上面好凉快。

篾匠手艺万人求,劝君多把楠竹栽。

《中国歌谣集成》

●○诗词对联

诗词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jǔ]。

于以湘之?维锜[qí]及釜。

《诗经·采蘋》

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

篾疑秋蝉翼,团取望舒景。

晋·许询《竹扇诗》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玉郎手,因风访方便。

南朝·沈约《团扇歌》

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

唐·唐彥谦《蟹》

分莎种就寻僧迳,借竹编成养鹤笼。

宋·王禹偁《官舍书怀呈罗思纯》

编竹状玲珑,庭闱尽处中。

宋·杜衍《帘》

问我何独尔,爱此编竹光。

侧身照琬琰,热手循雪霜。

宋·刘攽《竹床》

不夸雕琢略磨砻,溪叟持来赠野翁。

冰雪易侵毛发际,尘埃难到梦魂中。

消除暑愠宜无价,安养慵闲似有功。

富贵人家应笑我,水晶新样极玲珑。

宋·吕陶《竹枕》

斫竹和梢编作篱,微风如在竹林时。

宋·陈与义《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

岁寒编竹阁,蜗缩度穷年。

宋·葛起文《咏竹阁》

汲滩供茗碗,编竹当蓬窗。

宋·文天祥《晚渡》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

明·王叔承《雨后杂兴》

惭非博山炉,犹隐湘妃泪。

提携藉纤手,得入合欢被。

清·施闰章《咏竹熏笼》

竹筐挑築海沙麄[cū],石子圆匀巧匠铺。

清·朱彝尊《拙宜园补题三首》

对联

其器疏以达,于物节多坚。

筼筜皆逸品,金箭并奇才。

风高君子节,业是雅人操。

巧手成千器,匠心利万家。

翠竹编成千样雅,青条织就百般精。

原是虚心成佳器,因为劲节作良才。

竹屋蔑篱多雅趣,摇风弄影显幽情。

风静青筠吟雅士,天寒翠袖倚佳人。

试看千竿皆劲节,不可一日无此君。

劲节制成能耐久,虚心容受是师资。

经纬互融三品具,刚柔皆备双千称。

莫道斗筲何足算,须知箪食亦堪称。

密林深处婆娑舞,巧匠手中妙态生。

良材美尽东南品,佳士座宜左右修。

竹木而外有余利,崖壑之中无弃材。

内坚外巧多佳器 物好价廉尽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