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砖匠
砖匠,是指从事建筑工作的匠人,民间又叫“砌匠”“泥水匠”“泥瓦匠”,也有叫“瓦匠”和“圬人”“圬匠”的。该行业崇奉的祖师爷是鲁班、张班(一说张良)、麻田七妹。
砖,古代写作甓、磗、磚、塼、甎、㼷等,是一种传统建筑材料。历代民间常用的砖为两大类:土砖和火砖。土砖也叫“泥砖”,火砖又叫“青砖”。民间传统建房所用的泥砖一般为百姓自己以田中的熟泥土经水炼匀后直接加工而成,规格比火砖大很多。因其未经过窑火烧制,硬度弱、抗御风雨的能力不强,所以必须要体积大才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火砖是将泥土(一般为碱性土)与水调匀炼熟制成砖坯后请窑匠经窑火烧制而成,所以叫“火砖”。加之在其出窑之时“印水”成为灰青色,因此也叫“青砖”。火砖硬度高、规格均匀、承受压力强,经得起风雨浸蚀,建出的房子牢固美观,深受人民喜爱。但是,火砖的造价要比土砖高很多。在数千年漫长落后的封建时代,广大的劳苦百姓衣食难周,住的多是土砖茅草房,而青砖瓦屋自然非小康之户和官宦富贵之家莫属。
一、建筑的渊源与变化发展
自古以来,房屋是人民生活中居住的头等大事,而房屋建筑的工作必须是由砖、木二匠来施工完成,此二匠关系密切,也是民间所有传统行业中施工场面大、操作时间久、作用最重要的行业,所以历来被视为正业正匠。
我们的祖先在不知道营造房屋以前,为了躲避风雨和野兽的侵袭,是以山洞和树穴为居住之所,所以古籍资料有“上古之世”人们“构木为巢,以避群兽”“因丘陵掘穴而处”之说。
在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们才开始懂得营造房屋。我国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居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半地穴建筑,一种是桩上建筑。半地穴建筑房屋又分方圆两种形式,地穴则有深浅之分,都是以坑壁作为墙基或墙壁,有的四壁和穴室的中间立有木柱支撑屋顶。桩上建筑又叫“干栏式”建筑,是以竹木材料竖立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再在底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的居所。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住房已是用夯土和加土坯做墙、木柱做梁架的地面建筑或全木建筑。西周时期,在实行分封制后,建筑制度日趋完善,形成了标准化的居住制度和等级制度。这时的房屋建筑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对墙体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和变化,已经有房屋的墙用板夯土,墙面和地面均涂抹三合土。西周时期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出现了形制完整的四合院建筑,并且在这个时期发明了瓦,用瓦来盖屋顶。春秋时期又发明了砖,用砖来砌墙体。这个时期木构架已成为建筑的结构方式,建筑装饰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宫室类的高台建筑,涌现出不少的以高台建筑为中心的诸侯城市。冶铁技术的进步与铁器质量的提高及广泛应用,促进了木架建筑的大力发展。这时期的诸侯城市规模日益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板瓦和筒瓦也已逐渐广泛应用,出现了装修用砖与木构件彩画。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从土墙茅顶发展成砖墙瓦顶,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一大改革和进步。
秦代虽然短暂,但它集全国之物力在咸阳修建了规模空前的都城、宫殿、陵墓,修筑了万里长城和贯通南北的灵渠。秦汉时期建筑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建筑装饰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我国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建筑,到汉代已初步完成。两汉之时因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更为进步,规模更为宏大,西汉时高台建筑仍然流行,但至东汉时就不多了。这时期的建筑结构的木构架已基本成熟,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也有很大的发展。西汉末年,豪强地主急剧发展,逐渐出现了土木结构的坞堡式庄园住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兴盛,本土建筑则保持继续发展的趋势。此时期的佛寺和佛塔盛行,从唐代大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建筑的兴盛。
隋代建筑虽持发展之势,但国祚甚短,其主要建筑成就代表是洛阳城和大兴城,以及开凿南北大运河等方面。
唐代,我国的建筑事业已很兴盛,宫殿、寺庙、塔幢等在各地大量兴建,唐代宫殿寺观建筑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中国建筑的全盛及成熟时期,而且这个时期琉璃材料和石质雕饰的使用更为广泛,重要的建筑已多是用砖砌墙体。
宋代,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已发展成熟,是我国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这时的宫殿、寺庙等群组建筑,加强了进深方向的规划,这样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又衬托了主体建筑。建筑的结构、装修、彩画都经过了改进而基本定型,朝廷还编订了《营造法式》一书,这是我国建筑标准化和定型化的标志性文献,它使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规格更为规范。这个时期砖石建筑也发展很快,还出现了纯以砖石发坌[bèn]的楼阁殿堂的“无梁殿”。
明清之际,我国房屋建筑变化和发展更加深入,是继秦汉、唐宋之后中国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发展高峰。此时期制砖业极为发达,砖在宫廷和民间得到了广泛应用,琉璃砖瓦质量也大为提高,色彩更丰富,应用更广泛。明代木构架建筑形成了新的形制,群组建筑的布局更为成熟。清代建筑技艺更有所创新发展,特别是皇家和私家园林在明清之时达到了高峰,并且木刻、石刻、砖刻、彩画装修成为主要的建筑成就之一。
二、中国古代建筑知识
中国古代的建筑有很多的规范和讲究,并且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阶级社会产生以后,等级观念随之深化,在建筑中也注入了等级差别,情况简要概述如下。
(一)等级差别
1.样式
殿式:是指宫殿的样式,限用于帝王、后妃起居之所及佛教建筑中的大殿(如大雄宝殿)、道教中的大殿(如三清殿)之类。
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为各级官员和富绅的宅第。
小式:为普通百姓的住房规格。
2.基座
最高级基座:由几层带玉石栏杆的须弥座叠在一起,使建筑物更显得高大、华贵、雄伟。该建筑限于皇宫中的高级建筑和一些寺庙的最高殿堂中。
高级基座:其基座座壁有壁柱,基座上带有汉白玉石栏杆,多用于宫殿建筑中两庑等次要建筑。
一般基座: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与小式建筑中。
3.踏道
踏道是建筑物出入口供人进出蹬踏的设施。阶级型踏道,也称踏跺(台阶),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台阶称“如意台阶”,高级台阶又称“垂带台阶”,还有第三级的“较高级台阶”。
4.开间
开间,即四根柱子围成的一个空间,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组成的基本单元。间的正面(迎面),通常称作开间,其纵深则叫进深。开间(又简称“间”)多以单数命名,开间越多,等级就越高;而九、五则是皇帝的专用,即皇宫大殿九开间,后殿五开间,寝室两重各五开间。明朝规定:公侯府第大门三间,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三品至五品官员,厅堂也是七间,六品至九品官员,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间。百姓建筑的正房不得超过三间。
5.斗棋
斗棋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特有的结构物件,它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棋、斜和昂组成。在高级宫式建筑中,斗棋分为外檐斗棋和内檐斗棋两种。斗棋大小,与出挑的层数有关,层数愈多,说明等级越高。同一时代的建筑中,有斗棋的高于无斗棋的,斗棋多的又高于斗棋少的。
6.彩画
彩画是指建筑物梁坊上鲜明的色彩图案。早在战国时期,宫式建筑的梁枋上已有彩画,各朝代的题材色调有所变化,而且庶民房舍不准绘饰彩画。我国古代建筑彩画有如下几个等级:
(1)和玺彩画。等级最高,如北京故宫大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和内廷乾清宫、交泰殿等用之。
(2)旋子彩画。应用范围广,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坛庙的殿堂都可采用。
(3)苏式彩画。比上述二者都要低,多用于园林。
7.屋顶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很丰富,这不但使建筑物倍添丰姿神韵,而且也体现了它的森严等级。第一等级:重檐庑殿顶,用于皇宫、庙宇的主殿。第二等级:重檐歇山顶,用于宫殿庙堂。第三等级:单檐庑殿顶。第四等级:单檐歇山顶。第五等级:悬山顶。第六等级:硬山顶。第七等级:四角攒尖顶。第八等级:盝[lù]顶。第九等级:卷棚顶。
8.色彩
在建筑物上染上涂料或刷上油漆,起初是为了起到保护作用,后来也渗入了等级的因素。《礼记》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tǒu]。”
(二)建筑分类
按照不同的用途,中国古代建筑可分为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坛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等六大类。
1.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是专供奴隶主贵族和皇帝使用的建筑,这类建筑都是集中了当时技术最高明的工匠,使用最好的材料,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造起来的,所以这类建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华丽讲究,也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最高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2.陵墓建筑
古代社会认为“万物有灵”,人死后灵魂不会消灭而存在生活于“冥间”,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墓葬,把它看作是一种与结婚同等重要的大事。
奴隶主与皇帝更是极力讲究厚葬,他们认为建造豪华的陵墓,举行隆重的葬礼,陪葬珍贵的宝物,不仅能为自己修福“不朽”,而且是荫及子孙的大事。所以历史上多少代封建帝王自登基之初不但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宏大的宫室,同时也早早地选址营造死后的陵墓。这类建筑,除墓室本身之外,还有众多的雕刻绘画和文字,它们与建筑融合在一起,成为古代建筑中一份宝贵的遗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墓葬文化。
3.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以佛教传播最广且信仰的人最多。佛教对建筑的要求有两点,第一是能供奉佛像让信徒们顶礼膜拜,第二是能为僧侣们聚居修行。佛寺建筑的形式在布局上与宫殿、官署、住宅相似。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地区,还有一种被称为“都纲”式的佛殿,这是一种平面呈不规则形状的、面积很大的佛殿,具有强烈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塔是佛教中的一种专门建筑,它是随着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原有的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佛塔,塔的形式多样,成为最能代表佛教的一种象征性建筑。
4.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是一种礼制性建筑。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祭祀自然天地山川和帝王祖先的坛庙;二是纪念历史上有贡献作为的功臣名将、文人高士的祠庙;三是大量存在于民间,为祭祀宗祖的家庙祠堂。
5.园林建筑
园林是人们模拟自然环境而创造的景观,或者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们的创造加工过的空间。在这个环境里,人们的身体得以休息放松,思想精神得到陶冶。
6.民居建筑
民居,即民间的住房。民居建筑是在各类建筑中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类型。
建筑总是以满足人的各方面使用要求为基本目的。居住建筑就是满足人类的生活要求而创造的空间和环境,人的生活(包括建筑)不仅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种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住宅的形式和建造风格及方法。加上各民族、各地区在风俗习惯、文化爱好各方面的差异,使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在民居建筑中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建筑,如北方的四合院,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的土窑洞,南方的一颗印民宅,广西、贵州、云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和鼓楼,云南傣族的竹楼,江南水乡的民宅,福建漳州、南靖、龙岩、永定的土楼,西藏、甘肃、青海及四川西部的石头民房,内蒙古、新疆等地少数民族的毡包(蒙古包)等。
三、民间的房屋建筑
建筑的主体是墙群,材料主要是树木、砖、石、沙、泥、水。民间的传统建筑、官府、祠庙寺院、富绅之家的墙体用青砖。青砖为墙体的建筑一般都是盖瓦,故此类建筑又叫“瓦屋”“瓦房”或“瓦舍”。
历代以来,农村和山乡贫困者居多,衣食尚难周全,更是难得有能力建造瓦房,百姓多因地制宜,以各种形式就地取材来营建居身之所。民间常见的平民百姓的建筑形式有“土砖房”“抖墙屋”“检墙”“木架子”以及竹、木、土三结合的“夹子墙”等。
(一)土砖房
多兴于江南,其房屋建筑砌墙的砖一般以稻田中的熟泥作成,俗称“土砖”或“泥砖”(砖坯的制造民间叫“作砖”或“扮砖”),因其方法简易、快速、经济,故历代平民百姓之家多用之。土砖的制作方法是:将稻田的熟泥(以带沙的泥质为最佳)翻过来,加水到一定程度,再放入一些剁碎的稻草和谷壳(以作纤维)用牛将泥踩熟,沤一两天后,将泥放入地上木制的砖匣中,用手捂实或用脚踩实(这样制出的砖饱满无缺陷),然后将砖匣提起来,泥砖坯就留在了地上,等干后用砖铲铲去底层多余的粘泥,修整边角使之方正平整,就可以直接用于砌墙建房子了。
砌土砖房的砌浆一般是黄泥加稻壳,因为黄泥粘性好,稻壳(俗称糠壳)放在砌浆内松刀(不粘刀)且有牵力。土砖房一般只有一层,也有两层的,但第二层很矮,屋顶大都是盖茅或稻草,只有极个别的盖瓦。
(二)抖墙屋
多用于山区之地和北方区域。百姓以含沙或砂片的泥(俗称“砂夹子泥”)或以粘土掺入砂砾片拌合(以黄泥、石灰、碎石三种混合更佳,俗称“三合土”)湿润均匀(以握之能紧、散之能开为度)后倒入墙匣中,一边倒泥一边以二人用长木杵将泥土筑落抖紧。待一满匣泥筑完后,将墙匣松出再向前接着装好又倒泥再筑,并在所筑的泥土中间放上一些柴木条(有竹子的地方用篾片更好)作为墙体的牵筋,以加固墙体。而且,趁着刚抖好的墙体湿润,用墙拍将墙面拍紧、拍平、拍光。拍的时候不要用硬力直拍,而是用暗力连拍带拖,这样拍出的墙面又平又光。就这样一匣接一匣、一层叠一层将房子抖成。这种建筑劳动繁重,需要劳力多、操作速度慢,但取材便利、成本最小,所以山区偏僻之地这类的房子最多。
抖墙屋很有特色,有浓郁的乡村山区风格韵味,它的不足之处是墙体很厚,显得简陋难看,但它却有其他建筑物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是墙体厚不透风,室内温度恒定,像地洞一样,冬暖夏凉,居住舒适。二是牢固安全,因为它的原材料是碎石、黄土、石灰加水拌熟经抖筑而成,干后很坚固,能经风耐雨。因为这种墙很难挖穿,所以戏曲中的小偷台词说白里有“大豆腐(土砖)、小干子(火砖)好吃(指好挖),豆腐渣(抖墙)最难吃”之说。
(三)检墙
墙体全以石块或卵石检砌而成,这种建筑多见于山涧河溪之滨。其作法是将从山谷河溪中捡来的卵石或小石块按顺序砌入木制的检匣中,每铺检一层石块,就盖上一层灰浆(以石灰、沙子加水调成)使其粘紧固定,于灰浆上又再检上一层石块,石块上又再铺灰浆……,检好一层再检第二层……,如此检砌而成。这种墙很费工夫,但是特别牢固,不怕日晒雨淋和水浸。所以山乡多将其作为坎基、屋脚、围墙或纸槽、油榨作坊等建筑之用,个别也有作住屋的。在一些石灰产地,有很多的烧剩的煤渣(“炉渣”)被当地人们用来砌墙或砌屋,这种建筑叫“渣墙屋”。
(四)夹子墙(木架子屋)
这种建筑多见于盛产竹木的地区,其建筑的整体框架结构皆为木材,即以圆木凿眼斗榫而成,其墙则穿织竹片后涂以泥浆,然后再粉刷灰浆,使其显得光洁美观。这种房子如果不直接建在地面上,而是以树木为桩高出地面,即为干栏式建筑,多见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以上各种建筑,多是普通百姓之家所用,其屋面所覆盖的基本上都是茅草之物,所以平日里用火必须要小心谨慎,以免发生火灾。
四、砖匠施工知识
砖匠在过去多是个体劳动者,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有组织的专业建筑班子。所以一般的砖匠平时务农,有人雇请则去做工,没有人知道或无人请的,想要做工就到一些专门聚集之所(如茶馆)去等候工程承头人来雇请。也有的地方成立了“鲁班会”,业务信息就广泛灵通得多,做起工来也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当然,某些技艺高超、声名远扬的“高手”“大手”就不愁没有活做。如清光绪年间号称“大将张才”的砖瓦匠,他连皇家的东、西两陵的建筑都参加过。有一次恭亲王到东陵监工,当面试他的手艺,张才当即独砌墙一座,不用吊线,口衔烟袋锅,只凭眼观手砌,自然而然地砌成,只见墙体笔直,灰缝均匀光洁,无可挑剔,亲王惊奇不已。像这样的工匠,其活计自会应接不暇。
建筑施工时,砌砖的技术工匠师傅称为“大工”,打下手的,如挑砖,筛石灰、沙子,和灰浆,递砖等统称为“小工”或“副工”,也叫“零工”或“杂工”。
砖匠的主要工作为两大内容:即砌砖和粉刷。
砌砖的作法是将砖逐个以砌浆相叠连接堆砌成房屋的墙体,也叫“砌墙”。砌墙的规格分单墙和双墙两种。过去双墙的建筑很少,除非是一些大型建筑和一些官绅之家的房屋或建筑物的墙垛。因为过去火砖(青砖)的规格大,单墙也较厚实了,所以一般双墙不多。单墙的厚度为一块砖宽(厚),双墙有一块半砖或两块砖宽(厚)。
传统常用砖的种类规格
五、造房子的程序
造房子是人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复杂、艰辛却非常隆重的。每幢房子的建筑施工都要经过采地、打地基、下屋脚、安大门、砌墙、安门窗、上楼梁、钉椽皮、盖瓦(或茅草)、粉刷(装饰)这几道主要的程序。这里以江南普通民居建筑工序为例。
(一)采地
也叫“看地坪”“相地基”。也就是观察、选择最佳的建房地址。民间历来对此非常重视和讲究,一般都会请风水先生(至少也要请懂得一点“风水”的熟人)踩看,看好后还要请他推算地坪的坐落朝向、打地坪的吉利日期。但也有些人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喜好,选择认为合适的地方。总而言之是尽量要求坐北朝南、开阔宽敞、风景优美、柴干水便、舒适安全。
(二)打地基
将看好的地基清理修平,砍掉野树乱柴,搬走乱石,挖去不平的泥土。如果地面本来就干净平整,就不需花费很多的力气了。有的地方地形不好,挤窄复杂,或临溪傍涧、附岩巴坎,必须得挖方、削坡或开山除石、填土筑坎,这就麻烦费力得多了。过去技术、工具又落后,全靠人力手工,有的地方(土语叫“档上”)生得不好,要打出一块地基得花上数月、数年心血汗水,才得以了却平生建房的心愿。
(三)下屋脚
地基打好,请来地方上有名的砖匠师傅来打桩牵线,用石灰撒出所需造屋的规格标志,再按照所牵线撒石灰的线路将其挖掘出来,俗称“墙圳”或“屋脚沟”。墙沟的宽、窄、深、浅根据所需造屋的规模,如层数的承受力以及地基土质的硬度决定。土质硬实的挖2~3尺深。所造房屋高、地基土质松软,屋脚沟的深度就没有什么固定深度,一般以挖到硬土为适。沟挖好后,填上石块,以灰浆填缝固定,待其干后能承受压力即可择日动工造屋了。传统民居的种类一般为三厢间、三间五、三间六、三间八、五间十或锁筒子(一把锁)等,建造各种形式的房屋,所挖的基脚自然各有不同。
(四)安大门
屋脚下好以后,开始动工建房的第一件大事是“安大门”,乡下俗称“垛大门”。也有同时安上耳门(各房间,过道的门)和后门的。民间安大门一般要选择良辰吉日,并杀鸡起符,宴请砖匠师傅及亲友,大门的地枋必须要安在所下屋脚高于室外地坪一路砖以上方可,不得平于更不得低于室外地坪的水平线。如房子有台阶,大门的地枋必须高于台阶半路砖,即内屋不得与外台阶成为水平线。
安大门时,根据传统风俗,主家多在大门的天枋(上横枋)上面的“倉[cāng]”内(凿挖的方形空)放置一些避邪祈福的物品,如文房四宝、黄历旧书、盐、茶、米、谷或银钱,甚至珠宝之类。有的还放置一些奇异讲究的东西,如中药中的辛夷、蝉蜕、赤小豆、连召、海龙、海马等物,并冠以美妙的称谓,如“金丝猴”“隔山叫”“千里眼”“顺风耳”等,将其放置于大门的上枋,叫“压大门”。
(五)砌墙
大门安好后,就择日正式动工砌砖建房。砌砖的讲究是:从外栋的屋前角开始起砌,再砌后角,依次将屋的四角砌起。每个角砌时第一层铺砌一定的长度(如3~5尺),每向上加砌一层,即减少一砖,使所砌的墙两边呈阶梯形向墙角收束后,互相间接搭合,砌到一定高度时,以吊牌检验其是否正直不斜,检验认为合格即在所砌的每两个相对立的墙角上端牵上一根横线,俗称“砌墙线”“平水线”,也叫“穿云线”。并以丁字尺检验平水线是否水平。也有的是用大盆盛水置平水线下,量盆边水距离进行测量。还有的用一长竹竿劈成两半,中间之节全部打通,两端留节封固,盛满水,在竹上牵一根长绳,再用尺量竹节两端的水与绳的距离,而得其平水度。如果合格,即可按所牵之线砌砖施工了。
砌砖的形式有单砖墙和双砖墙之分。单砖墙即以砖直向砌之,双砖墙则是将砖横向砌之(因砖的长度是宽度的两倍)。砌时,先将灰沙浆搭铺在下一层的砖面上和同层的前端的砖头上,然后双手持砖(因砖大且重)按上去(将砖光洁好看的一侧置于墙外),并与前砖用力挤紧,如稍有不平,用砖刀敲打理平,并且一边砌一边以砖刀将所砌的砖缝中的灰浆拖扫荡平(稍凹进)俗称“带刀”,这样砌出来的墙壁整洁美观,称为“清水墙”。如此砌完第一层路砖,再砌第二层、第三层……,待墙中之砖砌到与牵线之墙角相平时,再将墙角砌高继续牵线再砌……,如此一轮轮直砌到墙体完成。
砌墙的注意事项是:所砌的砖,砖与砖之间必须要挤紧,并且光面朝外,排列紧密规矩,尽量不用磉[sǎng]子砖(半截砖),而且上层的每一块砖必须砌在下层的每两块砖相接的缝中心,决不允许上层砖或几层砖的砖缝上下串通相接,这叫“同口砖”,既不美观,又使所砌之墙日后容易开裂,乃是该行业的大忌。
砌墙的过程中,当砌到3尺高时(过去一般为2.8~3尺,今为2.4~2.7尺)安上窗户。窗户一般为每层屋为4~5个(大厅间断者为五个,即前两间正房各一个,后两间正房各一个,大厅后墙一个。大厅不间断者为四个,即前面两间正房各一个,后两间正房各一个,大门取光,后墙不需安窗)。过去的窗户皆为木材做成,窗棂有很多的造型,显得古朴美观。
(六)安楼梁
砌好第一层,安好所有的窗户,接着又砌砖平二楼之后,安好每间房的房梁(俗称“楼枎”)。传统建房的梁都是木材,而且基本上是杉木的,只有极个别的地方既不产杉木,也买不到杉木,也有用大松树或枫树等锯成长枋条做梁的,但这些树木做的梁很重,有的还会变形,不耐湿沤,易生白蚁,远不及杉树好。
民居一般是砌到9尺高时开始安楼梁(民间叫“楼筋”或“楼枎”)。楼梁每间房为7根,要求密的也有9根的。厅屋一般为13根,厅屋大的为15根。每间房的规格一般为宽1.1丈、长1.3丈,厅屋宽1.1~1.3丈、长1.8~2.6丈。如果是砌两层的房子,安好楼梁再砌上一路砖后安好楼上所有的门,继续砌到3尺高时,安上前后4个窗子(厅屋的窗子多安在前面),待砌到8尺高时又可安三楼的楼梁了。如果准备住人,把楼用板材“榨”好的,叫“三楼”,不住人则不榨楼,只用树将墙牵固的叫“三阆”。一般的人家对二阆、三阆板材的要求不高(其原因有二:一是财力有限,二是上面不住人),或只安放一些杂树或竹子,目的是将房子的墙壁互相牵固就可以了,所以又叫“二牵”。过去乡间一般的农户、平民之家,在那个时代是无能力建造几层房屋的,多是在第一层砌到平楼处即安上几根楼枎将墙牵住,就开始缩垛结栋。栋尖的位置讲究是偏向前,而不是在栋墙的正中,栋墙的建筑质量不但要看砌得是否整齐光荡,而且砖匠站在上面,如果轻轻一摇,栋尖摆动均匀并且次数多,则为好栋,如果不大动或根本不动,就说明该栋质量欠佳或者劣次。因为栋砌得好、结构紧、垂直水准、均匀受力,摆动自然会两边均匀,如果墙不正,必会重心不匀,自然倾向一边,摆不过来。
(七)圆垛、结栋、上栋梁
这是建房中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一道程序。因为民间历来把栋梁作为房屋的主宰,所以对建房上栋梁极为重视,各地均有不同的上栋礼节仪式,虽然各地仪式的规模形式略有不同,但祝文颂词和焚香祭奠是不可少的。如江西丰城,上梁前要把请柬送到亲友家,邀请他们来吃“上梁酒”,上梁时要吹唢呐,打大锣,放鞭炮。户主则领着儿子,手执香火去接梁,木匠师傅将梁安放到栋尖顶上后,手提雄鸡和酒壶喝彩赞梁,并唱颂词,木匠师傅每颂一句,房主都要大应一声“好呀!”。赞毕,除女儿外,全家人都要成双成对地跪拜房梁后,仪式才算完毕。接着安好檩条(即“水料”)过去的房屋檩条一般每空从前到后为21根,最多25根,平好水后,订上椽子,砖匠砌房工序即为完成。
过去平民百姓之家,土砖房一旦建成,随即进火入住。有些经济稍宽裕一点的人家或有喜庆之事的,一般也只将屋的内部粉刷一下,很少有粉刷屋外的。粉刷时,如果是青砖,建成后就可以粉刷,而土砖房却不能,须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使墙体落压(俗称“落榨”),墙壁粉刷后才不会变形脱落。大户人家多是青砖房,房内一般也粉刷得雪白,有的外面也粉刷了,但如果是“带刀缝”的“清水墙”,既经得起风雨,又显得高雅气派、朴素庄重、美观自然,就不须粉刷了。
粉刷的材料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平民百姓家的土砖房,粉刷材料一般为极有黏性的黄泥,加入稻壳以水拌合打底,半干时粉刷上一层掺入了纸筋(无纸筋的可用稻草剁碎煮透捣烂也可)的石灰浆即可。有些质量要求高的,则用纯石灰拌细河沙打底,叫“水流沙”。待到半干时再粉刷上纸筋灰,当然是既美观又牢固。还有些较富裕的人家,室内(或室外)用水流沙打底后,以煤粉掺石灰粉刷外墙,然后在粉刷好的青灰色墙壁上做上规格的砖缝,显得整齐板洁,雅致美观。
墙壁粉刷好以后,整个房屋工序已全部完成,待所粉的墙干后,即可择日入住。至于房屋的门窗,过去全部都是木制的,但一般的民居不会涂油漆,能够打上几遍生桐油就算很讲究的了。
六、建房讲究与知识
民间传统房屋建筑的形式较多,外部造型称呼有所不同。以栋论一般平民之家为人字栋(垛)、金字栋(垛)等,大户人家和宗祠等或为三字垛。屋顶形式有单坡顶、双坡顶、四坡顶。高档大型建筑有四攒尖顶、歇山顶、庑殿顶等。门有单开门、双开门、四开门等;大门一般以双开门为多,小门、偏门、后门一般以单门为多。房屋外结构类型有单间子、三间五、三间六、五间十、出镥头、一把锁、前后栋、四合院等;但很少有四间几的,因为四间为四空,四空必是五个栋,过去民间忌“五”字,认为居住这样的房子常会生口角和灾祸。
因为砖匠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居住的生活大事,是百姓认为的“正行大业”,加上建房本身工程庞大,形式、程序复杂,在过去科学不发达、崇尚迷信的漫长年代中积淀演绎出很多的讲究和说法来,即民间所谓的“师傅”“口诀”“下式”“乱弹”,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并且内容非常复杂繁缛、深奥隐晦。在建筑施工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如在一栋房屋两头的栋(外栋)施工的,必是高手名师,手艺次等的砌前后墙,徒弟们只能砌里屋的间墙。砌砖时不但要砖路整齐,灰路分明,墙面光平,还要用料合理,快速准确,砌土砖时还要注意将砖面(作砖坯时向上的带有凹形的一面)向下,俗称“扑放”,使其与下一层的砖咬合,不能仰放。据说将砖仰放对主家十分不吉利,民间俗语有“家财万千,不能肖(仰)起一砖”之说,等等。
砖匠的工作整个都是和泥水打交道,每天都是站着劳动,又是高空作业,常要顶受烈日寒风,所以这个职业是既脏又辛苦。但是在民间这种职业与木匠一样是受平民百姓尊重的,所以每每在替主家做工时,主家招待是尽力盛情周到。民间素有“起屋钉船,酒饭在前”的说法。并且在施工程序中有多个“红包利市”,如进场开工、下屋脚(安大门)、每条门安“猫眼”、上大门过枋、圆垛看栋、上梁赞栋、完工收场等,主人都会给予“礼信外水”。
砖匠为人们建造百年大计的容身栖息之所,以及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大到宫殿府衙、城垣楼阁、庙宇祠堂、亭阁院宇、堤、圳、沟、渠……,小到每家每户每天不可缺少的炕头灶台等,都离不开砖匠们的心血汗水。所以,砖匠所从事的工作既点缀了社会和历史的风情画卷,又方便了人民,造福了后代,是我国民间传统行业中最普遍,又是老百姓最熟悉、贴近的工匠。
正是:建成大厦高华宅,留与后人久远居。
●○砖匠歌谣
乡土民俗歌谣
(一)
砖匠技艺便万民,相传鲁班是师宗。
一脉相传支派广,千古流传到如今。
(二)
起屋造房事非轻,平民一生几回行。
先打地基下屋脚,择日起符安大门。
(三)
砌砖三尺安窗棂,墙高九尺安楼筋。
缩垛平水安水料,钉上椽皮算完成。
(四)
砖匠本怀建筑才,青砖搭灰砌起来。
平水扯起穿云线,验墙看栋垂吊牌。
(五)
师傅手艺本精良,造桥修坝筑城墙。
扮出飞爪逗云彩,缩成垛子落凤凰。
(六)
辛勤为民不辞劳,造成大厦凌云高。
风雨不磨业绩在,自与百工领风骚。
无吾《传统乡土行业风情俚歌集》
砖匠歌
鲁班仙,手艺精,他是砖匠的师宗。
小砖刀,是玄铁,砍石劈砖应手裂。
穿云线,长又长,师祖赐我造华堂。
铜吊牌,往下垂,砌出垛子插云霄。
木华盖,丁字形,平出水来不差分。
起房屋,造桥梁,都是砖匠的本行。
最难砌,是凉亭,就是倒水要算清。
檐口四,中五六,八九十到栋才成。
亭角上,竖金鳌,鼓眼翘尾放光毫。
亭角下,安铜铃,风吹铃响出好音。
圆廊柱,用石墩,双龙抱柱画金鳞。
小砖匠,手艺好,京城来请造皇宫。
《中国歌谣集成》
砖匠歌
邋遢泥水匠,最是龌龊相。
搬砖掺土化石灰,污泥满身癞团样。
王稼句《三百六十行图集》
砖匠歌
泥水泥铲手中扬,上下高低平尺量。
支柱横梁双手架,青砖黑瓦土坯房。
金辉《民间百业》
赞砖匠
(一)
师傅手艺果有名,鲁班仙师传度精。
四方请你造大屋,砌砖盖瓦功夫深。
(二)
鲁班弟子真有能,与人起造得周全。
山水人物堆得出,手艺精巧声名传。
(三)
鲁班精艺传世人,起造大屋气势雄。
楼台造就好气派,故事作出远传名。
养性山房主人单鑫癸《火龙神狮赞断全集》
砖匠赞
(一)
鲁班传度本不假,砖匠手艺不好耍。
张郎仙人定栋梁,李郎仙人来盖瓦。
(二)
师傅手艺好精通,造出大厦几威风。
堆出蛟龙龙现爪,塑成猛虎虎现身。
(三)
砖匠师傅远扬名,几度请你造府城。
砌出高楼冲云汉,造成土屋住黎民。
踏庄金门村老艺人李翠炎《舞狮赞断》
●○诗词对联
诗词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诗经·大雅·绵》
定之中,作于楚宫。
揆[kuí]之以日,作于楚室。
《诗经·国风·墉风·定之方中》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诗经·大雅·灵台》
築[zhù]城伊淢[yù],作丰伊匹。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曰止曰时,築室于兹。
《诗经·大雅·绵》
楚築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
汉·张衡《东京赋》
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
唐·储光羲《田家杂兴》
合砖起花台,折草成玉节。
唐·储光羲《题应圣观》
砖排古砌春苔干,殷勤寄我清明前。
唐·李咸用《谢僧寄茶》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宋·苏轼《真兴寺阁》
不容閒[xián]草依阶砌,已许归云宿栋梁。
宋·王云《题李都官道堂》
乱石砌成茅屋,编柴夹就疏篱。
明·雪浪法师《冶父山居》
岂辞酷暑与寒冬,作业辛劳在半空。
不是登高思望远,非为立志欲凌云。
墙壁迭迭清刀缝,栋垛巍巍验吊绳。
瓦舍千乡迎夕照,土房四隅向秋风。
无吾《砖匠歌》
对联
层楼叠起,万众欢欣。
高门容驷马,层楼毓祥云。
彩焕高人宅,辉生处士家。
经营有大志,建造集良工。
矗起摘星脚手架,建成揽月摩天楼。
顿看平地楼台起,忽送千峰紫翠来。
旧时燕垒初更换,今日鸿基已奠成。
吉辰已届安基础,大任能当建栋梁。
金碧危楼迎晓日,丹青画栋起祥云。
堂构初成千载业,垣墉已筑万年基。
高楼万丈平地起,大厦千栋手中兴。
堂构鼎新垂世泽,箕裘晋步振家声。
搭瓦砌砖头顶天,修城筑廓手攀云。
华堂建就千年计,小筑安居四季春。
栋绕祥云朝北斗,堂凝紫气对南山。
一代江山环吉宇,百年奎壁焕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