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匠
01 金匠、02 银匠
金匠,是指以黄金为材料进行器物制作加工的工人,古代称为“金工”。后来,因同时也制作银器,所以也叫“银匠”“银工”。古代的金银行业是分开的,因金银同属贵重物资,又因其所使用的工具,甚至技法都基本相同,后来很多的金银加工干脆混为一匠。加之银易得而价廉,加工逐以银为主,民间也就习惯多将金银二匠合称为“银匠”了。该行业崇奉的祖师爷是太上老君、比干、赵公明。
金是指黄金,俗称“金子”,高温烧后不变色,故俗语有“真金不怕火炼”之说。古代科技落后,物质分类概念不准确,将黄金、白银、赤铜、青铅、黑铁混称为“金”,即后世的“五金”。《说文》载:“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银,白金也;铅,青金也;铜,赤金也;铁,黑金也。案金为黄金,亦为五金之总名。”《尚书·禹贡》中有“唯金三品”之语,是把金、银、铜并列。
五金之中,金的质地最重。按照民间所传习惯说法是:每方寸(即1立方寸)黄金为一斤,白银为九两,铜为八两,铁为七两,锡为六两。
我国古人对黄金的认识和利用比白银要早得多。虽然白银在自然界的储量要比黄金多得多,但是黄金在自然界是以自然金的状态存在的,而白银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的,所以在治炼银的技术尚未解决之前,白银的存世量远比黄金要少得多。
人们对黄金的含量有句术语叫作“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就是说青黄色的金子的含金量为70%,黄色的含金量为80%,紫黄色的含金量为90%,赤黄色的含金量几乎达到100%(实际最高纯度为99.95%~99.99%)。白银的含量则以92.5%为最佳(最高纯度可达100%,但纯银质地较软,易变形),白银最初由于炼取困难,曾比黄金还要昂贵。
在自然界中,金常以颗料状态存在于沙砾中,也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岩石中。金的密度极大,如1立方米的水重1吨,而同等体积的金可达19.3吨。人们利用金比重大这一特点,采金时用水来冲走含金的沙而留下金,叫作“淘金”。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都以氯化物和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铅、铜、锑、砷等矿石共生在一起,人类将银矿石与食盐、水放在一起加热,再与汞结合成为银汞齐,蒸去银汞齐中的汞,就得到了银子。
很多资料记载我国很早就发现黄金(白银)的情况。明代之时,我国产金的地方已有一百多处,且多在西南。采金者开洞进入很深后,如果发现“伴金石”就可以找到黄金,这是“山金”。水金多出在云南金沙江、川北潼川(四川梓潼)、湖广沅陵溆浦(湖南沅水中上游)、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崖等地,都在江水沙中淘洗取金。金粒常夹杂在沙土之中,不需要进行艰难的深采。河南东部汝南一带,江西乐平等地,都可以在平地打井取沙淘金,但是产量都不大。山石中所开采出来的金子大的叫“马蹄金”,中等的叫“橄榄金”“带胯金”,小的叫“瓜子金”。平地掘井开采的叫“面沙金”,大的叫“豆粒金”。水沙中所出的大的叫“狗头金”,小的叫“麸皮金”“糠金”。
一、金银使用发展概况
我国祖先最早使用的是石器,接着是玉器和陶器、瓷器。殷商之时己开始使用金器,这时的黄金制品加工简单,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殷商时期虽已开始使用金器(包括五金之器),但以青铜器最具代表性。
西周金器承袭商代风格,具有浓厚的青铜器图案的装饰色彩。并且开始使用银器,但进展不大,只是简单的银饰品,实际上就是打制的银片。正是这些简单的银片,开创了中国银器制造的先河。这个时期,我国先民己掌握了金银平脱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和金银工艺更加发展,并且制作技巧、装饰手法多样。其时贵族已盛行使用金银器皿,热别是银器在这一时期开始普遍出现。并且简易而近乎雷同的王室金银器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新颖、华丽轻巧、方便实用的金银器及包金、镂金、镶金、错金、镏金等工艺。金银的大量出现和形制种类的增多,成了这个历史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标志。
秦代虽然很短,但国力强盛,因此金器种类很多,银器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已可以用铸造、焊接、掐丝、镶嵌、抛光等多种工艺制造出美丽精致的金银器皿来。
汉代社会长期相对稳定强盛,金器制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金银器至汉代其工艺逐渐发展成熟,从青铜器制作的传统工艺中分离出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此之前,因为炼银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故银制品不多,但此时的银器无论是数量、品种,还是制作工艺,都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汉代金制品制作工艺最重要的成就是创新金粒焊缀工艺,就是将细如粟米的小金粒和金丝焊接在器物上组成纹饰。汉代银器除继续使用包、镶、镀、错等方法将银用于装饰铜、铁器皿外,还将银制成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这个时期的金银器构图生动、工艺精细,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经济遭到破坏,金银数量大为减少。但由于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融合及对外交流的扩大,文化艺术以及金银器制作和形制纹样得到了发展。金器以饰物为主,但不是很多,而从中亚、西亚流入的金银器物较多。西方的形制和制作工艺在这一时期的饰物与金银器皿上都有所反映。这个时期的银器数量较多,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工艺更先进,出现了更多的金银器物品类,其金银制作工艺对后来隋唐时期的金银器风格有较大的影响,也为隋唐金银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虽力求节俭,但统治阶级其他上层人物却追求奢华,大量使用金银器,因此金银工艺仍有所发展,制作水平也有提高。但因其年代较短,因此传世的金银器物数量不多。
唐代强盛繁荣,因此金银器工艺很发达,不仅创造出了璀璨夺目的新的金银器,而且造型精美、结构巧妙、装饰典雅,朝廷还设立了金银加工管理的官员和庞大的加工机构,其机构名称叫“内侍省善金局”。
唐代金银器工艺技术已很复杂精细,此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当时人们特别崇拜与追求白银制品,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唐代是中国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全国有银作坊56处,并分官作(官营作坊)与行作(工匠作坊)两种。
唐代的金属工艺中,铜器和金银器是两个重要的品种。这时的达官贵人将金银作为财富储存与积累,他们将金银打制成各种实用的器皿,这是以前没有过的现象。金银器是唐代手工业品中一个突出的种类,并且制作技艺非常发达。据《唐六典》记载,当时金的加工技艺就有14种。到唐代晚期,金银器制作工艺已完全成熟,这个时期是中国金银器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宋代时己普遍使用金银器,朝廷由文思院管辖的官营金银器作坊有镀金作、销金作、镂金作、银泥作、拍金作等。民间还开设了许多专门制作金银器的店铺,金银器制作行业十分兴盛。
宋代的金银器在造型、纹饰上不似唐代的雍容华贵,形成了生动素雅的风格。这时有铭款的银器显著增多,为宋代银器的一大特点,并对后代的银器制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代金银器胎体轻小精致,造型多样,构思巧妙,工艺技术在唐代的金银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锤、凿、镶嵌等手法基础上加以改进,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宋代以后白银进入了流通领域成为一种称量货币,黄金则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财富,所以这个时期已很少用金银来制作器物了。
元代统治者重视金银器加工,所以金银器的制作更有进步。元代金银器粗犷洗练,细腻繁密,雅静脱俗,造型讲究,工艺基本继承宋代,但在形制、品种上有一定变化。除了饰品和日用器皿之外,陈列品增多,这个时期的银器已非常普及。
元代统治者排斥汉人,特别贱视儒者,这些人处于不平等的底层地位而难得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被迫将才学寄托于文化艺术相关的领域,诸如金银器的制作等,所以元代的金银器就多了一股“文人气”和“艺术味”。元代以前的金银器只是一种工艺品,而元代时则被提升为一种艺术品了。元代虽定都在大都(今北京),但金银器制作地却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太湖地区,因此元代流通的金银器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江南特色。
明代朝廷对金银器加工很重视,并设立了银作局。这个时期的金银器不同于宋代的清秀典雅、意趣恬淡,而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浓厚,民间金银器(尤以银器)用品日益增多。明代金银器制作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把已有的工艺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时期最具有时代特色的金属工艺要数宣德炉和景泰蓝。
明代以来,帝王贵族广泛使用的金掐丝镶嵌宝石器物,这种工艺一直延续到清代。同时,金银器工艺还与漆器、木器、玉器等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一批颇为新奇的作品,其风格造型构思大胆、巧妙新奇,或制作精细、工艺高超,或精制华美、格调高雅。纹饰结构大多趋向繁密,花纹组织布满器身。除细线錾刻外,也有不少浮雕装饰。银器上则开始镶嵌珍珠、翡翠等,显得更加华丽。
清代虽是我国历史最后的封建王朝,但金银器制作却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并且是我国使用黄金最多的时期。清代的金银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种类多;二是工艺精;三是风格新。
清代金银器制作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细腻精湛,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的金银器造型纹饰变化很大,已经没有了古朴之意。这个时期的金银器在宫廷和民间都很盛行。宫廷金银器有各种礼乐用器、生活用具及各种陈设器皿。特别是民间银器的制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因民间财力有限,故大型器物很少,多为首饰之类的小件;银庄、银店、银楼、银铺到处都是,或制造加工,或经营买卖,呈现出一派兴盛景象。
清代的金银工艺采用了铸造、锤揲、錾刻、垒丝及镂、掐、錾、嵌、焊、镀、镏等技术,并能抽出细如毛发的金银丝来,还创造了“平填”等精细加工工艺和点烧透明珐琅及金丝填烧珐琅新工艺。这个时期的复合工艺也极为发达,银器与宝石、珐琅等结合,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清代金银加工工艺不仅继承了前朝各代的传统,而且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成为我国金银史上继盛唐之后的第二座高峰。
清道光年间,山东潍坊始创了一种嵌银漆器的手工艺品,并驰名中外。当时的金石学家陈介祺雇佣民间艺人姚学乾、田雨帆,吸收前人铜器嵌银的经验,创制木器嵌银,为收藏各种青铜器和古代印章做装饰性匣盒,后来引起不少铜匠争相模仿制作,将嵌银技术引入了更广泛的应用范围,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手工艺品生产行业。
嵌银漆器制作工艺独特精细繁杂,需要经过配料、成型、组装、雕刻、镶嵌、磨砑、涂漆等多项工艺程序。艺人们全靠手工使用特制的小锤、小剪、小刀,在贵重的木料(红木、檀木等)制作的器具上进行制作。首先按照设计的图样刻上细槽,嵌入细如发丝的金丝或银丝,然后反复打磨,涂以生漆,即成为飞金走银、妙趣横生、高雅古朴的嵌金银漆器,嵌银漆器将木、金、银融为一体,是绘画、镶嵌与雕刻艺术的巧妙结合。嵌银漆器,大到巨型立屏、床柜桌椅、挂联,小到烟斗、印盒,经过艺人之手,件件古朴典雅,绚丽多姿。
清代至民国初期,金银制作以民间作坊为主体,曾一度繁荣,但在工艺上并没有进展。金银器在民间使用极为普遍,其种类又以妇女、儿童的饰件为主。如各种钗、簪、插、佩、耳环、手镯、项圈、项链、罗汉、长命富贵锁,以及喜庆吉祥用品和成匣论套的升、斗、钟、卯、寿星、奎星、罗汉、铃铛之类。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金银器制作行业衰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开始稳定,各种传统行业也有所回升,金银加工行业也日渐恢复,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底,行业形势平淡。至“文革”时期,金银加工行业几乎灭迹。直至拔乱反正,金银器加工行业才逐渐恢复,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日渐兴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银器加工行业日益兴盛繁荣,到处都有金银器的加工作坊。
现代,我国著名的金银加工地区要数云南鹤庆县的草海镇新华村了。这里金银加工的历史从大理南诏国的时候起,至今已有1200多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匠之村,有“新华有千家,家家是艺人”之说,被外地人称为“云南银匠”。这里有很多著名的工匠高手,如洪新贵是制作银法器等物的“梵音圣手”,德高望重的老师傅董中豪擅长制作大铜件,如与真物一样大的铜像,还有专制作小型“银法号”被称为心灵手巧的寸家发,专门制作银面和油壶的董中才等。最著名是寸发标,他的手艺精、作品多、生产规模大、知名度高,他打造的佛事用品,特别是“九龙银壶”还获得了国家专利,200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银器在我国历代应用都很普遍,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其中又以苗族为最,唐代时即己风行。唐·刘禹锡《竹枝词》中写道:“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shē]。”说的就是苗族妇女在劳动的时候也都戴着金银首饰。清·爱必达《黔南识略》载:“银花饰首,以多者为富……”。是说金银饰品戴得越多就越能显示出身份和品位,同时苗族还认为金银器是去邪秽、驱鬼蜮[yù]、保平安、祝福寿和光明吉祥的象征。这种需求和民俗习惯,使得每个家庭都不惜“重银”来装扮自己的女儿。有的整套银装竟达50多种,用银达8000多克,有银帽、银衣、大银角、银扇、银链、银插、银梳、银簪、银花、手镯、戒指、项链、银锁、耳柱,等等,造型多为龙凤花鸟的吉祥花纹。
二、金银首饰的传闻故事
过去,金银制品靠纯手工打成,现在多是用模具浇铸成型后抛光即可。过去金银制品的种类样式繁多,变化万千,现在除了少数民族有的金银制品制作精巧奇异、繁多复杂以外,一般只加工戒指(指环)、耳环(坠)、手镯(钏)、项链,这是现代小康人家妇女的标志和新娘定礼结婚几乎不可少的装饰品,称为婚礼“四金”,并成为一种社会习俗。
金银首饰历来深受女人们的喜爱,因为金银器戴在身上,不仅美观,显示身价仪度,还可以寄托情思、祛祟辟邪,防病祛灾,所以千百年来其势有增无减,并留下了很多传闻轶事。现将民间金银首饰中最常见的戒指、耳坠、耳环、手镯的传闻故事简介于下。
1.戒指。也叫指环,一般以金或银制成,也有使用他贵重材料如翡翠、玛瑙、象牙等。最早的戒指见于古埃及的墓葬,上面用象形文字刻上指环主人的姓名与头衔。在古希腊,人们把戒指作为装饰品,在古罗马,戒指是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中国的戒指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宫中的妃子们在来月经时于无名指上戴上戒指,是作为一种信号使用。后来逐渐习以为俗,姑娘们成人、出嫁时都要戴上一枚戒指。
2.耳坠。传说在很久以前,有夫妻二人老来得女,非常宠爱,视之为掌上明珠。由于老夫妻俩过分的溺爱,姑娘被娇惯出很多毛病,尤其是走路时总是左顾右盼,显得轻佻浮薄,名声不好,竟没有人肯娶。老两口为此十分焦急,琢磨出一个方法:耳下各系一小贝壳,如姑娘的头乱摇乱晃,贝壳就会刮打两脸,而民间刮脸是示“羞”之意,使姑娘警觉自省。结果,真的纠正了姑娘的坏毛病。此事传出,有人仿效并得以普及,逐渐改制成工艺品,戴在耳朵上,以增添女性的高雅靓丽。
3.耳环。相传古代有一少女,双目失明,一名医认为能够治愈,用银针扎刺其耳垂,经过精心治疗,竟使姑娘重见光明。为了感念名医之恩,她请银匠打造了一对耳环戴在耳上,谁知此后双目更加明亮。此事传开,许多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
4.手镯。传说清乾隆时,皇家大兴土木修建东陵,施工期间发现金丝楠木紧缺,乾隆皇帝想起明朝永乐皇帝的长陵中多有此木,遂派人以维修为名,将其盗运来修建东陵。满朝文武对此议论纷纷,大臣刘墉决定用计平息众议,便上朝奏本问乾隆说,如果老百姓有盗墓者应该当何罪?乾隆对之曰死罪。刘墉接着又问,如果是皇帝盗墓又该如何?乾隆不敢当着着众大臣毁坏大清的律法,只好支吾着说该发配。没办法,乾隆帝只好做个形式往外走一遭,权当“发配”。于是刘墉给乾隆打制了一副银镯,说是去暑降温保安康,请乾隆戴在手腕上。乾隆心知是刘墉用银镯巧妙代替手铐以掩群臣耳目,只得顺从地戴上。后人受到启发,为了防微杜渐,警觉自省,相仿佩戴银镯,久之而成习俗。
三、金银器制作传统工艺
金、银都极富有延展性,1克金可以拉成长达3500米长的细丝,并可锤打成极薄,厚度只有1厘米的五十万分之一的金箔,看上去已几乎是透明的了。1克银子可以拉成2000米的细丝,碾压成厚度只有1厘米的五万分之一的银箔,所以人们利用金、银延展性强、易于加工的特点,将其加工成各种装饰品和器皿,以丰富人们的生活。
我国民间金银加工技术高超精湛、工艺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镶金、嵌金、戗金、镀金、鎏金、贴金、描金、金银错(错金)及点翠、珐琅等。现将传统金银器制作工艺介绍如下。
(一)花丝工艺
花丝是一种用粗细不同的金属丝(金、银、铜)搓制成的各种带花纹的丝,经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段制作各种精致的产品,该制作过程称为花丝工艺。它在金银工艺中繁杂缜密,工艺要求严格。
1.花丝工艺基本技法
花丝工艺制作方法概括为“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法,其中以掐、攒、焊为基本技法。
(1)堆。指用白芨和炭粉堆起的胎体,用火烧后而留下镂空花丝空胎的过程。工序包括:①用白芨和炭粉调和制作胎体;②将花丝(素丝)掐制成所需纹样;③把掐成的纹样用白芨粘在胎体上;④放置焊药;⑤补修,对未焊牢的花纹用点焊焊牢。
(2)垒。指两层以上的花丝纹样组合。其技法有二:①在实胎上粘花丝纹样图案后予以焊接;②在部件的制作过程中以单独纹样垒成图案。
(3)编。用数量和型号不同的花丝(素丝)按经纬编成花纹。工序包括:①轧丝;②将所轧的丝烧软,以便编织;③编丝。
(4)织。指以单股花丝按经纬表现纹样,通过单丝穿插制成很细的纹样。
(5)掐。用镊子将花丝(素丝)掐制成各种花纹。其中包括膘丝、断丝、掐丝和剪坯四道工序。
(6)填。把轧扁的单股花丝(素丝)填好在掐好的纹样轮廓中。
(7)攒。把用各种方法做好的单独纹样组装成所需要的复杂纹样,再把这些复杂的纹样组装到胎型上。
(8)焊。焊接是花丝工艺的最基本技法,它伴随着该工艺的每一道工序。
2.花丝工艺制作流程
花丝工艺制作流程一般为以下步骤:设计→备料(化料、拉丝、轧片、配焊药、锉焊药)→制作胎型→花丝制作→黑胎成型(攒活、焊活)→清洗→烘干→点蓝(点蓝、烧蓝)→表面处理(镀金、镀保护膜)→组装嵌石→成品检验入库。
(二)錾刻工艺
錾刻工艺是指用各种錾子在金属表面錾刻出图案,通过敲打使金属表面呈现出凸凹而表现出各种图案和花纹的工艺。这种工艺多为手工操作,在整个錾刻过程中,凸起和凹陷是交替进行的。
錾刻可分为实作和錾作两部分。实作是直接在金、银等金属的素胎上錾刻打制各种花纹和图案的工艺品。錾作也叫“花活”錾,指利用各种工具在工艺品的素胎上錾刻出各种花纹图案,但不能直接成为工艺品。
1.錾刻的基本工具
錾刻工具主要是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锤子和錾子。
(1)锤子类:铆锤、大锤、小锤、素锤、光片锤、钢锤、铜锤、錾锤、打锤等。
(2)錾子类:弯勾錾、直口錾、勾錾、沙地錾、组丝錾、开模錾、枪錾、采錾、脱錾、挂线錾等。
2.錾刻的基本技法
(1)錾刻的表现方法。
①阳錾:錾刻凸出饰物表面的花纹装饰,所錾去的是花纹外的余料。
②阴錾:錾刻凹进饰物表面的花纹装饰,所錾去的是花纹的本身。
③平錾:在饰物表面直接錾刻花纹图案的线条。
④镂空:在金属片上或胎型上錾出花纹后,再顺花纹边缘錾刻,脱下底子,留下镂空的花纹图案。
(2)錾刻工艺的基本技法。
①勾:用各种弯度的勾錾在素胎上勾勒出基本图样。一般纹样的线条弯度就是勾錾的弧度。一般在素胎的正面操作。
②落:用沙地錾把基础纹样中不需要凸的地方錾压下去,使图案呈现基本层次。多用于素胎的正面操作。
③串:在基础纹样中凸度不够的地方,用各种圆头点錾从素胎的背面冲击,以达到要求的高度。串活是在素胎的背面操作。
④台:按产品要求选用相同的“楦[xuàn]”,把料片置于“楦”上,用各种锤子把料片敲打成“楦”形(胎型)。
⑤压:即指“冲压”。
⑥采:用方圆大小不同的采錾把纹样表面处理平整光滑。
⑦丝:用组丝錾把纹样的线条处理清晰美观。
⑧戕:錾刻工艺利用戕的方法表现明与暗,对比强烈,富有感染力。
四、金银器制作特殊工艺
金银器制作除了需要好的构思、设计以及精巧的手艺和细致的心思外,有的还要懂得一些特殊的技术,其中主要的是“鎏金(银)”和“错金(银)”。
鎏金在我国的战国中期就已被掌握和应用。鎏金(银)的材料是用金(银)和水银合成金(银)汞剂,当时称“金涂”或“黄涂”,将这种汞剂涂在铜器(或将金汞涂在银器表面,叫作“金包银”)的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银)附着在铜器上而不脱落,使所涂的器物显得更加精致雅丽,金碧辉煌。
错金,又叫“金银错”或“错金银”。是用金、银抽成细丝嵌入器物表面、构成图案或文字,然后用错石(即磨石)将其磨平磨光即成。如果只用金丝就叫“错金”,用银丝就叫“错银”,金银丝并用就叫“错金银”。还有另类形式的如利用青铜的色泽构成花纹,然后磨错、抛光的叫“错铜”,在待错的铜器錾槽里用漆液粘嵌绿松石的叫“错石”或“青碧”“碧错”。
错金银这一特殊技术工艺以山东潍坊最为突出,它兴盛于清代道光年间。错金银制作的工序全靠手工操作,工匠用特制的小锤、刀、剪等来完成,其中需要经过配料、锤錾成型、组装、雕刻、镶嵌、涂漆等复杂的工艺程序。
金银器物的装饰早期花纹多用忍冬(金银花),工精纹细,装饰感很强。中期多以花鸟为中心组成的团纹,四周绕饰缠枝,丰满华丽。晚期则多以对称格式的单独纹样,风格趋向写真。
金银器的加工一般为一个人单独操作,只有加工大件如抽打金块和金箔等则需要多人进行,最多可达至六人,即为:一人掌钳、一人司炉、四人持锤轮番锤冶。抽打加工金箔传统的方法是将金料打成薄块后,夹在牛皮纸中叠成数十层经人工反复多次锤打而成。金箔很薄,传统工艺七分金可打金箔(1平方寸)1000张,可合1平方米。现代工艺每克黄金可打金箔1.4平方米。
五、近代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一)浇铸成型,錾刻细部
浇铸方法来自于青铜工艺,具体操作方法前面己作介绍。浇铸冷却成型后,进行精工细致的加工錾刻,錾刻时使用各种不同形状、作用的小钢錾子,将设计好的纹饰或图案錾刻在成型的坯料上。錾刻形式有阳錾、阴錾、平錾等数种。
(二)锤錾为主,錾刻镌镂
对于银器加工以锤錾为主、錾刻镌镂为辅的方法多见于我国云南地区。有的则是从成型到纹饰全部用锤錾,有的则是锤錾之后焊接成型,有的是锤錾之后以银环、银链缀接成为整件,也有的锤錾再焊接成型后,细部再进行刻画,用錾刻和镌镂成型。
錾刻的底托一般是用松香。因为松香软硬程度适中,便于操作使用。打粗坯加热用风箱和银炉,而部件制作则是以油火用管子吹之进行加工而成。
(三)花丝镶嵌,点翠珐琅
将金银加工成细丝进行编织、堆垒、掐花、攒焊,做成各种平面或立体的图案造型纹饰,统称“花丝工艺”,往往同时使用镶嵌、錾金、错金、点翠、珐琅等工艺。
六、银(金)器制作程序
因为银器普通多见,所以将银器制作程序介绍如下。
(1)化银。先将与所需制作器物重量相同的银料(大块者砸碎)放入银罐(坩锅)中,置炉火上熔化,将银汁浇铸入模具(分钢模、铅模、铜模等数种)之中。
(2)锻打。趁热或视情况予以加热后进行冶炼锻打(金银器物传统熔化加热的燃料为木炭),将其打造成所需要制作器物的坯型。
(3)备料。按照设计好的纹饰器物图样剪下银片,并将各部分予以连缀焊接成型。
(4)锤打。为粗加工,初步将各部位锤打出银饰的凹凸。
(5)做托。使用铅托或钢托,起到托住和固定所加工金银坯的作用,以便进一步加工。把粗加工出来的银片反面向上置于砂箱中,将已熔化的铅液注入其中,冷却后即成。传统的方法是用松香做托。
(6)精修。这道工序包括錾刻、镌镂等工艺,是整个工艺程序中最关键的地方,有的地方也叫“雕花”。
(7)焊接。将需要并合成型的银饰在接口处挂上焊药(焊药成分为硼石、白银、黄铜),放入炉火中加温片刻即可焊上。
(8)酸洗。银器打制成型后,因其经过多次反复的锤打和加温,它的表面会呈现出一种黑色,就需要进行酸洗。现代的酸洗液是由硝酸和硫酸配制而成(传统对银器清洗的配方为盐花梅子浆)。酸洗时将银饰(或金饰)件放入酸液中一涮,迅速取出后用清水漂洗去酸液后再晾干。至此,一件银饰作品的制作工序全部完成而成为成品。
黄金和白银以其柔韧恒久的性质、富丽华贵的色泽,历代为社会所注重,广泛地应用于军事、科技、工业、医疗、生活等各个领域,得以跻身于民间物质之首,特别是金银打制的各种首饰更是精巧雅致、富丽高雅、千姿百态,受到历代妇女的喜爱,其势经久不衰。
有联赞金银饰品:
其一:细琢精镂工艺巧,头簪手戴风仪生。
其二:冠服装缀宝光现,首饰佩插金步摇。
●○金匠歌谣
乡土民俗歌谣
(一)
金银行业世所珍,祖师原来是老君。
箱箧[qiè]储积显富贵,服饰装配助仪容。
(二)
金黄银白耀光华,君子小人都爱它。
富者用以显身价,穷人求之谋生涯。
(三)
金银手艺古来珍,操作技法多种分。
鎏金镶金金银错,戗填镀描与贴金。
(四)
师傅手艺实堪钦,各种首饰打得成。
项链耳环和戒指,金钗银簪样样精。
(五)
带绶环佩和牌印,杯盏碗箸匣盒瓶。
小儿项圈长命锁,罗汉铃铛及寿星。
(六)
精工巧艺赞尔曹,金银为器品位高。
男增身价女添俏,一代人物领风骚。
无吾《传统乡土行业风情俚歌集》
金匠歌
十八匠艺称第一,金匠名字老君取。
昔日老君茅山炼,炼出宝贝世间稀。
老君仙师传度我,宝匠手艺莫看低。
赤金成色分高下,真金不怕火来炼。
打出戒指一颗印,韭菜边与桃子形。
金耳环子两边分,有长有短有重轻。
金簪金镯刻凤毛,金碗上面把龙雕。
一双金筷两条龙,打出金佛活生成。
打个寿星献蟠桃,打个罗汉乐逍遥。
府台请我打金印,皇上要打带束腰。
《中国歌谣集成》
银匠歌
炉头祖师传度我,十八匠艺第二名。
功夫要精心要细,各样银货打得成。
银钗刻凤美人爱,插在头上好巧怪。
银耳银环两边分,中间现个银观音。
打出戒指一颗印,又打银镯戴手中。
能打大小银罗汉,打出八仙活生成。
能打银锁刻龙凤,长命富贵有字文。
有的买起去嫁女,有的买起送外孙。
有的买起送朋友,有的买起做古董。
点翠画蓝多巧样,出在银匠的手中。
民间资料本
金银匠
左手紧握金银夹,右手紧握铁锤把。
炉头祖师传度我,百样银货都能打。
打金花来打银花,打个晚姑回娘家。
打个罗汉肚子大,打个狮子阔嘴巴。
上打天上七仙女,下打观音坐莲花。
两边打起双龙会,中打日月放光华。
百般首饰手中出,姑娘嫂嫂把我夸。
民间资料本
赞银店
莫道春回北斗边,宗师乃是纯阳仙。
能打金银炉中变,打成首饰式样鲜。
纯阳祖师实有灵,传出手艺是斯文。
钗环首饰般般巧,戒指手钏佩佳人。
五福临门吉庆家,老板手艺实堪夸。
打成首饰增艳丽,随人挑选哪色花。
宝店功夫可拔尖,打造三星与八仙。
人物故事都精巧,财源如涌发万千。
养性山房主人单鑫癸《火龙神狮赞断全集》
赞银匠
师傅手艺是打银,做出百般都传神。
錾花点羽翠,加点黄绿红。
百般手艺最难精,首饰做出好时新。
样样实堪美,都是金与银。
养性山房主人单鑫癸《火龙神狮赞断全集》
打金箔
手执榔头打金箔,墩上惟闻声扑扑。
每日不怕手臂酸,只要打来金叶薄。
千捶万捣金箔成,榔头撇去不须擎。
王稼句《三百六十行图集》
●○诗词对联
诗词
化人之宫,构以金银。
战国《列子·周穆王》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
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土事不文,木工不斵[zhuó],金器不镂。
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
赪[chēng]丹明玑,金华银朴。
西晋·左思《三都赋》
黄华如沓金,白花如散银。
东晋·杨方《合欢诗》其四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反插金钿,横抽宝树。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
绣毂[gǔ]银鞍,金杯玉盘,坐卧珠璧,左右罗纨。
唐·卢照邻《秋霖赋》
银炉称贵幸,玉辇盛过逢。
唐·李乂[yì]《高安公主挽歌》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二
赤墀[chí]樱桃枝,隐映银丝笼。
唐·杜甫《往在》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桮[bēi]。
唐·刘禹锡《竹枝伺》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唐·李绅《答章孝标》
金花银碗饶君用,罨[yǎn]画罗衣尽嫂裁。
唐·白居易《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戏贺兄嫂》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唐·白居易《长恨歌》
金镊洗霜鬓,银觥敌露桃。
唐·杜牧《醉题》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唐·刘采春《啰唝曲》其六
金错银盘贮赐冰,清光如耸玉山棱。
唐·雍裕之《豪家夏冰咏》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唐·裴思谦《及第后宿平康里》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宋·戴复古《寄兴》
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
扈从金宫归,赐酒银瓮盈。
明·刘基《君子有所思》
听楼头,鼓将过,香烬金猊,独暗银荷。
明·徐遵诲《折桂令·临床》
紫胜心中结,银珰耳上星。
清·纳兰性德《丁香》
古人用钱币,银铤宋始行。
清·赵翼《古诗》其十
对联
黄金条脱 白玉搔头
佳制玉条脱 新成金步摇
新妆金络索 佳制玉铃珑
五金陶冶称先哲 一代炉锤见化工
银花巧制云髻艳 金凤添饰宝髻光
镌冰镂雪耀银海 嵌玉镶珠映宝山
常凝宝气五金重 独运匠心百艺尊
宝钿金钗凝瑞气 珠环银佩焕祥光
光腾银汉 辉映宝山
钗钿添异彩 珠宝斗新妆
沙里淘来金足赤 炉中炼出火纯青
金柳若摇莺欲语 银花如绽蝶疑飞
宝气珠光腾异彩 金钗翠钿斗新妆
锓鸾制凤心思巧 错彩镂金手段高
金银腾彩工雕镂 珠宝泛光善饰妆
金钏玉佩极精致 银髻珠花尽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