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教学
- 刘昊
- 7字
- 2021-09-18 15:35:26
第一章 ABA的概貌
为ABA全景定位
ABA是英文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的简称,在国内译为“应用行为分析”。在开始了解它之前,让我们先对孤独症的康复和教育方法有一个概览式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ABA在其中的位置。由于涉及对各种康复教育方法的全面介绍,本章不可避免地会提到一些专业术语和理论背景。如果您觉得不太好懂,完全可以略过本章,从第二章看起,这并不会妨碍您接下来的理解。在看完后面的内容后,请再回头来看本章内容,相信那时您会对ABA有更清晰、完整的认识。
孤独症被人类发现和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从1943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利奥·凯纳(Leo Kanner)最先报道病例到今天,也不过半个多世纪,而人类开始尝试治疗和干预孤独症的时间则更短。但是,在这一领域中人们所尝试过以及仍在尝试的各种方法,恐怕是在所有疾病治疗领域中最多、最丰富的。曾经有人做过统计,针对孤独症的各种治疗干预方式、方法共有上千种,即使剔除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方法以及相互重叠(叫法不同但本质近似)的方法,仍然有上百种之多。由于孤独症的病因、发病机理等问题至今没有弄清楚,所以在医学上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能够像治疗感冒发烧那样来治疗孤独症,因此,目前医疗手段所起到的作用基本上限于改善症状或抑制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改善孤独症儿童生活和生命质量的任务就落在了教育和心理工作者的肩上。正是他们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干预和心理治疗方法,应用在孤独症康复领域。这些教育和心理干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从儿童的感知觉入手,认为孩子表现特异的内在原因,在于其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各种感觉的接受、处理功能出现了问题。基于此,这类方法将重点放在对感知觉功能的改善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这类方法往往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以特定的方式刺激儿童的感知觉,以达到矫正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往往是未经确证的,其效果也众说纷纭。严格来说,它并不是教育方法,而是属于治疗手段。
第二类可以称为“发展主义”的方法。这类方法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共同的看法:将儿童看作自主发展的个体,他们在周围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如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如父母的关爱、社会的关怀)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轨迹和路线,逐步发展成一个更成熟、更适应环境的人。这种理念提倡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儿童自主地发展进步。在这个过程当中,教育者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比如,“地板时光”“DIR”(1)(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译为“发展、个体差异、以关系为基础”)都可以算是发展主义的方法。
第三类则可称为“行为主义”的方法。这类方法将儿童的发展过程看作一个一个“技能”的累加,“孩子长大了,进步了”就意味着他掌握了更多、更丰富、更高级的技能,包括各种动作技能、语言技能、认知技能、学习技能等等。举例来说,1岁的孩子可能掌握有100种简单、低级的技能(如抓握勺子、牙牙学语),而5岁的孩子则掌握着1000种比较高级的技能(比如,能够自如地使用筷子,能够流利地和人交谈,学会了骑小三轮车,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基于这种认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儿童目前水平和应该具有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他/她有哪些技能存在不足或缺失,然后“查缺补漏”地对这些技能予以训练。教育者的角色是督导者和训练员。ABA就是行为主义方法的集大成者。
发展主义的方法类似于农业生产,教育过程就像给作物浇水施肥一样,通过有利的环境给儿童以“养料”,培育他们让他们自己快快生长。而行为主义的方法更像是工业生产,教育过程就像给机器装配螺丝一样,按部就班地赋予儿童应该具备的每一项技能。ABA把孤独症儿童的发展视为“行为”的改变(某些行为的增加,某些行为的减少),而干预的目的就是去改变“行为”,增加好的行为,减少不好的行为或让不好的行为消失。
上面“发展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分类并不是十分严格而明确的,二者更没有优劣上下之分。实际上这两类干预方法都呈现出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的趋势:发展主义的方法会借鉴行为主义的方法,而行为主义的方法也会采纳发展主义的一些原则。近些年来,ABA越来越多地强调尊重儿童的兴趣,按照儿童的发展轨迹决定干预的内容,这正体现着发展主义的一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