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路过郑国,在郑国小住了一段时间。郑国是个小国,又有贤相子产辅政,孔子不打算参与郑国的事务。这时候陈湣[mǐn]公欢迎孔子到陈国去,孔子便偕弟子前往陈国。
陈国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位于大别山区,与桐柏山、张八岭合称淮阳山,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这里是南北文化的交集融合地区,地广人稀,民风纯朴。
孔子一行进入宛丘城的时候,正是春光烂漫、桃红柳绿之时。宛丘城墙低矮,街道古旧,破落的衢巷,参差的房屋。街市上行人灰头土脸、破衣烂衫,但是态度友善。陈国处在楚国、吴国等大国之间,屡遭大国的侵扰,因此经济非常地落后。
走在街上,孔子和弟子们优越感油然而生,一种发达国家来到落后国家的心情。弟子们情绪振奋起来,道路尽管曲折,前途依旧光明,在陈国这样的落后之地,弟子们一身的本事,应该不难找到用武之地。
地偏又弱小的陈国,难得有孔子这样远近闻名的博学之士来访。陈湣公听说孔子来了,十分高兴,立即派人前往迎接。
陈湣公以上宾之礼接待孔子,他看到孔子学识渊博,和言悦色,有圣贤之风,即邀请孔子参与朝政,领取俸禄。孔子同意弟子们的观点,认为陈国虽然落后,但正是用武之地。于是同意辅政于陈国,为振兴这个落后国家献出绵薄之力。
陈国的司城名叫贞子,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城市市长。贞子是孔子的老友,以前在其它国家见过面,间有书信往来。贞子邀请孔子下榻其府,孔子师徒便住在了贞子的府中。
陈湣公时常召见孔子,有时还驾临司城贞子府上拜访孔子,问政、问礼,切磋诸侯联纵求存与发展之事,孔子的学识见解经常令陈湣公惊讶佩服。
有一天,陈湣公一大早在宫廷院中散步,突然间呱唧一声,一只鹰隼跌落在台阶上,死了。湣公仔细看时,见鹰隼身上穿着一只箭,足有一尺八寸长,箭杆是楛木做的,箭头是石头做的,箭身上沾满血迹,虽然已经干透,看起来仍然血腥瘆人。
陈湣公心中一惊,莫不是天降凶兆,来警示陈国了?
宫人和知道的朝臣们也议论纷纷,有的怀疑是刺客恐吓,有的猜测是宫内阴谋,大家虽一时说不清,心里都觉得不祥。
陈湣公派人来请教孔子,孔子辨识了一会,说:“鹰隼飞来的地方应该是很远了,这箭是肃慎人的箭。肃慎是远方的夷蛮之国。过去武王攻克了商纣,和九夷百蛮之地都建立了关系,与肃慎国也有邦交。臣服的四方蛮夷来贡,各献土特产品,肃慎国所献的,就是这种木石长箭,楛木做的箭杆,石头做的箭头,长度是一尺八寸。”
孔子略一沉顿,文武百官都支起耳朵听着,湣公示意孔子接着说下去。孔子继续说道:”武王灭了商纣,和四方的蛮夷民族来往,刻意去开化他们。他恩威并施,要他们把各地的特产献给朝廷,教他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义务,也赏赐给蛮夷一些先进稀缺的器物。于是肃慎人献来这种楛木石箭。先王为了表彰他们的美德,就把肃慎人的箭分给长女太姬。后来太姬嫁了虞胡公,虞胡公又封来陈国。当初先王分美玉给同姓诸侯,用意是要展现亲谊,分远方贡物给异姓诸侯,是要他们不忘归服王室,所以分给陈国肃慎人的箭。”
湣公听了,半是尊敬,半是疑惑,孔子说的真有其事?再看大臣们时,表情和湣公几乎一样。于是湣公叫人到旧府去查证,果然在收藏库中找到了几支同样的箭。
陈湣公大为惊奇,孔子如此博学多识,对陈国的历史竟比自己还熟悉,这让他内心无比佩服。更令湣公满意的是,孔子的一番分析解说,竟然化灾异为祥瑞!这实在是旷世圣人才能够做到的。
陈湣公建造宛丘外城的陵阳台,因为工程进度缓慢,杀了好几个人。这次,陈湣公又因为未按期完成进度,把三名监工的小吏囚禁起来,打算当众杀掉。
陈湣公邀请孔子登上即将竣工的陵阳台,一来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成就,二来听听孔子的建议。陈侯问:“周朝建造灵台时,因为监工的缘故,也杀过人吧?”
孔子道:“文王建庙堂,老百姓像儿子给父亲干活一样都来了,而且是竭尽全力,没一人偷懒,哪用得着杀人呢!”陈侯听了很惭愧,就放了被囚的官吏,暂停了工程。
孔子暗喻陈湣公,用暴力野蛮的方式对待民众,收获的只能是敌对,必然种下仇恨的种子。作为国君,要体恤臣民,只有赢得人心,才能赢得一切。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悖逆部众,结果一定会惨淡收场。
孔子在陈国居住期间,鲁国都城的司铎家发生大火,全家被焚,并且殃及旁边的两个宗庙也化为灰烬。
消息传到了陈国,陈湣公问孔子,是哪一代的宗庙?孔子回答:“烈火所及,必是桓公与僖公之庙。”
“何以见得?”湣公再一次提出疑问。
孔子分析道:“按照礼制,对于有功德的祖先,后人不能毁其庙。鲁国的桓公和僖公,并没有足够的功德可以让后人保存他们的庙,即使鲁国人不损毁,上天也会来毁掉它。后来消息证实,着火的果然是桓、僖之庙。
桓公、僖公祖庙的存在与消失,说明季氏在鲁国的专权跋扈。
按照当时的礼法,祖宗的庙只能存到四代为止,鲁国所以还保存桓公、僖公的庙,是因为季氏当权的缘故。桓公是季氏的直系祖先,僖公则最初给予季氏封地。季氏为了纪念他们,所以特地将他们的庙保存了下来。孔子一向反对季氏专权,认为季氏无德又任性,据此准确地推算出失火的宗庙。
陈湣公十分佩服孔子,对孔子信任有加,并任用孔子参与国政。但陈国的奸佞之臣,视孔子师徒为威胁,变着法子刁难孔子,企图逼迫其早日离开陈国。
陈灵公遗留有一颗九曲明珠,但是贯线断脱了,无人能穿,长期储藏在藏宝库中,成为国人的一大遗憾。佞臣伯专凑请陈湣公,孔子师徒这么有本事,让孔子为九曲明珠来穿线吧!
孔子领命后,琢磨了一整天没想出办法。遇到困难还需要调查研究,孔子派颜回到当时的桑蚕之乡泄庄采风问俗,求教穿丝之法。终于有一位采桑娘子告诉颜回:以蜜汁润珠眼,以细韧蚕丝沾蚁尾,置于明珠一端,同放匣中,密盖静置,隔一夜必能度丝穿珠。孔子试之,顺利完成了任务。
孔子在陈国辅政,干得束手束脚,十分不顺。因为小小的陈国处在吴、楚两大强国的夹缝中,随时受两国欺凌,因此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政治。
公元前489年,吴国大举攻陈,楚国帮助陈进行反攻。楚国的军队由楚昭王亲自率领,驻扎在陈国东北部的城父,即今安徽亳县,与吴国的军队形成对峙形势。
陈国又一次陷入动乱状态,孔子师徒无法再在陈国呆下去了,便起意到楚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