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齐景公问政孔子

孔子在齐国一年,依托高昭子的社会关系,积极参加齐国上层贵族圈子的活动,影响逐步扩大。《韶》乐这个媒介,又进一步使孔子在齐国上下树立了良好形象。

在高昭子的积极引荐下,这天,齐景公终于专门召见孔子。

齐景公对孔子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几年前他访问鲁国的时候,孔子对于秦穆公称霸原因的评价,对他启发很大。这几年他有意无意地仿照着秦穆公的路数去做,在诸侯争霸中小有成效。这一次,他想就国家治理详细地听听孔子的意见。

宾主落座,一番礼节性的寒暄后,齐景公问孔子:“自古明君重视政治清明,好的政治有什么标准呢?

孔子略加思索,回答道:“国家政治清明,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就是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仁政爱民;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忠心耿耿;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慈爱严教;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恭顺孝道。

孔子不愧是语言大师,将简单的“君臣父子”四字重复堆叠,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这一回答直击当时的社会矛盾问题:很多诸侯国只所以内乱不止,实力迅速削弱,进而被其它国家攻灭,根本原因就是做国君的不象国君,穷奢极侈,不理政务;做臣子的不象臣子,擅权专政,巧取豪夺;做父亲的不象父亲,夺儿妻子,不事教导;做儿子的不象儿子,不孝不敬,自私自利。如果把这些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规定清楚,昭示百姓,严格推行,那国家就会由乱到治,社会就会稳定发展。这就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纲常伦纪。

景公听了孔子的回答,轻捻髭须,沉思片刻,微微点头,说道:“对,你说的对极了!假如真的是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就是有再多的美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就是有再好的美舍,我怎么能稳居其中呢?”

孔子看似简单的回答,很有针对性,正中齐景公关注的焦点,包含着很多潜台词。

齐景公时期西周的礼制已经崩坏,诸侯各国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普遍。在齐国,景公之前已经暴发了几次内乱。就在当时,表面平静的齐国朝堂也暗藏潜流,景公不能不感到忧虑,迫切需要寻找应对之策。

孔子的回答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只有社会上每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轨道前行,社会才会和谐安宁。人人都各安其命、各守其位,国家才能太平,国君之位才能做得安稳。这话算是说到了齐景公的心坎上。同时,孔子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君主要承担君主的义务,才能享受万民膜拜;父亲要承担父亲的义务,才能享受儿女绕膝。

到齐国一年来,孔子看似无心,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深入地观察研究着齐国的政治,表面繁荣强盛的齐国,隐藏着诸多矛盾与问题。景公的四大辅臣势力日增,尾大不掉;国家从上到下奢靡成风,铺张浪费。这些都危及着齐国的安全,威胁着齐景公的统治。

孔子提出通过明确君臣父子权利义务来整饬秩序,恢复尊卑有序的制度,因此得到齐景公的认同。

齐景公第一次召孔子问政,对孔子的回答很是满意,豪放地告诉孔子:以后在齐国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呀!

随着和齐景公接触的机会增多,孔子继续做着鲁昭公归国复位的努力。这年秋天,齐景公召集莒国的莒子、邾国的邾子、杞国的杞伯在鄢陵举行会盟,商议讨伐鲁国乱臣支持鲁君复位的事宜,然而几个小国态度都不积极。齐景公对支持鲁昭公的态度渐渐冷淡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齐景公又召见孔子。见面的次数多了,景公与孔子不再客气,上来就问:“要使齐国变得更加强大,我应该怎么做呢?”

听了景公询问的问题,孔子这次更加胸有成竹。和他预料的一样,景公最关心的还是国家治理问题。上一次和齐君谈的是治理国家的态度问题,这一次就和齐君谈一下治理国家的路径问题吧。

孔子知道景公喜欢直截了当,不喜拐弯抹角,就用最简单的话回答:“政在节财!”

孔子想借此话告诫齐景公要勤俭治国,不要铺张浪费。这一点,正戳中了齐景公的痛处。因为齐景公正是一个喜欢享受、铺张浪费的人。

齐国土地肥沃,靠近大海,拥有“鱼盐之利”,各国食盐都需从齐国进口。齐国人有经商的传统,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因此商业发达。齐国成为当时最富裕的国家,齐景公因此极度铺张浪费。据说,他曾经为七百个妃子一人建了一套房。他喜欢养马,名下有四千多匹良马。

上梁不正下梁歪,齐景公的示范作用可谓立杆见影。当时,整个齐国很“土豪”,全国上下都弥漫着大手大脚的风气。

孔子提出“政在节财”,是为齐国开了个历史性的良方。不过这一点,齐景公是不可能做到的。

齐景公对孔子越来越熟悉,感到孔子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政治助手,他赞同孔子的政治立场,更赞赏孔子在各方面的才能。他决定重用孔子,让他担任齐国国卿,地位相当于鲁国的季氏和孟氏之间,并给孔子封邑。孔子在鲁国只不过是一个从大夫,齐景公将他擢为国卿,算是很高的礼遇了。

然而,孔子最为担心的是,齐国的诸位大夫们,会轻易接受他这位外来的竞争者吗?特别是宰相晏婴,听说前不久还表达过对自己的不满,如果自己做了齐国国卿,势必会影响到这些人的地位。

来到异国担任高官的并不是没有先例,象前面说的百里奚本来是虞国人,被秦穆公重用,开创了秦国基业。但齐景公有这个魄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