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论:语言的本质、发展与起源
- (丹麦)奥托·叶斯柏森
- 1653字
- 2021-10-30 02:33:14
七 词义转移
有一类词,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拥有不同的含义,孩子一会儿听到该词用在这里,一会儿又用到那里,这给他们的理解带来很大困难。这类词包含“父亲”“母亲”还有“敌人”。当4岁5个月的弗朗茨与埃格特(Eggert)玩战棋游戏时,他始终无法理解自己会是埃格特的敌人,对弗朗茨来说,只有埃格特才是敌人。“家(home)”这个词也是有力的印证,当有人询问孩子,他的祖母是否在家时,他会说:“不在,祖母在祖父家里。”显然,对他而言,“在家”仅指“在我家”。而此类单词可称为转移词(shifters)。当3岁6个月的弗朗茨听到“这只(手套)”和“那只”一样好的时候,他会问:“究竟哪个是‘这只’,哪个是‘那只’?”这并不好解释。
最重要的转移词是人称代词。当听到“我”这个单词的时候,“我”既能指“父亲”,又能代表“母亲”,也能指“彼得叔叔”,等等,这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困惑。许多成年人意识到该问题,为了减轻孩子的困惑,他们会使用第三人称,称自己为“爸爸”“奶奶”或者“玛丽”,不再称孩子为“你(you)”,而是直呼其名。这样,孩子就能够迅速地理解话语内容,但在同时,由于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的下降,孩子真正掌握这类词所花费的时间也会相应变长。
假如孩子很快学会了用“我”称呼自己,而其他孩子依旧使用自己名字,那么这种差别实际并非是由智力上的差异造成的,它实际取决于长辈对他们的称呼方式(直呼其名还是使用代词)。假如成年人没有充分开发孩子对于“我(I)”的使用,那么德国人就不再是德国人,哲学家也称不上哲学家了,原因在于使用单词“我”的认知过程中,孩子第一次具备了“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曾经告诉我们,他为孩子庆生的日子并非生日,而是孩子首次“称自己为我”的那一天。很明显,与习得语言技巧不同,能叫出“我的名字是杰克(Jack)”的孩子对自身有着充分的认知。但是,一些伟大的心理学家并不认同,他们指出:“孩子不使用代词而用第三人称指代自己的原因是,他没有‘我(ego)’和‘非我’的概念,因为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均一无所知。”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时常混淆“你(you)”或“你的(your)”与“我(I)”“我(me)”“我的(mine)”。因为,他们注意到“你想要吗(Will you have)?”实际指的是“杰克想要吗(Will Jack have)?”由此会将“你”等同于他的名字。对于部分儿童来说,这种认知混乱可能持续好几个月。有时候,这种现象与词序颠倒有关,“你会(do you)”意为“我会(I do)”,这是一个“拟声构词(echoism)”的典型案例(详见下文)。有时,儿童会用第三人称代词引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即在句首使用“杰克(Jack)”,随后又说“you have his coat(你有他的外套)”而实际含义是“杰克,我有外套(I have my coat)”。孩子甚至用“我”指代他人,例如,“我能讲个故事吗?”其真正含义是“你能讲个故事吗?”弗朗茨在2岁至2岁6个月之间很容易混淆人称代词。每次他使用错误,我都装作听不懂,目的是让他快速学会正确表达;2岁6个月的贝丝总是忌讳姐姐碰了她的东西,若姐姐坐在她的椅子,贝丝就会大叫:“这是‘你的(your)’椅子!这是‘你的(your)’椅子!”
“I(主格)”和“me(宾格)”是英语国家的孩子造成困难的根源。托尼(2岁7个月至3岁)和希拉里(2岁)常用“my(我的)”指代“me(我)”。显然,他们也会把“me”与“I”混用,例如,“给希拉里一些药后,‘我(my)’好开心。”“玛吉盯着‘我(my)’呢。”“快把它给‘我(my)’。”奥谢同样列举了一些相似实例:“‘我(my)’想做这个或那个;‘我(my)’感觉很糟糕;这是‘我(my)’的笔;把‘我(my)’带到床上去。”
另外,“他的(his)”和“她的(her)”也难以区分。3岁3个月的托尼说:“一位生病的女士,‘他的(his)’腿伤得严重。”快满3岁的C.M.L.常常用“wour”“wours”指代“we”的物主代词“our(我们的)”和“ours(我们的)”,也会把“你的(your)”和“你(you)”混为一谈。而许多丹麦儿童的语法错误与英语儿童错误完全相同,他们常用“vos(我们的)”代替“os(我们)”。这些问题将在下一节详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