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智统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则
- 刘庆昌
- 777字
- 2021-09-28 16:05:09
一 教育现象
对于形而上学家之外的人们来说,“教育存在本身”一定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纯粹教育现象,而是他们能够感觉和体验的、经验世界里的教育现象。这样的教育现象是生动的、鲜活的,其中的人及其行为具有感觉的现实性,会与个人的心理感受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教育现象,从时间顺序上看,最早出现在以生存、尊严和希望为核心的日常生活之中,随后会出现在类似学校这样的专门机构之中。形而上学家之外的普通人,包括教育研究者,他们意识中的教育就是这种现实的、可感觉的教育。研究者正是透过这样的教育现象,探寻他们所期望的本质和规律的,也只有这样的教育现象才能成为他们的研究对象,而以本质和规律呈现的纯粹教育现象,只是他们的研究可能获得的一种结果,因而获得这种结果实际上成为他们的研究所要追求的目标。在如上认识的背景下,如果要对“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回答,普通人和研究者应会有不同的表现。对于普通人来说,其答案就在他们无须言说的感觉和体验中;而对于研究者来说,情形就变得比较复杂。他们一方面无法否认可以感觉和体验的“教育”的确就是教育,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满足于对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和普通人一样的感觉、经验的层面,否则,他们也不会展开自己对教育的研究。当研究者通过自己专业的劳动,自认为获得了更深层的教育信息时,一定会认为普通人并不真的或是并不完全懂得教育。从中我领悟到的是,普通人心中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答案,实际上并非虚假,却是表面的。自然,研究者因获得本质和规律的信息,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答案也没有更真,而是更深刻。由于研究者走向深刻的必由之路是对经验现象的分析,而普通人仅有经验现象的信息,所以,研究者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答案,不仅深刻,也是全面的。为了对教育能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我们需要对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现象做超乎普通人的分析,也需要对教育本体做必要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