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70年中国工业产业政策演进研究
- 李媛
- 2346字
- 2021-09-09 18:38:23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产业政策一直渗透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工业方面,政府对工业发展的指导更是屡见不鲜。改革开放前,我国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文件,但是在国家的工作计划中几乎涉及了工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政策的逐步明确,政府对国家工业发展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划。可以看出,在新中国70年工业发展的长河中,工业产业政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工业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工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保障。可是,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增长,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使得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始终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局面长期难以改变。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再一次将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推上风口浪尖,同时也使我国产业结构在长期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问题暴露无遗。就国内而言,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异常严峻,并严重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工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今,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工业化道路顺利推进,更是为我国后工业化时代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从历史的视角研究70年工业产业政策的演化过程,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制定有效的工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工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贸易摩擦无常化、国际分工激烈化、资源配置全球化、信息数据快速化、发展方式低碳化的总体趋向日渐明朗,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加快重构,产业、技术亦呈现出阶段性的转移趋势。目前世界上产业结构都有一个产业高端化的新动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发展重心转向以信息技术和服务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欧美的“再工业化”是以产业升级为基础的对本土工业的重振,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以防止制造业进一步萎缩而导致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长期依赖外资并以制造业发展和产品出口为主要动力的中国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国产业要进入全球化竞争就必须要加快发展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内部技术升级,推进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快速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然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于产业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此时,出台产业政策便是必不可少的。产业政策的目的是指导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已从整体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的关键阶段,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否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未来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总结之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工业产业政策,进一步引导完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在对新中国70年工业政策演进脉络梳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以70年工业产业政策的演进为背景,以政策解释为补充,以政策评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工业产业政策进行研究,总结出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政策的经验和教训,旨在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理论保证。
1.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从历史的角度归纳总结产业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而构建产业政策演变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对工业产业政策的演进逻辑进行解释,是对产业政策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关于中国产业政策研究的文献有很多,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前中国产业政策的讨论很少,更缺乏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从整体上对中国产业政策长期演变过程的研究。虽然始自1978年的改革被称为一场革命,但是无法否认中国改革的渐进性质。产业政策必然有其连续性,产业政策的演变也必定体现了其继承性和创新性。因此,在一个长期视角下对中国工业产业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变迁过程、准确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40年的工业发展。
现实意义。梳理和评价工业产业政策对中国工业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自工业化产生以来,对产业政策有无必要性的争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产业政策的评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评价的方法以及侧重点的不同,对产业政策绩效的判断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无论是支持产业政策还是反对产业政策,其作为国家政策对国民经济调节的手段却从未显现出消失的迹象,反倒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对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往往与产业政策的有效或者无效相关,并进而影响到对其存在必要性的判断。因此,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研究产业政策,归纳总结产业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从而相对准确地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的工业产业政策绩效问题,为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此外,目前关于中国产业政策评价的文章大多以定性评述为主,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很难对各种有关中国产业政策评价的研究进行比较和探讨,也无助于人们客观、准确地理解产业政策的实际绩效和作用机制,以及总结以往产业政策的经验教训。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产业政策评价的经验研究,尤其是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产业政策绩效进行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