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少侯 〔一〕

七國三邊未到憂 〔二〕 ,十三身襲富平侯。不收金彈拋林外,却惜銀床在井頭 〔三〕 。綵樹轉燈珠錯落,綉檀迴枕玉雕鎪 〔四〕 。當關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五〕

〔一〕 《漢書·張安世傳》:“封安世爲富平侯。子延壽嗣,尚敬武公主。子放嗣。放以公主子開敏得幸,與上卧起,寵愛殊絶。”《通鑑》漢紀二十三:“上(成帝)始爲微行,從期門郎或私奴十餘人,或乘小車,或皆騎,出入市里郊野,遠至旁縣。鬥鷄、走馬,常自稱富平侯家人。富平侯者,張安世四世孫放也。”

〔二〕 七國:漢景帝時吴、膠西、楚、趙、濟南、菑川、膠東七國反。三邊:漢代幽、并、涼三州。七國指藩鎮,三邊指回紇、吐蕃等的侵擾。

〔三〕 《西京雜記》:“韓嫣好彈,常以金爲丸,所失者日有十餘。長安爲之語曰:‘苦飢寒,逐金丸。’京師兒童,每聞嫣出彈,輒隨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樂府詩集·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銀床,圓轉木的架子。

〔四〕 綵樹轉燈:樹上紥綵懸燈,如明珠的錯落不齊。綉檀迴枕:用檀木做的枕,加上錦綉,裝飾着雕刻的玉鎪(sōu)刻鏤。

〔五〕 當關:守門人。侵晨客:破曉時來的客人,指上朝的官員。莫愁: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嚮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ft

這首詩是諷刺敬宗的,因爲漢成帝微行自稱富平侯家人,所以借富平侯來指敬宗。敬宗十六歲即位,不便明言,故稱十三身襲。這首詩主要在開頭和結尾,開頭點出“七國三邊未到憂”,概括當時形勢。敬宗在長慶四年正月即位,到寶曆二年十二月被弑,在位三年。在這三年裏,藩鎮和吐蕃、回紇等還没有挑起大的冲突。稱“未到憂”,很有分寸,憂還存在,祇是未到而已,敬宗却在這時安于逸樂。這裏已含有諷刺,不過這個諷刺極爲含蓄。結尾指出兩點:一是早上不上朝,二是愛好女色,這兩者是結合着的。《通鑑》長慶四年三月:“上視朝每晏,戊辰,日絶高尚未坐,百官班于紫宸門外,老病者幾至僵踣。”蘇鶚《杜陽雜編》:“寶曆二年,浙東貢舞女二人,曰飛鸞、輕鳳。帝琢玉芙蓉爲歌舞臺,每歌舞一曲,如鸞鳳之音,百鳥莫不翔集。歌罷,令内人藏之金屋寶帳。宫中語曰:‘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這個結尾也寫得含蓄,不説不上朝,却説“當關不報”;不説“一朝選在君王側”,却説“新得佳人字莫愁”,莫愁是民間女子,避開有關宫廷典故,也是含蓄的寫法。

中間兩聯,諷刺敬宗的奢侈好獵,宴游無度,賜與不節,更愛好錦綉雕刻。《通鑑》長慶四年正月敬宗即位後,即稱:“上賜宦官服色及錦綵金銀甚衆。”又寶曆二年六月:“宣索左藏見在銀十萬兩、金七千兩,悉貯内藏,以便賜與。”這就是不收金彈。不收金彈,却惜銀床,正指他措置不當,對大的貴重的隨便抛棄,對小的次要的反而可惜,所謂“當着不着”。綵樹、玉雕,正説明他愛好錦綉雕刻。浙西觀察使李德裕獻《丹扆》六箴:一曰《宵衣》,是諫勸敬宗很少上朝或很晚上朝;三曰《罷獻》,是諫勸他征求玩好;五曰《辯邪》,是諫勸他不要信任羣小;六曰《防微》,是諫勸他不要輕出游幸。這首詩裏概括了這些意思。“當關不報”即《宵衣》,“綵樹”、“綉檀”即《罷獻》,“不收金彈”裏含有《防微》、《辯邪》的意思。這首詩把這些意思通過形象含蓄地透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