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约公元前350年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画出手拿自己著作《伦理学》(Ethics)、紧邻柏拉图而立的亚里士多德。这幅位于梵蒂冈的壁画叫作《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绘于1510—1511年。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公元前300年),布尔代数(1854年),文氏图(1880年), 《数学原理》(1910—1913年),哥德尔定理(1931 年)及模糊逻辑(1965年)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家暨科学家,是柏拉图的弟子,同时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工具论》(Organon)是亚里士多德汇编一套六册、有关逻辑分析的论文集,包括:《范畴篇》《前分析篇》《解释篇》《后分析篇》《辨谬篇》和《论辩篇》,以上顺序是约公元前40 年由罗得岛的安德罗尼古斯(Andronicus of Rhodes)所排定。虽然柏拉图、苏格拉底对于逻辑分析也有相当钻研,但是亚里士多德才是以系统性整理逻辑学的第一人,并从此引领西方世界科学论证长达两千多年。

《工具论》的功用并不在于告诉读者何者为真,而是告诉读者该采用什么方式探索真理、该如何用有意义的方式理解世间万物。三段论法是亚里士多德最主要的分析工具之一,譬如以下这三段的论证句子:“所有女人都会死亡,埃及艳后是个女人,所以,埃及艳后也会死亡。”只要两个前提为真,我们就可以确信接下来的结论也一定为真。亚里士多德也区分了通相(广义范畴)与殊相的不同,埃及艳后是一个特殊项,女人和死亡则属于通项,而我们通常会在通项之前加上“所有”“部分”“没有”之类的用词。亚里士多德分析了很多种三阶段的论证方式,并指出其中哪几种才是有效的推论。

亚里士多德还把包含模态性质的论证—也就是那些包含“可能”和“必定”用词的模态逻辑—纳入三段论法的分析中。近代数学逻辑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为起点,再把他的思维理路延伸到其他种类的句型结构,像关连性更为复杂的表达方式,或像“没有任何女人喜欢那些总会不喜欢某些女人的所有女人”这种在一个句子中包含数个量词的句型。无论如何,亚里士多德试图以系统性方式所发展出来的逻辑分析,已经被公认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提供远古时代与逻辑有紧密关系的数学领域一块发展的奠基石,甚至也影响了神学家理解实在的探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