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园区土地产出效率评价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 嵇欣
- 17字
- 2021-06-30 18:32:18
2.1 工业用地绩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国外关于工业用地绩效评价的研究
国外关于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的研究很少,主要是针对农业用地的土地评价,如美国农业部在1933年提出的“斯托利指数分等”(Storie Index Rating)和康奈尔评价体系(Cornell System),法国财政部在1934年颁布的《农地评价条例》,美国于1961年颁布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于1976年正式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等。
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也就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自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他认为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使得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的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邵晓梅等,2006)。也就是说,所投入的资本、技术和劳动越多,则集约程度越高。
国外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都为土地集约利用奠定了基础。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之后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开始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可持续土地管理(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SLM)的理念也被世界各国所关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于1993年提出了《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通过一系列步骤来指导土地利用的可持续评价(Smyth & Gumanski,1993)。Dumanski(1997)指出,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目标包括维持或提高生产/服务(生产性),减少生产风险(安全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性),经济上可行(可行性),社会上可接受的(可接受性)。当然,可持续土地管理的理念不仅限于农业用地,也可用于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世纪末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他认为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应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他建议要限制城市的无限扩展,城市四周要有农业地带围绕。勒·柯布西耶(Le Coubusier)在1922年出版的《明日之城市》的著作中,提出了“集中城市”的规划理论。他主张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和空间等。埃列尔·萨里宁(Eliel Saarinen)的“有机疏散理论”是针对20世纪初期大城市过分膨胀带来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疏导大城市的理念。为了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城市低密度的扩张大量侵占自然景观和农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规划中提出了限制城市增长和土地保护的政策。例如,在英国、荷兰和韩国,通过设置“绿色地带”来保护农村土地,限制城市的扩展。绿色地带是围绕城市的周边地带;在绿色地带,任何城市开发都是不允许的。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内填式发展”等城市土地利用思想。美国城市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APA)在2000年提出了以“精明地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为中心的规划。2002年,APA提出了理性增长的原则:现有社区的复兴、现有基础设施的再利用、填充式开发、混合土地开发、高密度的紧凑开发、开放空间保护等(Lee,2005)。另外,美国通过设置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UGB)来控制城市蔓延。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俄勒冈州塞勒姆市提出的,它是一种分区的方式,将城市增长限制在某个特定区域,并禁止在城市边界以外的区域发展(Brueckner,2000)。城市增长边界的建立可以保护农业用地和自然资源,提高增长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等。无论是“精明增长”“内填式发展”理念的提出,还是“绿带”“城市增长边界”等政策手段的运用,最终的目的就是遏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从国外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方式的管理中可以看出,西方社会对工业化的理解与我国不同。西方社会认为工业化的好处是以专业分工、大规模、标准化、通用化生产来提高效率;但与此同时,工业化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如破坏环境,消耗资源,侵占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约束人的自由,等等。因此,工业化不是无限制的,有必要约束工业用地,控制城市过度增长和蔓延。可见,西方社会认为农田和自然资源的价值是很高的,需要限制城市增长,将工业用地抑制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在此理念下也就无需对工业用地绩效进行评价。
在国外为数不多的关于城市工业用地绩效评价文献中,其研究范围也主要来自中国。Meng et al.(2008)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规模、经济收益、社会影响、生态影响等方面,选择了多个指标对北京市顺义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Tan & Huang(2008)从企业的角度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他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投资强度、地均工业总产值、地均利税、建筑密度、绿地率、行政办公室和居住服务设施面积所占比例,采用多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对江苏省的常州、南通和盐城的电子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