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名师工作室发展报告·南通样本
- 北京大学教师教育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中国名师工作室发展指数项目组主编
- 18525字
- 2021-06-18 11:03:43
发展,名师工作室的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常态与格局
刘立峰
工作室一般是指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建立的组织,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许多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一般没有资金进行企业注册,或员工较少的团体常以工作室的名义存在。工作室的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由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各自负责各自应做的事,大部分工作室的事务可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
工作室起初在艺术界比较流行,音乐、美术、雕塑、建筑、影视等领域搞一些创意设计和产品研发,由于开公司条件暂不具备,所以往往以工作室的面目出现。
上世纪90 年代,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模式,这是工作室的雏形。日本学者佐藤学作于21 世纪初的《静悄悄的革命》中专门有一节谈到“迈向相互探究、创造、表现的共同体”。我们国家于2000 年9 月8 日印发的《中共卢湾区教育局委员会卢湾区教育局关于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通知》,标志着“名师工作室”这一组织正式诞生,十几年来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名师工作室”是以某地区、某校名师(一般为“特级教师”及以上荣誉获得者冠名)为领衔人,以打造以教育人才品牌为追求,以教育研讨、基地活动和网络交流为载体,将一批有共同教育理想和追求、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和业绩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开展创新型、建构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一、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定位
教育生命共同体:美国教育家托马斯· 萨乔万尼说:“共同体是由于自然的意愿而结合的对一套共享的理念和理想富有义务的个人的集合体。这种团结和约束的紧密性足以把每个人从一种‘我’的集合体改造成为一种集体的‘我们’,作为‘我们’,共同体的成员们是紧密编织而成的富有意义的关系网络的一部分。”这个团队大方向必须一致,在领衔人的旗帜下,服从或服务于领衔人的主张。团队成员,方向一致,分工合作,利益共享。吴建英名师工作室的宗旨是“同行中共进,共享中共赢”。鞠九兵名师工作室有一个阅读分享平台,在每天晚上8:00 到8:30 之间进行微信平台共享。
当然,这个共同体存在的前提是思想要解放,言论要自由,观念要碰撞。这就是胡适所倡导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蔡元培在北大所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研究的深入。
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美国学者丹尼斯· 斯帕克斯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种类型:个人引导式、观察与评估式、参与发展或改进过程式、培训式和探究式。这五种形式比较突出团队的价值。德国学者裴迪南· 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指出: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是建立在有关人员的本能的中意或者习惯制约的适应或者与思想有关的共同的记忆之上的。名师工作室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超越了行政,改变了传统,超越了传统的学校集体备课、师傅带徒弟等教师成长模式,充分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充分激发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发挥区域性名师所积累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范式,并将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名师成长新基地:工农业或者高端科技、军事项目的研发,都喜欢用“基地”一词。基地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固定的机构,二是常态的工作,三是研发的产品。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从1901 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实验室就是典型的孵化器。
我们名师工作室这个基地出什么?出人才,出名师。所以朱爱华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狠抓基本功,成员每天将自己基本功训练的情况,包括普通话、粉笔字、名作背诵等,通过微信反馈给主持人。正因此,工作室的名师成长很快。在南通,现在的特级教师大多出现在各自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表情,有自己的学术符号。像王笑梅名师工作室每批出一个特级教师:朱国忠、瞿德良、蒋晓飞。
教学产品研究所:名师工作室由名师领衔,名师组成,是教师中的研究者的团队,需要出研究成果。就教学风格、教育教学重要问题、教育教学热点难点进行开发,是一个研究大平台。美国贝尔实验室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不断创造奇迹——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第一颗通讯卫星的研制成功,有声电影的问世,射电天文学的创立…… 85 年间近3 万项专利,11 位科学家问鼎7 项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有9 项美国国家科学奖、8 项美国国家科技奖等顶级科技奖项被收入囊中。这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工作室的长盛不衰,需要自己的产品支撑。名师工作室就要出产品。王晓东名师工作室梳理出高中数学微研究点150 个,做成微课,形成系列,积累150 个经典案例,出版专著。
教学资源辐射场:区域资源共享,影响和带动区域教师,促进区域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美国学者帕克· 帕尔默说:“共同体是个体内部不可见的魅力的外部可见标志,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与世界联系的交融。”(《教学勇气——漫步教育心灵》)。资源辐射有这样几个载体:一是活动开放。名师工作室每次活动,都要向周边辐射,它本身也要不断的向人们传达活动和成果的信息。二是成果共享。像姜汉荣名师工作室开发的自编《油泵》校本教材,不仅自己学校教学在使用,宝应中专、如东中专的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也在使用。张淳名师工作室参与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编写,全省学校使用,湖南学校也在使用,他们还去湖南参与教材使用培训。三是学术引领。工作室所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引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四是建立基地学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教学主张如果比较成熟,得到公认,可以建“基地学校”,一起参与研究和实验,让教学主张落地,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儿童成长供给站: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要为孩子开发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活动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丰富的养料。被称为“行走在儿童阅读推广道路上‘种树的男人’”的第二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得主周其星,他定的目标是“我选择做阅读教师,去打造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去汇集更多的老师、教室和一个个家庭。”他带着他的团队成员优选儿童阅读材料,又自编儿童阅读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江苏陈铁梅“审美人生工作室”为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专门为学生开发了“百幅名画”欣赏、“百尊雕塑”欣赏等学生课外读物。通州实小的航模、四驱车、机器人工作室为孩子们的兴趣小组活动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教育文化展示区:不管是以学校为依托的名师工作室,还是以教科研部门为依托的名师工作室,都应努力成为学校文化或其他单位文化的示范区、展示区。这里是教师精神的高地,学术研究的阵地,教育美好的圣地。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能为学校形象增光添彩;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服务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平时呈现也好,别人参观也好,名师工作室给人的是一种纯净、和融、美好、高端的感觉,展现的是一种崭新的团队文化:向上、团结、勤奋、创新,做一个团队发展的标本、样板。正像英国学者齐格蒙特· 鲍曼在其专著《共同体》中说,“共同体总是好东西”,这个词“所传达出的所有含义都预示着快乐”。这种团队,全新演绎着教师的职业意义、教师间的合作意义、学校的存在意义、教育的发展意义。
二、名师工作室的常态运作机制
1. 前提:规划完备
科学规划是确保名师工作室建设质量的先决条件,规划需要远期与近期的有序呼应。一是规范制定规划。规划要注意“顶层设计”的高端,所谓“起点要高”。“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唐太宗《帝范》卷四)一般从学习、研究、拓展、联络、成果、影响等角度制定远期规划。二是有序分解计划。以规划为蓝本,分年度制定年度计划,有序落实。年度计划要兼顾规划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要有所侧重,体现年度重点,一年一得,得得相连。三是强化流程监管。管理就是抓目标、过程、结果考核这三个核心环节,管理周期内要时时对照。
2. 基础:制度健全
名师工作室的制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条件性的,成员加入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个别特殊的可以有“绿色通道”。要特别关注那些有热情、有毅力、有特长的老师,条件弱一点的可以破格加入,他们是“潜力股”。二是过程性的,团队成立后要健全各种制度,如团队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有关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学习制度,研究制度,交流制度,经费制度,奖惩制度,等等。三是终端性的,比如进出机制,成果展示与认定方面等等。
3. 机制:分工明确
工作室虽然不是什么行政单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体事务还是很多的,成员要有具体的分工:策划部负责策划、组织开展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定期对工作活动作分析与总结;通联部负责工作室成员之间的活动联系,对外通联工作;课题部负责课题管理,包括课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验收、成果汇编、结题、鉴定等等相关事宜的管理、安排、落实、督促;设计与博客部负责过程管理和博客管理,包括摄影工作、编辑动态、博客上传数量和质量、培训等;档案部负责档案,及时收集工作室活动所有相关资料等。大家相互协作,相互支撑,相互督促。
4. 常态:活动正常
工作室有自己守恒的运作方式。一是任务单机制。任务驱动是现代管理推崇的形式,工作室的管理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机制。一段时间内,对读什么书、研究什么问题、开设什么课、完成多少文字材料等等,进行任务分配,全程形成“清单”制度,公开,互相监督,也相互激励。每个人都有“成长记录袋”。二是间周活动机制。很多工作室之所以开始时轰轰烈烈、后来渐渐地销声匿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样一种固化的活动交流机制,所以间周制要成为铁律。有序安排间周活动,交叉进行读书、课堂展示、演讲、成果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都不能是应景式、完成任务式,或者大家在一起聊家常式,而要有鲜明的研究主题,活动要呈现出强烈的争鸣、研究的氛围。三是轮流执政制。工作室成员要有分工,搞轮值制,有利于锻炼大家,让大家都有表现的机会、成长的舞台。
5. 管理:规范有序
要完善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机制。工作室成员日常在学校,活动时在工作室,所以,对成员的管理就有两个维度:一是在岗管理,激发自主和自觉意识。提出在岗研修、学习、影响带动的要求。包括读书有数量、研究有专题、写作有成果、辐射有活动。建立月报制度,每位成员每月都必须按时填报月报表,并要附上相关的资料。二是组织管理,强化督促和检查。对每一个团队成员而言,每学期必须完成团队交给的工作任务,比如“八个一”的要求:一堂公开课、一次学术报告、一次支教活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一次主题演讲、一次专题访谈、一组博文、一次全面展示。
6. 考核:健全严格
实施严格的考核管理。包括年终考核、中期考核、任期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名师工作室建立以来学习、工作与研究成果统计,名师工作室建立以来的获奖情况,领衔人及团队成员成绩简介等。针对工作室领衔人,重点考核他的目标达成情况,教学主张的形成情况、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建构情况、自己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及成果推广情况、个人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情况等等。结果给予综合等第评价。年终,每一个工作室要接受考核。考核分书面和当面两种。书面是填写考核表,写好总结;当面是每人10 分钟,做好课件,当面向全体导师陈述,并接受导师质询。考核上也要创新,如,姜汉荣名师工作室成员管理采用“积分制”,陈铁梅名师工作室采用成员互评打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的做法。
7. 发展:提供阶梯
探索名师工作室的层级机制,目的是让工作室不能“船到码头车到站”,“地平线”一直在前方,一直有更高的目标在招引着前行。就内部层级而言,将根据对名师工作室的考核情况,将名师工作室分为一类、二类两个层次,激励所有工作室都要争创一类;就外部发展而言,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是南通市“园丁奖”的后备力量,是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后备力量。其教育教学成果将作为省、国家教学成果奖的首要考虑对象。至于工作室团队成员,在学术荣誉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的评选方面,给与特殊的关心。遴选新的“名师培养对象”,优先从工作室成员中选拔。特别优秀的工作室,条件成熟可建“名师研究所”,那是一个有编制、有办公场所、有专用经费的事业建制单位。
8. 引领:导师跟踪
导师团集合了一批资深特级教师、各学科专家、教科研机构专家、高校专家、著名媒体人、国内知名教育专家等,肩负起名师工作室的规划、组织、管理的重任,不定期开展活动。导师团设团部,负责日常名师工作室指导工作。导师对名师工作室的引领有三种模式。一是实行“一对一”对口培养。每位导师根据分工,联系一到两个名师工作室,全程参与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并提供指导和帮助。二是按组别团体培养。分中学组、小学组。必要时再分中学文科组、中学理科组、职教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幼教组。三是全方位重点打造。
对主动性强、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名师工作室实行重点培养,集各方面专家予以全面关心。南通名师培养导师团被评为“感动南通教育先进群体”。对职业教育的名师工作室,则专门聘请高校教授任导师。
9. 展示:自觉多向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高端的团队,它的运作方式是通过不断的展示活动获得不断的提高,所以,展示应贯穿工作是活动的全程。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数据展示。每一个工作室的领衔人都必须建好博客,每个名师工作室都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微信群。定期发布工作动态,交流工作信息,发布相关成果并做好博客、网站的维护,及时更新,及时融入讨论,在交流中丰满自己、提升自己。二是媒体展示。经常在媒体上发布作品、公布动态。编好自己的学术期刊,以杂志和报纸的形式都行,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三是专项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或一个周期结束,名师工作室要开展展示活动,即“个唱”活动。各主持人和工作室相关成员,主要呈现“五个一”:一堂代表课,一份主题报告,一套展示资料,一次论证研讨活动,一份成果集。展示是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不仅是一次检阅,更是一次深刻的反思和全面的提升。展示可借助相关平台,使展示活动更有广度和深度。展示以后,“名师工作室”将全面回顾和总结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和运作态势,再次规划,向更高层面再出发。
三、名师工作室的主要活动形式
名师工作室要开展常态的研究活动,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自选动作,这使工作室的工作扎实而富于成效。
1. 读书与讲书
主持人和团队成员共同读书,读有影响的教育家的专著或其他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阅读有几个几种:一是根基性阅读。朱光潜说:“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误了。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
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 斯密的《厡富》。”(《读书是一种训练》)二是主题性阅读。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主题性阅读。很多人一直从事教育,但都是凭经验在做教育,所以经常做一些反教育的事。到底应怎样理解教育,可读《论语》《学记》
《陶行知文集》《给教师的建议》《民主主义与教学》,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等。三是研究性阅读。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读古诗,研究古诗词的写作技法,总结出二十种最常用的技法:言近旨远、平中见奇、诗思独步、一字立骨、情景交融、尺幅千里、清新自然、联想想象、诗中有画、侧面措笔、渲染蓄势、虚实交映、点面结合、动静相佐、托物寓意、设喻拟人、欲露还藏、笔用讽刺、张弛相间、活法用典。
四是写作性阅读。写一篇论文或一本书,围绕写作内容,认真阅读相关著作。一位名师要写《有效教学操作论》,就读美国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赵国忠的《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布罗菲的《透视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周彬的《叩问课堂》。五是提高性阅读。一是要读大量的国外的书籍。苇岸在其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在中国文学里,人们可以看到一切:聪明、智慧、美景、意境、技艺、个人恩怨、明哲保身等等,唯独不见一个作家应有的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因此他只读外国书,中国的连伟大的《红楼梦》他都不看。
二是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哲学、美学等,像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吴康宁的《教育社会学》等等。
读书以后要讲书,为什么?好多人读了书却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要靠讲来实现。一个人讲似乎没这个氛围,工作室则为讲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讲是为了把阅读的东西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讲什么,怎么讲?这就需要设计相关活动:一是“读书笔记漂流”,二是“书本内容复述”,三是“名著名句展示”,四是“读书互动报告”。要开展深入一点的活动,还可设计“同书异悟”“精彩再现”“读书争鸣”“此书彼书”之类的活动。南通市邵云名师工作室、朱爱华名师工作室、薛海兵名师工作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讲书活动,成员的理论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2. 研学与研修
工作室的成员一旦进入团队,就要养成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研学,一为厚根基,二为专业发展。举个例子,蔡宏圣名师工作室搞“数学史研究”,由于本地资源有限,就到许多大学图书馆去找相关资料,经常参加华东师大等大学举办的数学史研究活动。
工作室每年每学期都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主题研修活动,这种活动有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先后就名师阅读、课堂风格、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主张提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开展研修。
二是走近大师。聘请“大师”讲学,主要采用两种途径:“高校再读”与“大家讲坛”。组织工作室领衔人及有关成员专程赴有关高校接受著名教授和专家的面授,听教授、博导授课;不定期地邀请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及著名特级教师来为工作室上示范课和讲学。让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和成员与大家接触,就是想促使他们站到一定的高度去发展自己。三是参加高级研修。根据名师的不同类型,分别选派相关同志参加各种类型的高级研修,促进他们自身成长。如“长三角优秀校长高级研修”“国培学科工作坊坊主高级研修”等。四是选派出国进修。
按照省里的出国培训安排,分期分批让每一个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都能在周期内到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参加培训,亲身经历异域教育,形成教育的超前思维。异场交流回来后进行专场汇报活动。
3. 话题与课题
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相互间的切磋和研讨。工作室要经常组织话题沙龙活动,话题:“教育细节与教育理念”“‘?’与教学”“教育:超越知识的智慧”“享受教育”“课堂教学:师生生命的交响曲”“解读‘名师’,感悟成功”“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谐: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我说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与数课”等。话题研讨,意义在倾听、在吸纳、在思辩,走向开阔、走向深刻、走向科学、走向建树。
工作室要有自己的课题,个人也要有个人的教育教学研究专题,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在岗持久深入地研究,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科研特色和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促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名师工作室申报的课题与一般教师的课题不同,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尤其是结合自己的教学主张设计并开展研究。领衔人美术教师陈铁梅的课题是“审美人生教育”,这是她的教学主张,也是她的主攻方向。课题定好以后,要围绕课题做项目。像陈铁梅就先后开展“走向卓越”“走进专家”“我型我秀”等系列项目,进行“美术微课百例”“基于互联网+的课程博物馆”等项目打造,成果成系列。
姜汉荣名师工作室以自己的教学主张为课题,开展“‘双场合一’范式研究”,围绕课题先后在本校骨干专业开发课程,涉及到数控、机电、家纺等领域。吴建英名师工作室的课题是“阅读文化课程构建”,项目有“给孩子们上的阅读课”“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项目”。
4. 会课与辩课
名师的根基应该始终在课堂,会课活动是名师培养最重要的活动,每学期都要组织一至两次集体会课活动,养成个性与风格。会课的形式有:主持人与团队成员的小组会课、工作室之间的大型会课、按中学和小学幼儿园学科组的分组会课、邀请著名的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会课等。每次会课都有研究的中心,还要组织相关的说课和评课活动,评课专家由导师团导师担任,也可特聘一些学科专家。会课要进行全程录像,会课后,执教者要整理出课堂实录,请导师对其教学流程进行点评,每年都编成专辑《中青年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比较成熟的则推荐到报刊发表。比如丁卫军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春》,李凤老师执教《观刈麦》《松鼠》等的课堂实录和点评分别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
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从古时佛学界的辩经,到现在的大学生辩论,到我们老师辩课,大家在辩论中升华看点,诞生创意。辨课的原则是“同在共行”。“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懂得对方,“共行”就是把上课老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辩课时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这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与条件,又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设计。
5. 演讲与演教
演讲是西方在教育重要激发的内容和形式,它能全面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在增强自信、激发动力这两方面。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说:“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人……既教学生怎样演讲,又教学生怎样做人。”在西南联大时,闻一多的教学就是在演讲中鼓动了一颗颗年轻的心。可以分别以“学习陶行知、走‘名师之路’”“教育:
我心中的理念与追求”“我读书、我成长”等为主题开展专题演讲活动;平时开展的各项交流活动,比如读书交流,成长回报,话题研讨发言等,也可以演讲的形式进行。
现在有一种教研形式叫“模拟上课”,其实是一种演教。课备好了,先模拟着上一下。这样,哪些环节比较顺畅,哪些环节比较困难,心中就有数了,就可以在教学之前把它修改和调整好。我们工作室活动,可以多开展这种“模拟上课”的演课活动,并推广到教学的其他环节。比如布置作业和考试考查,我们可以预估学生的作业状态和考试考查状态,调整并优化作业布置和考试考查;比如兴趣小组活动,我们设计好了,可以先演示一下,看这种设计能否达到预设的效果,从而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最优化,提高我们的教学实际水平。
6. 整合与开发
工作室需要开展课程的整合和开发活动。特级教师赵谦翔教学《赤壁赋》,确定“感悟苏东坡”的主题,整合教材及课外资料实施教学,将苏东坡的《赤壁赋》《定风波》《浣溪沙》《江城子 · 密州出猎》
《念奴娇 · 赤壁怀古》等诗词赋文整合在一起,还有余秋雨、周国平研究苏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自己心中的苏东坡。于是,学生写出了《一位诗哲》《漂泊者的歌谣》《缚不住的苏东坡》
《清江明月自有意——浅谈江月意象在“前赤壁赋”中的作用》,教学前的这种整合让苏轼的形象全面、立体、鲜活、丰富、深刻。
教师最重要的是课程资源,所以要开发自己的课程。各工作室成员要结合自己的学科,开发属于自己的“教师课程”。比如数学老师开发数学史课程,语文老师开发阅读课程,英语老师开发外国文化课程,历史老师开发中外历史发展比较课程,音乐老师开发音乐欣赏课程,美术老师开发名作欣赏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寻找大量的资料,因此这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开发“教师课程”为什么会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一是能让自己的特长更突出。比如《古诗欣赏路径》
让老师对古诗词的研究更深入,更有独特之见。二是促使自己读更多的书,看更多的文章,让自己一直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
7. 交流与访谈
工作室要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利用例会时交流,或者是围绕专门的主题交流,大家在一起交流,可以互相借鉴,互相促进,解决困惑,拨正航向。我们可以针对工作室成员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开展专题交流活动。如“做课题有什么难度”“论文写作的困难与突破”等等。这种交流可以让大家谈切身体验,议操作方案,容易产生好的效果。
个别访谈是导师与领衔人、领衔人与团队成员面对面的对话。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间的对话更能够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个别访谈针对个体,是一对一的评价和会诊。它针对过程,是即时性的点评指点;它集专家智慧,解决培养对象个性问题。对名师个体而言,是最实用、最受用的培养方式。个别访谈分为两种,一是“现场约谈”。主持人首先汇报,然后,对导师进行点评,其他导师再进行补充。个别访谈具有仪式感,类似于行政工作上的“集体约谈”,导师们直面问题,毫不留情面,让人面面相觑,会让人产生比较强烈的震撼感。二是“日常交谈”。涉及学科探讨、课堂评价、写作交流等等。李旭东名师工作室、姜树华名师工作室、符永平名师工作室、顾娟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就与成员构建了一条联络通道,经常交流,带动了大家一起前行。
8. 送教与支教
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到相关学校甚至跨区域交流是一种信息的交换、能量的聚集和扩增,也是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和外县(市)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共同执教,一起举办沙龙,对双方的影响和促进都很大。
名师工作室要发挥其辐射影响作用,带动面上更多的老师一起成长。支教帮扶的形式:一是到乡镇支教。每一次支教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种磨砺,是一种挑战。有位名师到农村学校执教鲁迅的散文诗《雪》,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展示的是一种“硬功”;有位老师执教季羡林先生的《幽静悲剧》,明确要求长文短教,这是一种磨砺。
二是城乡教师手拉手。选择几所乡镇学校的弱势学科,由几位农村教师自己执教,工作室成员逐一点评,并放样上课。然后大家坐下来研讨。三是工作室成员联系蹲点学校。排出相对薄弱学校,分配给工作室相关成员,他们定期去听课、调研,协助学校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办学实效。四是外出支教。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多次赴陕西咸阳、甘肃白银、新疆克拉玛依和伊犁进行短期支教,在当地引起轰动效应。
9. 写作与博客
著名学者肖川说:“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读书、实践,同时离不开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罗素在《教师的作用》中指出:“真正具有教师气质的人更希望在自己的著作中长存,而非依赖自己的躯体。精神上的独立感对于教师履行职业至关重要,因为他的职能在于传授知识、培植理性,以形成公众舆论。”名师工作室成员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有明确的写作要求,每人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文字作品。为了工作室成员有更多的发表机会,可以自办刊物;也可创造机会联系发表,与《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建立合作关系;也可与出版社联系,出“名师系列丛书”,让工作室领衔人出专著。
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娴熟于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融入数据大环境。名师工作室建设绝不能居于狭隘,大数据时代,一定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优势,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自己,又把自己置于大数据之中,不断锻造,不断淬炼。要建好博客,建好网站,有自己的微信群,在交流中丰满自己、提升自己。
四、名师工作室,创新蓄满发展后劲
1. 高远的方向与路径
名师工作室虽然是教师专业成长新范式,但我们成立名师工作室绝不只是为了主持人的发展,或者团队的发展。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三个基于,三个促进”,即“基于团队,促进和谐;基于儿童,促进发展;基于教育,促进创新”的基本方向。所以,名师工作室的所有活动必须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尽可能全员参与,并获得良好的教育声誉。在这样的大方向下,谁有独特的方向,谁有别致的路径,谁就容易脱颖而出。现在有一种倾向,谈到名师工作室,展示的都是教师的卓越。可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南通的李吉林、李庾南已经建立了研究所,他们名声大振,有了这样一种“满堂红”的状态:自己登峰造极,团队抱团发展,学生特别优秀,学校闻名遐迩,风格领跑全国。他们的学校通师二附、启秀中学都成为名校。尤其是他们的“情境教育”“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让全国的老师和学生都受益。所以,工作室要出类拔萃,必须像荣毅仁先生治家格言所说的那样:“择高而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
2. 别致的形象与精神
一个团队,要有自己的形象标识和精神风貌。学校有校徽,单位有胸牌,企业还有工作服。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高端组织,更要有自己的符号系列,设计室徽logo 等等, 定下自己的理想和方向,用一种符号来代表工作室。还要共同提升团队精神。电视节目栏目有自己的口号,比如“回声嘹亮”的口号“重温时代经典,唱响回声嘹亮”,“黄金60 秒”的口号“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些给我们工作室建设带来启发。管宏斌名师工作室有自己的室训“诚、敏、恒”,室风“美美与共”,室貌“为人谦恭、胸襟旷达、学养厚重、志趣悠远”,室铭“只有行动,才能成功;只有坚持,方出奇迹”。季国栋名师工作室的微信平台一打开,就是这样一句话“你的关注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形象和精神的设计可以根据团队的特点、学科的特点、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来确定。比如领衔人的学科不同,设计就要彰显学科的特点。企业品牌为什么要请明星代言,目的就是既要创圈内品牌,又要创大众品牌。如卫浴阿诗丹顿请陈建斌形象代言,华艺请陆毅代言。
3. 丰硕的成果与产品
名师工作室不能急功近利,组织的性质要求出成果、出产品,并且要有丰富的产品呈现,教学展示、论坛、校本教材、专著、论文集、课堂实录、演讲集等均可。大家精力有限,各名师工作室要确定好自己所要开发的产品,是课程,还是教学法,还是其他东西。先统筹计划,然后每学年重点开发一个或系列中的某一个部分,或课例的优化设计,或教学探索的总结,或教学主张的系列论文。看你的产品有没有价值,主要看你的学术影响和市场份额,如获奖情况、区域影响、发行数量、发表档次等。比如樊裔华名师工作室及时发布“沙地声音”,深受启东人民的喜欢,宣传部把它作为特色项目;蔡宏圣名师工作室的《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系列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先后复印;樊裔华名师工作室以“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刘昕名师工作室以经典阅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都开发了一体化的系列教材,非常受学生欢迎。还有像名师工作室的“文化语文”“无痕语文”“生命语文”“智性语文”等在国家和省里获得教学成果奖,都使得工作室的研究跃上了新的台阶。
4. 积极地参与与承办
名师工作室的发展要放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让成员开拓视野,加速成长。许卫兵名师工作室、崔志钰名师工作室一方面让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的相关活动,另一方面承办全国、全省的活动,如承办全省课堂教学大赛,承办省教科院教学展示活动。许卫兵简约数学名师工作室认真做好三件事:一是参加高端研讨,像中美对话,与浙江、福建名师对话等,扩充视野,提升品位;二是承办大型活动,如“苏派教学展示”,把大家放到熔炉中;三是“集束”发声,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组工作社成员的作品。平台大,影响也大。王笑梅名师工作室应约在《江苏教育》发表一组课程开发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部转载。名师工作室还可以根据教育行政和教科研部门的要求,主动对接,接受任务。像李凤名师工作室、王晓东名师工作室、曹群名师工作室、董一红名师工作室、沈世红名师工作室、陈杰名师工作室等给省市做微课,就有一个很广的应用范围。
5. 多维的跨界与跨段
从事任何研究,都要有一个广角,善于跨段、跨域、跨界,这样才能创新。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谈到“中国教育为何没有原创力”
时指出:“什么叫原创力?就是能在两个不同学科交界地区,两个不同方法的交界地区,找到新的角度。如果没有交界地区,每个科系都会固步自封,我们没有办法找到原创力。”工作室组建,就要有这种“三跨”的举动。像吉林省高中语文孙立全名师工作室,小初高跨学科联动,小初高老师同台执教柳宗元的绝句《江雪》,小学抓诵读,理解情境;初中析意境析情感,体会“仕”与“隐”的选择;高中析禅意、析诗中有画、诗中有人、诗中有我。鞠九兵名师工作室既有高中老师,又有初中和小学老师,小学、初中、高中共同执教《钱塘湖春行》研究母语教学的共性问题,构建母语教学的体系。他还跨界将艺术、思品老师纳入团队。陈铁梅美术名师工作室有一位化学老师,一直为工作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苏语五人行”组织形式很特别,是由江苏异地的五位名师组成,其活动形式也很特别,主要是做公益,参加“新教育”的相关活动。陕西还有一个“秦风四人组”,4位女同志来自不同地区,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秦岭风格。
6. 主动地结盟与加盟
企业发展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抱团发展”,做地板的不只是独自搞活动,而是联合卫浴、墙纸、空调行业联合搞活动。看上去似乎杂了点,却能促进共赢。在名师工作室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就有很多的参照数。一方面,我们要脚踏实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放出眼光,选择切近的名师工作室,或者跟相关团队(如新教育、生命教育团队等)、媒体建立围绕学术深度互动的团队联盟,以研究探讨作为主要工作, 创建“名师工作室圈子”,实现交流互动,发表交流文章等,谋求抱团发展,共生共长。有的同级互动,像姜汉荣、崔志钰名师工作室都是职教系列,他们就结成对,经常一起开展活动,会课、读书交流等,让活动的受益面更大;有的上下联动,形成县市省“三级联动”,像吉林省高中历史郑喜奎名师工作室,南通的陆军名师工作室、沈世红名师工作室等;有的异质结盟,如吴建英名师工作室与李凤名师工作室结盟,一起探讨小学初中一体的语文教学路径;陈铁梅美术工作室与李凤语文工作室联合,开发“文学艺术联合课程”。潘雪峰、黄美华两个工作室一个是体育,一个是音乐,经常与语文的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现在,“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成立了,各地、各级的名师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家”,大家更要主动加盟,在集体中求发展,求壮大。
7. 适度的延伸与拓展
名师工作室要发挥带动作用,工作室每一个成员以“工作坊”的名义建好自己的团队。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陈杰的中青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人格语文”研究搞得扎扎实实,成效显著。而工作室的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像薛海兵、杨彬等,自己的团队活动也搞得风生水起。丁卫军工作室成员大多是农村教师,视野比较狭窄,眼界不够宽阔,也因此而缺乏自信。为此,他让来自农村学校的工作室成员也建好自己的“工作坊”,工作室开展活动时,“工作坊”的成员也一起参加,主持人也经常指导团队成员“工作坊”的工作,两级联动,受益面会更大。如果成员建工作坊的条件尚不成熟,则可以采取“一对一师徒结对”的形式,如潘雪峰名师工作室每个成员带一个徒弟,这样,工作室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得更大一些。有的学校把名师工作室放在与教导处、政教处、教科室同等的位置上,独立主持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承办教科研活动。成锦平、张晓冰名师工作室,其领衔人是校长,他们的许多活动就与学校的工作结合在了一起,产生了独特的效果。
8. 互通的线下与线上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要把线下的名师工作室建好,把活动搞扎实,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条件建“网上名师工作室”。“网上名师工作室”以线下名师工作室为实体,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吸取全国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参与,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研讨和开发活动。在线上工作室特别活跃的、成绩显著的,可以吸收进线下正式的工作室,让其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线上工作室实际上已成为线下工作室的后备队,为线下团队提供储备人才。线下线上,一实一虚,互为辅佐,相得益彰。
9. 新颖的品牌与品味
工作室要努力形成“三高”品牌:研究品质高,活动规格高,产品质量高。研究水平特别高的团队可在产品开发,尤其是解决热点难点方面有自己的建树。比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计算速度、写作灵感、发明创造能力,摸索出独特路径,开发出自己独特的产品。当然,有品味的人要诗意地栖居,工作室是高人的聚居地,更要诗意的生活。工作室是生活的又一个场域,也可以追求优雅与别致。“胡剑红名师工作室体验坊”,以“从容生活,诗意教育”为主题,14 位成员研究美食、茶艺、诗书、游戏、时尚、劲歌热舞,有娓娓道来的美好教育,有闲适优雅的美好生活,有在通融中激发创造的活力。李凤、吴建英名师工作室等都把工作室营造成一个家,大家在这里交流思想,沟通心灵,有什么事情,大家会像家庭成员一样倾注全力。懂生活,才懂教育。有了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方式,才可能创造诗意的教育。
10. 独特的创意与创客
名师工作室要通过成员间思维的碰撞,涌现出许多的创意,激发出许多的新思考、新思维。在这里,每个人要成为教育教学的“智囊”,团队要成为教育教学的“智库”,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还要对接大学的工作室、实验室,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思想,真正有自己服务于教育创新和社会创业的阵地和产品。海门东洲中学滕玉英“情智物理工作室”不仅研究物理教学,还投资几百万元,抓住“情智”二字,建了两个既面向学校又面向社会的实验室:海门市东洲中学STEAM 青少年创客中心和心理教育实验室,配备了3D 打印等设施设备,既为孩子的知能和心理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五、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修炼
1. 修炼自己的教学主张
领衔人的教学主张是名师工作室的旗帜和灵魂,作为领衔人,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沉淀自己的教学实践,尽快形成并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用自己的教学主张引领名师工作室不断前行。
教学主张“是教学思想的具体化、个性化和学科化,是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和提升,是理论与实践、认识与情感、知识与智慧的‘合金’”(余文森)。简单地说,教学主张是指导其教学行为的对教学的理性认识和见解。教学主张的特点:一是科学性。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科特点。二是稳定性。教学主张不轻易改变,而是用实践和研究不断的去证明和深化;三是统领性。教学主张指导教学实践;四是实践性。教学主张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教学实践映证教学主张;五是自创性。基于教师的独特的认知,富有创造性;六是生成性。教学主张是教学的具体情境和漫长的教育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规律性认知。
教学主张必须符合五条标准:一是基于儿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二是基于学理,有科学理论作为支撑;三是基于学科,有浓烈的学科特点;四是基于运用,有很强的操作性;五是基于亲身,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如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教师林珊“语文教学:
求真,崇善,唯美”的教学主张;福州市第八中学教师骆志煌“人文素养的历史教学”即“培养人文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主张;福州市乌山小学教师林碧珍“构建富有思想的数学课堂”的教学主张;通州育才中学丁卫军“简约语文”的教学主张;许卫兵“简约数学”的教学主张;通州中专姜汉荣“双场合一”的教学主张;海门东洲中学祝禧的“文化语文”的教学主张等。
2. 修炼自己的领导能力
领衔人大多是优秀的教师,一般在教学业务上冒尖,一不小心做了个“领导”,但还往往缺乏组织和领导才能,所以很多名师工作室过了一段时间就做不下去,无声无息了。作为领衔人带着一个团队,光靠自己业务能力强还是不行的,必须有一定的德行引领能力、规划策划能力、组织分工能力、上下沟通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宣传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书呆子”去不断修炼。美国有本书《领导力》,詹姆斯· 库泽斯和巴里· 波斯纳著,提出领导的五种行为十个使命:以身作则(明确自己的理念,找到自己的声音;使行动与共同的理念保持一致,为他人树立榜样)、共启愿景(展望未来,想象令人激动的各种可能;诉诸共同愿景,感召他人为共同的愿景奋斗)、挑战现状(通过追求变化、成长、发展、革新的道路来猎寻机会;进行试验和冒险,不断取得小小的成功,从错误中学习)、使众人行(通过强调共同目标和建立信任来促进合作;通过分享权力与自主权来增强他人的实力)、激励人心(通过表彰个人的卓越表现来认可他人的贡献;通过创造一种集体主义精神来庆祝价值的实现和胜利)。这些,理论上容易阐述,但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不断修炼。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领导,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成为好领导。
3. 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
作为领衔人,他需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立德为先。蔡元培说:
“德者,本也。”“若无德,则虽体魄治理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具体一点说,领衔人要做到“四有”。一是心中有地平线。“地平线”是个富含诗意的意象,它是不存在的、永远到不了的,却是有志者追求的方向。当代乌拉圭著名记者、进步作家加莱亚诺说:“乌托邦远在地平线上;我前进十步,它就向更远处退十步。无论我如何迈进,永远够不着它。那么乌托邦为什么存在呢?就在于——让我们前进。”“地平线”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二是胸中有他人。要帮助团队成员,成就团队成员,悦纳团队成员超过自己。还要听得进不同意见,不为别人的偏见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三是眼中有世界。
山外青山,楼外楼。四是手中有分寸。说话做事要把握好度,尤其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我们很多主持人是一般教师,搞学术行,搞关系不行。怎么办?要丢得下脸,放得下身段。你要有自信,你是专家,你是学术权威,你为做成事求人不丢人。
4. 修炼自己的学术素养
学术素养既包括一个领衔人必备的基础文化素养,也包括在自己擅长的学术领域应有的功底。知识无边,学海无涯,这方面我们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去修炼。网传文章《一流大学校长没文化是一种什么体验》中提到三位大学校长,其中一位在当时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时,向宋赠送礼品一幅小篆书法黄遵宪诗《赠梁任父同年》,读诗时一字一顿、磕磕巴巴,还念不出“寸寸河山寸寸金,瓠离分裂力谁任”的“瓠”(念“户”),后来还把向宋赠送礼物说成“捐赠”;当晚,电视台国际频道《宋楚瑜大陆行》请教授做嘉宾,谈到向宋楚瑜赠送的礼品时说“这是某校长所书写的小隶”,硬生生诞生了一种新的书体(应是“小篆”),进行朗诵时又把“瓠离”念成“瓜离”。台湾新民党主席郁慕明到大学发表演讲,校长致辞:“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其实,《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确切含义是天气转凉了,而不是形容天气真热,更不能形容热情。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到大学演讲,题词“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校长把“黉宫”(学校的古称,古有“身入黉门,天子门生”的说法,念“宏”)念成“黄宫”。念个别错别字不奇怪,但一个学术专家,群众对你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5. 修炼自己的教育敏感
教育一直是发展的,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推进。作为领衔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敏感,及时捕捉敏感信息,及时思考和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思路和策略等等。一要关注教育走势。现在,课改由“三维目标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我们需要及时跟上时代,把核心素养研究清楚。国际上对核心素养早有研究和表述。1997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三个维度九项素养”;2006 年12 月,欧盟(EU) 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八个领域;2013 年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提出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十八个方面。二要关注高层动态。像我们这样一个国家,还要及时关注高层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认为,现在总书记在教育上很关心三个方面:一是“四有教师”(“中国好教师”行动计划),二是教育创新(成立了教育创新研究院),三是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培养计划)。我们就要呼应,在工作室的活动安排中,要考虑吸收乡村优秀教师,开展送教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活动等。三要关注教育现象。比如地方为培养一个清华北大学生倾其所有,招生时两所学校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学生们毕业以后各奔东西,各谋其职,有的发展得很不好,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高端人才如何利用好,我们要多加关注。
成尚荣说:“名师工作室前往什么地方?名师工作室的荣耀不在你原来的地方,而在于你将来前往的地方,名师、名师工作室的姿态永远是前往,它永远要向前的。”成先生说到季羡林的大弟子卞玉芳先生时,说了以下几句话,他说,我有一张书桌,但是我的书桌放在哪里?我把它放在七个地方。第一,我把它放在天安门的城楼上。书桌放在天安门城楼上,就是我的读书,我的学习,和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第二,我的书桌放在遥远的太平洋的一座孤岛上。为什么放在孤岛上?放在孤岛上,我的读书才是安静下来的,远离浮躁,这个社会太浮躁了、这个社会太功利了,还是远离它一点吧。第三,我的书桌放到南极去。南极是最困难的地方,但是我的书桌放到那里去,才能最大开发我人生的能量,读书就是在增加、丰富、开发自己生命的能量。第四,我的书桌要放在帝国大厦的顶端。我的书桌放在帝国大厦、摩天大楼的顶上,这时候你会想到山高人为峰,楼高人为峰。人怎么比山还高,人怎么比摩天大楼还高,因为我读书啊!第五,我的书桌要放到巴黎圣母院去。巴黎圣母院里有那个最纯洁、最高尚的故事。在那里通过阅读,我们才知道什么叫纯洁,什么叫崇高,什么叫高尚,什么叫伟大,什么叫真正的爱情。第六,我的书桌要放到俄罗斯的庄园去。那里有许多大文豪,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大诗人马雅科夫斯基,书桌放到俄罗斯的庄园,我与大师为友,与大师为邻。最后一句,我的书桌要放回故乡的大地。这才会有一种乡情,我无论走到哪里,我都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乡情带来乡愁,乡愁带来一种归宿感。做教育就像拥有了一张书桌,这张书桌应该放到哪里去呢?七个位置对我们名师工作室如何高品位运作是否也有一点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