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刻不容缓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经中央深改委审议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4月,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

国家打出了职教改革“组合拳”,频繁释放一系列政策红利,意在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三大问题,即通过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打破体制藩篱,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和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激励企业、社会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充分释放职业教育“生产力”,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短时间内,着力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弥补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缺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从微观层面看,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说到底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发展不到位、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党和国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上移,亟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快速适应产业需求端的需求。可以说,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产业需求端的升级正在倒逼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教育部、财政部推出的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意在通过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要“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推动教学、实训的融合”。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实施“三教”改革,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理实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