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70年与新时代经济学的历史使命
- 苏剑主编
- 975字
- 2021-06-03 10:35:01
1 导论
对一国经济而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还存在刚性的工资及价格,那么,这一经济体很难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来有效地应对经济中出现的波动。因为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过通货贬值来改善贸易条件不会起作用。这也是很多反对固定汇率机制的主要观点。在固定汇率机制下,国内的货币政策受到盯住汇率的目标约束,会使通货贬值这一政策不再具有实际功效。然而,那些支持固定汇率的观点则认为,实行固定汇率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承诺机制(Kydland and Prescott, 1985;Bordo and Kydland, 1995),是防止各国货币当局在将来增加货币供给和实施通货贬值的一种承诺。不过,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实践中,我们很少发现能实行百分之百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从而很难实际考察坚持固定汇率制度对经济带来的益处以及导致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放弃固定汇率将会对经济运行带来什么样的贡献以及可能的风险。幸运的是,从1870年至1939年,在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作为一种固定汇率的金本位货币机制曾经既被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采纳,又为很多国家所抛弃,并且,有意思的是,某些国家在放弃金本位之后的一段时期又恢复到金本位制度。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金本位制度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考察固定汇率机制的实验田。但是,金本位制度本身的出现也许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Redish(1990)关于英国金本位制度的研究表明,英国金本位制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铸币技术取得突出进步,从而使得伪造金币的成本变得高昂;另一方面是皇家铸币厂承担起金币自由兑换的责任。
探讨金本位制度的历史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政策。欧元区的理论思想源自Mundell(1961)关于最优货币区域问题的经典贡献,Mudell(1961)在其经典论文中探讨了最优货币区域问题。就某些地区而言,如果这些地区存在多样化货币,会对地区间的贸易结算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因为货币需要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转换。尽管实施统一的货币联盟(比如欧元区国家)可以极大地节省货币转换的交易成本,但是,实行单一货币同样也是有机会成本的,因为这些统一货币联盟的成员们将不能实施各自的货币政策(Alesina and Barro, 2002;Alesina,Spolaore and Wacziarg, 2000)。不过,实施统一货币也许具有更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因为如果某国家或地区加入统一化的货币联盟,将会使得其成员产生更为密切的政治联系,从而促进其成员在诸多政策上更为协调一致。赞成统一化的欧元观点认为,从整体上来说,实施单一的欧元的好处将大于其机会成本。